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肿大?别慌!医生教你分辨“敌情”

2025年05月20日22:20:21 健康 5919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突然摸到脖子、腋下或大腿根等部位有凸起小包,按压时还隐隐作痛,这大概率就是淋巴结肿大了。

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全身各处。它就像身体里的“安检站”,一旦察觉异常,便迅速“报警”(肿大),说明发现了可疑“危险分子”!别慌,学会解读这些信号,你就能成为自己的“健康安检员”。

一、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淋巴结肿大并非疾病本身,而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常见原因包括:

1.感染(最常见):如细菌(扁桃体炎、牙周炎)、病毒(感冒、eb病毒)、结核等。

2.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3.肿瘤: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癌症转移至淋巴结。

4.其他原因:药物反应、疫苗接种后反应等。

注意:无痛性、质地硬、固定不动的淋巴结肿大需要特别警惕!

二、破除常见误区

1.“淋巴结肿大就是癌症”

绝大多数由感染引起,无需过度恐慌。

2.“吃消炎药就能好”

盲目用药可能掩盖病情,需明确病因后治疗。

3.“按摩可以消肿”

错误按摩可能加重炎症,应避免。

三、异常情况分诊表

颈部淋巴结肿大?别慌!医生教你分辨“敌情” - 天天要闻

危险信号!

1.肿大超过2周不消退;

2.直径>2cm(约花生米大小);

3.伴随体重下降>10%。

重要提醒:以上情况请尽快就医明确病情,如果淋巴结“警报”持续超过2周不消退,即使不痛也要看医生!

四、日常防护三原则

1.营养升级:每日维生素c补充;

2.作息规范:23点前入睡;

3.行为禁忌:避免反复触摸。

健康小贴士: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健康。

淋巴结肿大是身体的“哨兵”,提醒我们关注健康。科学认识、理性对待,才能更好地守护自身健康。如遇异常,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切勿自行诊断!

淋巴结肿大科普:

1.淋巴结肿大原因:感染、炎症或肿瘤等都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需及时就医检查。

2.如何自我观察:注意淋巴结大小、硬度、疼痛感,弱持续增大或伴随发热,需警惕。

3.就医建议: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触诊、超声或活检等方式明确病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娄底市中心医院 贺丽芳 周志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深圳妇幼“义诊+课堂”沉浸式教授新手爸妈学习母乳喂养 - 天天要闻

深圳妇幼“义诊+课堂”沉浸式教授新手爸妈学习母乳喂养

今天是第 35 个全国母乳喂养日(2025年5月20日),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以“生命之初,自然之乳”为主题,开展“母乳喂养日”专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通过“健康课堂+互动体验+多科义诊”的形式,为孕产妇家庭提供全流程科学指导,助力构建“孕期-分娩-哺乳”一体化健康支持体系。本次专题宣传活动在市妇幼保健院红荔和福强两个...
坚持吃六个月,大脑真有变化 - 天天要闻

坚持吃六个月,大脑真有变化

提到“核桃”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两个字——“补脑”核桃的营养到底怎么样?多吃核桃真能“补脑”吗?01坚持吃核桃6个月大脑真的发生了变化2023年4月,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上发表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随机对照营养干预试验,在“吃核桃是否能补
颈部淋巴结肿大?别慌!医生教你分辨“敌情” - 天天要闻

颈部淋巴结肿大?别慌!医生教你分辨“敌情”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突然摸到脖子、腋下或大腿根等部位有凸起小包,按压时还隐隐作痛,这大概率就是淋巴结肿大了。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全身各处。它就像身体里的“安检站”,一旦察觉异常,便迅速“报警”(肿大),说明发现了可疑“危险分子”!别慌,学会解读这些信号,你就能成为自己的“健康安检...
晚上运动伤身?其实注意这 2 点,好处真的意想不到 - 天天要闻

晚上运动伤身?其实注意这 2 点,好处真的意想不到

减肥要运动,健康要运动!运动几乎成了这几年自律、积极的代名词。但回归到生活里,要保持运动真的挺难的。就拿什么时候锻炼来说,就是个很让人发愁的事:🤔 早上运动好?要是起得来,和工作不冲突,谁不想就早早运动洗个澡出门精气神满满开启新一天呢。🤔
咳嗽迟迟不好怎么办?试试线上问医生 - 天天要闻

咳嗽迟迟不好怎么办?试试线上问医生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近期呼吸道问题高发,咳嗽总爱找上门,而且反反复复总是好不利索。其实,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防御反应和生理反射。当喉部或者气道遇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就会出现咳嗽,它的病因有很多:急性咳嗽:感冒、流感、肺炎、呼吸道
小心!这两种饮料千万不要混着喝!可能会永久损伤大脑 - 天天要闻

小心!这两种饮料千万不要混着喝!可能会永久损伤大脑

进入夏季许多不爱喝白开水的人又到了靠饮料解渴的时候了爱喝饮料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把“酒和饮料”搭配混着喝甚至调配成鸡尾酒喝这样味道、口感都有一些新变化能得到双倍快乐不过最近一项研究却发现这两种饮料千万不要混着喝可能会永久损伤大脑!
全国新冠阳性率攀升?这份防治锦囊请收好! - 天天要闻

全国新冠阳性率攀升?这份防治锦囊请收好!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芮/文 张林康/图)5月20日,“新冠感染又抬头”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5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哪些人群需重点防护?有哪些常备药?……这份防治锦囊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