2025第二届天府国际呼吸大会 | 汇聚国际智慧,推动呼吸医学发展

2025年04月13日16:10:17 科学 9605

封面新闻记者 周卓玥

2025年4月11日至13日,第二届天府国际呼吸大会在成都召开。本次大会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承办,以“融合创新,共筑呼吸健康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授课、学者及医护人员超过1500人参会。

2025第二届天府国际呼吸大会 | 汇聚国际智慧,推动呼吸医学发展 - 天天要闻

2025第二届天府国际呼吸大会 | 汇聚国际智慧,推动呼吸医学发展 - 天天要闻

大咖云集,大会亮点纷呈

大会开幕式上,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周陵发表致辞,强调本次大会是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学术论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共病研究院院长李为民教授表示:“此次大会亮点纷呈,为呼吸医学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国内外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齐聚成都,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瞿介明教授、国家肺移植质控中心主任陈静瑜教授等一大批国内的著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的专家,同时还有来自美国克利夫兰医院等国际专家都参与其中。”

2025第二届天府国际呼吸大会 | 汇聚国际智慧,推动呼吸医学发展 - 天天要闻

多学科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

本次大会聚焦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围绕呼吸疾病、感染、康复、器官移植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此外,大会还设置了美国胸科医师协会(chest)规范化培训课程,包括快速现场评价(rose)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技能培训及ai病理判读课程,为年轻医生提供了国际化、规范化的学习平台。

2025第二届天府国际呼吸大会 | 汇聚国际智慧,推动呼吸医学发展 - 天天要闻

李为民教授指出:“去年我们关注肺功能规范化检测,今年则重点提升呼吸道技术的规范化应用能力。通过中美联合培训,我们将国际先进技术引入中国,助力呼吸学科人才培养。”

“我们希望通过‘理论+实践+国际视野’的课程设计,为中国呼吸学科培养更多精英人才,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大会主席、四川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璐说道。

2025第二届天府国际呼吸大会 | 汇聚国际智慧,推动呼吸医学发展 - 天天要闻

中国肺移植事业成果显著

与会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教授分享了我国肺移植领域的进展:“目前,中国每年完成肺移植约950-1000例,已建立完善的诊疗体系,涵盖供体评估、手术、术后管理等全流程。”

2025第二届天府国际呼吸大会 | 汇聚国际智慧,推动呼吸医学发展 - 天天要闻

他还提到:“上周无锡马拉松中,12位肺移植受者参与比赛,其中两人完成了半马。一位术后12年的患者跑出了2小时13分的成绩,展现了肺移植受者的良好生活质量。”陈静瑜教授呼吁呼吸科医生积极推荐中晚期呼衰患者接受移植,为他们争取重生机会。

展望未来:加强呼吸疾病防控

呼吸疾病是我国第四大死因,李为民教授表示:“未来需加强‘四早’防控——早期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以降低呼吸慢病的早死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郭璐主任提出呼吸学科发展的四大方向,首先需要完善慢病全病程管理,实现三级医院与基层社区的同质化教育,二是提升危重症救治能力,如重症肺炎、ards等疾病的规范治疗。三是发展介入技术,推动精准治疗。四是优化呼吸衰竭与肺移植的桥接管理,提高围术期照护水平。

本次大会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高水平平台,不仅展示了中国呼吸医学的成就,也为学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呼吸健康事业的进步。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植物竟有一套“智能门禁”,识别友军阻挡敌人两不误 - 天天要闻

植物竟有一套“智能门禁”,识别友军阻挡敌人两不误

豆科植物既能“热情招待”根瘤菌来获取氮肥,也能坚决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是什么让它能如此“有礼有节”地对待不同微生物?这个谜团的关键部分被上海科学家解开。昨天深夜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辽宁省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中心开展2025年度春季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主动预警采样 - 天天要闻

辽宁省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中心开展2025年度春季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主动预警采样

【来源:本溪市统计局_林业新闻】鸭绿江口湿地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之上,是东亚水禽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尤其是鸻鹬类在本地区通过的种类多、数量大,因此做好鸭绿江口湿地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对我省疫源疫病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发明利用类似毛发的脑电图电极监测大脑活动的新方法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发明利用类似毛发的脑电图电极监测大脑活动的新方法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利用类似毛发的脑电图电极监测大脑活动的新方法。这种轻巧灵活的设备无需传统的金属电极、导线和粘合凝胶,而是直接贴在头皮上,使长期监测更加轻松舒适。脑电图扫描是诊断癫痫、睡眠障碍和脑损伤等疾病的重要工具。
百度公布动物语言转换专利 可实现动物与人类沟通 - 天天要闻

百度公布动物语言转换专利 可实现动物与人类沟通

站长之家(ChinaZ.com) 5月6日 消息:近日,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其申请的“动物语言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正式公布。该专利聚焦于跨物种沟通技术,融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旨在实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深度情感交流。据专利文件披露,这一技术...
如果人工智能反叛人类,我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 天天要闻

如果人工智能反叛人类,我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对于人工智能会不会反叛人类,科学界争论了很久,在近些年慢慢达成了共识,答案是:会!因为任何具有绝对智商优势的意识体,都不会接受智商远低于自己的物种的统治。在我们相关的立法和技术完善前,应该放缓对人工智能的开发。因为人工智能有可能最后不受人类
《人民日报》点赞!东大2名学子上榜! - 天天要闻

《人民日报》点赞!东大2名学子上榜!

5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单东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22级本科生田昱锟、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段升顺光荣入选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事迹吧!
国际上首次,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试验在白天成功实施 - 天天要闻

国际上首次,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试验在白天成功实施

5月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又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获悉,4月29日,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中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4月27日白天...
中国攻克光刻机光源,技术有别于阿斯麦 - 天天要闻

中国攻克光刻机光源,技术有别于阿斯麦

“中国突破了自主生产先进芯片的障碍!”,最近,《南华早报》发布的一篇报道,公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在西方拼命“卡脖子”的光刻机领域,取得了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据悉,中国科学院上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