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06年6月15日,安康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有人在平利县的交通局家属院中发现了一只不明身份的野生动物。
像这样的动物,它们的身份总是充满了神秘色彩,它们的出现也有很多的可能性,而这一只外形看起来像是大老鼠的动物会是什么动物呢?
«——【·首次发现·】——»
居民在发现这只长相怪异的动物之后,就将其抓获,然后装到了一个大塑料桶中。
它从外形上来看,像是一只特大号的老鼠,大约有40厘米长,身体和尾巴各占一半,重量在2斤左右。
体型圆润丰满,眼睛和耳朵都很小,嘴巴附近还长着又细又长的胡须,牙齿和田鼠很像,脚趾间有蹼,前肢还能站立。
当地的有关部门在接到通知之后就立即赶去了现场,见到了这只奇怪的动物,经过专家的鉴定,它的身份也终于大白,这是一只麝鼠。
麝鼠是哺乳纲啮齿目仓鼠科麝鼠属动物,虽然名字里带“鼠”,但从生理结构来看,它与老鼠并非一类,而更接近仓鼠类,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半水栖啮齿动物。
成年麝鼠体长一般在40到65厘米之间,尾巴约占体长的一半,尾长约18到28厘米,呈侧扁状,有利于划水。
它的体重通常为1到3斤左右,雄性略大于雌性,麝鼠体型敦实,四肢短小,后肢比前肢稍长,有蹼,有利于游泳,毛色为棕褐色或深棕色,腹部略浅,毛发浓密而柔软,具防水性。
麝鼠最大的外形特点是尾巴和后足,尾巴被鳞片覆盖,质硬而扁,主要用于水中推进,而后足宽大有蹼,在水中划动时稳定有力,前足则用于抓握植物和挖掘洞穴。
此外,它的门齿十分发达,黄色且不断生长,用于啃食植物和挖掘河岸。
值得一提的是,麝鼠的肛门附近有一对特殊的腺体,能分泌一种气味浓烈的麝香状液体,这也是它得名“麝鼠”的由来。
在得出鉴定结果之后,很多人都十分惊讶,因为麝鼠在陕西平利县这还是首次被发现,历史上也一直都没有它出现过的记载。
那么这只麝鼠是从何而来呢?又该如何安置这只突然出现的麝鼠呢?
«——【·麝鼠·】——»
麝鼠原产于北美,分布范围包括加拿大、美国和阿拉斯加地区,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从冰封的苔原到温带湿地,都能安然生存。
它们最早被驯化与利用是18世纪的欧洲国家,当时人们看重其毛皮与麝香味的分泌物,随着国际皮毛市场的兴起,麝鼠被引种到多个国家。
进入20世纪后,麝鼠被人为引种到欧洲与亚洲,如今已在多个国家建立稳定种群。
在中国,麝鼠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目的是作为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用于出口毛皮和替代天然麝香原料。
麝鼠毛皮质地细密、油脂丰富、防水性强,是制作冬季皮帽、皮衣、皮手套等高档皮具的优质材料,在当时的国际市场价格不菲,光滑柔软,十分畅销。
而麝鼠的麝香腺分泌物曾被认为可用于香水和中药替代麝香成分。
平利县整合至麝鼠在被抓住8个小时之后,有关部门最终决定将其放生,麝鼠被送到一处河边,它以极快的速度入水,很快就钻进了石缝中,消失不见了。
麝鼠擅长游泳与潜水,一次潜水时间通常为5分钟以内,最长不超过15分钟,它们在水中的行动灵活,能快速穿梭于水草之间,回避天敌的追捕。
虽然在当时,麝鼠还是特种经济物种,但是现在它们却逐渐成为了外来入侵物种。
最初被引进时,麝鼠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但由于市场价格下滑、人工饲养风险高、逃逸频繁等问题,麝鼠养殖已大幅萎缩,大量麝鼠逃逸或被“放归自然”,在野外形成种群。
之后它们凭借着自身超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逐渐向华北和西北扩散,这些野生麝鼠迅速扩散至多个省份,在水网密集的平原和农田边缘构筑巢穴。
由于缺乏天敌、适宜环境丰富,麝鼠在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野外种群。
麝鼠喜好栖息在水源充足、水流缓慢、岸边植被丰富的水域环境,如湖泊、池塘、沼泽、溪流和河渠,水体周围有芦苇、香蒲、水草等水生植物,这不仅提供食物,也便于它们构筑巢穴。
麝鼠通常在岸边或浮岛上构建窝巢,窝呈半球状,由草、芦苇、水草堆积而成,有的巢还建在水下洞穴中,洞口藏于水中,用于防御天敌。
它们的筑巢挖洞行为有可能造成堤坝管涌、农田渗水甚至决口,影响农业灌溉和水利工程安全。
繁殖季节因地而异,在中国北方,一般从3月到9月,每年可繁殖2至3胎,每胎产仔6到8只,最多可达10只。
幼鼠出生后盲目无毛,14天左右睁眼,4周左右断奶,6个月便可性成熟,繁殖能力极强。
麝鼠是典型的杂食性动物,但以植物为主,它们的食谱包括芦苇、水草、荷叶、睡莲等水生植物的嫩茎、根和叶,有时也吃水生昆虫、小型软体动物等动物性蛋白质。
在冬季,麝鼠常将植物根茎储存于水下巢穴附近,以备不时之需。
它们大规模的取食行为也会影响湿地原生植物生长,导致水体边缘退化,还有可能与本土啮齿类动物竞争生境资源,导致种群下降。
面对类似的外来入侵物种,人们也应该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重视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要食客关注生态问题。
参考:
安康市人民政府《平利首次发现外来入侵生物物种——麝鼠》,2006-6-15
西安新闻网《洋麝鼠入侵平利(图)》,2006-7-4
吉林调查《珲春摄影师在库克钠河上拍到麝鼠,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