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地动仪移出教科书,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块肉都比它强?

2022年07月04日19:38:17 科学 1841

“震中洋房林立,但废墟犹在,杂草丛生,伤痛没有忘记”。历史上的种种悲痛经历告诉我们,地震是一种无法预防的恶劣地质灾害。

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几十万人在这样严重的地质灾害中丧生,那些触目惊心的损伤数字让国人心生悲痛。

张衡地动仪移出教科书,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块肉都比它强? - 天天要闻

恶质地理灾害让大家心生恐惧的同时,也给全世界的科学家带来一个艰难的课题,即如何能准确地预测到这场灾难的发生呢?

但遗憾的是,当今的科技水平仍不能对地震的到来做到准确预测,而说到地震仪器的发明,我们不得不提及我们曾经在历史课本上常见的人物——张衡

千年古器为何被质疑?

《后汉书·张衡传》记载: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在地震多发之时,张衡的地动仪在发明之后,经过多次检测,大多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到地震的发生,张衡地动仪虽在发明之初饱受质疑,但在经过多次准确的预测后,人们对于张衡的发明技术深信不疑。

张衡地动仪移出教科书,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块肉都比它强? - 天天要闻

理所当然的,这项伟大的发明被列入了中小学课本中,陪伴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那么,为什么在2018年,张衡地动仪被从中小学课本中删除了呢?这其中倒另有一番故事。

张衡地动仪的真迹早已不存,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王振铎广泛查阅古籍,一定程度上复原了张衡的地动仪。

但是此次地动仪复原事件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王振铎所造的地动仪徒有其表,可谓是科学设计上的花瓶,没有任何实际功用。

张衡地动仪移出教科书,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块肉都比它强? - 天天要闻

而当时课本上出现的地动仪原型,也没有指出图片是王振铎复原后的地动仪,如此不严谨的教材选材,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由此,人们对张衡地动仪的科学性也产生了进一步的怀疑。

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一个徒有其表的花瓶,何以代表中国古代先进的科技水平?

之后发生了更为激烈的矛盾冲突点,在日本进行地动仪展示之时,现场试验结果极不理想,使得场面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

张衡地动仪移出教科书,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块肉都比它强? - 天天要闻

更甚者,日本研究员直接指出了里面直杆原理的失误,美国学者也认为张衡地动仪的制作原理模糊不清至此,张衡地动仪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面临的否定之声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人说出了“房梁吊块肉都比它强”,嘲讽意味十足。

不可企及的古人智慧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后汉书对于张衡地动仪的发明给予极高评价,而在当今,复原后的地动仪饱受质疑,是一件值得今人反思的事情。

张衡地动仪移出教科书,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块肉都比它强? - 天天要闻

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之所以受到了如此巨大的质疑,最根本之处在于,其没有真正触碰到张衡地动仪的神韵。

换句话说,张衡的地动仪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复原,王振铎的复原,只触碰到了表象,而没有进一步触摸到张衡地动仪内部结构的发明,张衡的发明实在是太过于复杂,后人无从捉摸。

而张衡本人对此也没有详细的记载,再加上现今亦没有实物流传,今人若想真正实现对地动仪的复原,实在是难上加难。

张衡地动仪移出教科书,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块肉都比它强? - 天天要闻

关于地动仪的外形,在后汉书中有详细的记载,“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实体像一个巨型的酒樽,酒樽的外面刻有八条龙,分别口含铜制的圆球一枚,一旦有那个方位有地震的征兆发生,人们即可以通过龙吐珠子的方位,快速判断出发生地震灾害的方位,进行及时的救灾赈灾救援活动。

即使许多人对地动仪的灵性饱含质疑,但是在我们的史书记载中,也都明确记载有某某年份的地质灾害发生,这显然为张衡地动仪的发明提供了可行的第一手数据,为他的发明创造奠定了数据基石。

张衡地动仪移出教科书,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块肉都比它强? - 天天要闻

而张衡的地动仪之所以受到教授的嘲讽,更准确地说是,复原后的张衡地动仪受到了极大的嘲讽,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后人没有触及到张衡发明的根本,也没有真正企及到古人的智慧。

虽然地动仪的外形和制作原理在史书中得到了详细记载,但是后人依然无法根据史料进行完全复原。从老庄哲学,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不得不说,古人早已把中国哲学以及中国科学,奠定了相当深厚的基石。

