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周前出现的一些特殊天象,当时就想写一篇,不过居然因为有任务错过了。现在回头再解释一下,也算是一个延时的回响。这就是西部出现了一些非常壮丽的天象。为何说壮丽呢?这就在于在夜间20点左右的天空,突然出现了非常大面积的光带云,这种光带云还是明显快速移动的。其范围本身非常大。如果以地面的房屋为参考,那么这种快速移动的光带云的背景范围居然比低层住宅本身还大,也就是说在夜间的空中有非常大的视角区域。更主要的是像彗星一样,以一个前点核心快速地移动。其整体形状有点像彗星,但是放射点却比彗星尖锐得多;而且光带云扩散的范围也比彗星大得多。如果关注天文,就会知道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回归地球附近的轨道,因为彗尾太小太稀薄,
在地球上居然基本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只能用一定倍数的望远镜观察。而最近30年来,人类在地球上可以看到的最大最明亮的彗星,是1996年到1997年期出现的海尔波普彗星,但是其在西侧的天空中出现最明显的状态时,也只比一个满月的长度大不了多少。而这次突然出现的光带云在天空中占据的视角居然比地面的房子还大,这就相当不一般了。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彗星在天空背景中移动的速度都是很慢的,单凭人眼观察是基本看不出移动的。只有每天同一时段观测才会发现在背景天空中稍微移动了位置。这表明彗星都是远离地球上亿公里甚至数亿公里的天体现象。因此人眼直接看上去规模并不大,瞬间移动也几乎看不出来。而这次出现的光带云的观察范围非常大,而且肉眼可见的快速移动,
最终只需要十几分钟就飞过了大半个天空的范围。闪亮的光带云最终在几十分钟之后就逐步暗淡,最终消散不见了。从这些特殊特征来分析,这显然不是天然的彗星。突然出现、范围非常大而且移动速度还很快,说明这是一种贴近地球地面非常近的高速飞行物,而不是动辄上亿公里之外的彗星类天体。由于这个散射云整体看上去又很像在地面上车辆开启远光灯时出现的照明区效果,于是就有人说这是外星飞船在贴近地球时突然打开了远光灯照明。这当然是开玩笑,实际出现这类情况的概率微乎其微。那么既不是彗星也不是外星人开远光灯。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人类的火箭而且是液体动力为主的大火箭,刚刚突破大气层,在大气层之外向东继续爬升飞行时,在火箭轨迹下方的,
人员观察到的火箭喷气尾羽,在特殊角度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全反射光学现象。那么全球几乎每天都有大型火箭发射升空,为何这种特殊天象并不是十分常见呢?这主要在于形成这种特殊天象有几个前提条件。这就像地球上几乎无时无刻都在下雨,但是雨后出现彩虹的概率并不是特别高。因为不论是形成彩虹,还是出现这种人造火箭飞过的壮丽天象,都有一些必要的形成条件。第一,就是观察方必须在在大火箭往东飞行轨迹大致的下方。而且要求与火箭发射点之间有两三千公里的距离差,只有到这个距离,人类发射的大火箭才刚刚脱离160公里厚度的大气层,开始在大气层之外继续爬升飞行。第二,就是火箭的发射必须在发射点的日落前后发射。而轨迹经过东侧的观察方头顶时,当地时间,
已经是日落后的1到2个小时,也就是晚上19点到20点之间。此时观察方所在的位置已经完全是黑天了。但是正在飞过此地的大火箭因为高度在200公里左右,此时其喷气的尾羽正好还可以被高空的太阳光照射产生强烈反射,因此能在轨迹下方的地面上看到壮观的高空反射云带,并且随着火箭的继续飞行而不断的移动和扩散。那么大火箭在天空的正常飞行轨迹只是一条弧线,为何反射云带会如此巨大呢?这就在于160公里以上的太空大气压几乎为零,而液体火箭喷出的尾流是高速高压的,液体大火箭的喷流其实会在真空中快速扩散出一些极小的小水滴,纵向长度会延伸一两千公里,横向也会扩散出数百公里,因此这个太空云带的范围是非常巨大的,在地面看起来自然就非常壮观。这种火箭尾迹,
出现得非常突然,而消失的也非常迅速。主要是因为小液滴在太空真空环境下只能维持几分钟就彻底蒸发掉了,而且随着地球快速自转,高空太阳光的照射角度也会迅速变化,合适的全反射现象无法长时间维持。出现这种天象后,G方的说法是没有异常,等于暗示这次产生强反射的火箭并不是本国发射的。后来被证明是国外著名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的大火箭产生的特殊天象。因为拜科努尔发射场的经度是东经63度,北纬43度,其发射的载人火箭需要往东南方向飞行,其起飞后飞行投影延伸1500到2500公里,恰好在西部一些地区的正上方,如果发射时间在傍晚而且光照条件合适,就较为容易出现到这类特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