在曲折中前进的中国科学

虽然先人为我们留下了深厚的文化遗产,但我们亦不能妄自菲薄,认为今人的智慧绝不可能超越先辈。

张衡地动仪移出教科书,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块肉都比它强? - 天天要闻

仅从地动仪的发明来看,现如今仍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地动仪的实际用处,一切结论仍是根据史书推测,而不可否认的是,汉书给予张衡地动仪如此高的评价,或许是因为其代表了当时科学的最高成就,适用于那个时代的发展。

“前人之事,后事之师”,复原后的张衡地动仪在经历了巨大的质疑之后,我国一群文化学者并没有因此颓废,反而力排众议,饱含自信的开始了对地动仪的再复原。

经过研究学者的不懈努力,并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他们相对成功地复原了张衡的地动仪,并找出了第一次复原失败的误区,在使用层面上,也能较为准确的预测出地震发生的方位。

张衡地动仪移出教科书,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块肉都比它强? - 天天要闻

但是,就此来看,研究者们也不敢就此确定地说,他们真正复原了张衡的地动仪,并确定和张衡地动仪的使用效果一样,毕竟,上千年的事情,任谁也不敢轻易下论断。

张衡和地动仪的故事可谓是“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经由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在不严谨的选材中落笔教材,又在教授的声讨中,民众的质疑声中,在教材中落下帷幕,多有滑稽之处,却不免令众人感叹。

通识书目的选材应多加严谨,因此,将地动仪从书中除名不足为奇,只是惋惜在于,先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后人竟难以触碰,也幸有执着探索的科学家,不断推动者中国科学的向前发展。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 天天要闻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人类大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要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细胞种类和神经联接规律,近日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系列成果给大脑绘制“高清地图”。 7月10日深夜,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介观脑图谱系列成果,实现从啮齿类到灵长类大脑的跨越。10项成果以专题论文集的形式集中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神经元》《发育...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 天天要闻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7月9日,《自然》杂志(Nature)在线发表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雪华、刘进教授团队主导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腔诱导自发双光子辐射方案,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与单光子辐射强度相当的自发双光子辐射,研发出保真度高达99.4%的按需触发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 天天要闻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文︱陆弃随着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续攀升,传统器官捐献严重不足的问题愈发凸显。美国初创企业LyGenesis推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创新方案:通过将供体肝细胞注射至患者体内淋巴结中培育“微型肝脏”,尝试在患者自身体内制造可替代肝脏功能的器官。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 天天要闻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冬虫夏草千年传承的滋补良药采药人的寻觅自公元780年起冬虫夏草便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载入史册从《藏本草》到《中国药典》均有记载李时珍更将其誉为“人身不老药”赞其兼具虫之阳刚与草之阴柔成为中药中独一无二的“阴阳同补”圣品享有“东方圣草”“药中
【链博传奇】中国中车:塑轨道之“链”,与世界同行 - 天天要闻

【链博传奇】中国中车:塑轨道之“链”,与世界同行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链”主企业,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清洁能源装备骨干企业。当前,中国中车搭建了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研发平台,构建了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开创了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
全国AI精英宜宾对决 长江首城创新大赛点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 天天要闻

全国AI精英宜宾对决 长江首城创新大赛点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1日电(吴平华 杨锦 )智汇长江首城,共享成长价值,10日,由宜宾市科学技术局、宜宾市数据局、宜宾市高铁南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联合主办,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长江首城宜创汇”协同创新大赛人工智能
地质队日记:塔克拉玛干腹地,沙丘下出现巨大的圆形结构 - 天天要闻

地质队日记:塔克拉玛干腹地,沙丘下出现巨大的圆形结构

记录人:刘哲,西部油气地质勘查第六分队 / 塔里木盆地沙地浅层剖面组成员时间:2023年5月10日地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库车–民丰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过的地震波剖面测线任务,我们团队负责在塔克拉玛干腹地沿一条南北走向布点,配合卫星图像
电机基础标准:GB/T 14711 标准状态及修订情况 - 天天要闻

电机基础标准:GB/T 14711 标准状态及修订情况

在电气设备领域,中小型旋转电机作为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场景的重要动力设备,其安全性能至关重要。随着电机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应用于电机生产;同时,电机的应用场景也日益多样化,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