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2025年05月15日11:53:06 健康 1692

“我爸查出血糖高,他一口蛋糕都不吃,甜饮料也不碰,这糖是怎么高的?”杨先生在单位体检中心等报告时低声问旁边做营养咨询的工作人员。他父亲今年63岁,平时饮食清淡,三餐基本都在家里解决,还一直以为这样就不会和高血糖扯上关系。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很多人对高血糖的认知还停留在“糖吃多了”这种简单概念上,尤其对甜味的东西有天然警惕。蛋糕、奶茶、冰淇淋这些确实糖分高,但现在的问题是,真正让大多数人血糖悄悄升高的,并不是这些显而易见的高糖食品,而是一些日常吃得最多、吃得最频繁、看起来无害的东西。它们甚至没什么甜味,甚至被认为是“主食”“健康”“清淡”的一部分。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精制碳水:真正的“血糖推手”

在过去十年对高血糖患者饮食结构的大量回顾研究中,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真正让血糖水平上升的,不是添加糖,而是精制碳水的总量和频次。尤其是那种让胰岛素被反复刺激的“隐性碳水”,才是代谢系统真正的负担源。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蛋糕类食品因为摄入频率低、容易引起警觉,反而不那么容易造成持续性血糖波动。而某些“日常主食”,才是血糖长时间处于高位的真正背景。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白米饭:被忽视的“高GI”食物

最常被忽视的一类,就是白米饭。白米饭的升糖效应显著——每100克GI值达73,甚至超过许多蛋糕的升糖水平。这个数值意味着,它能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血糖水平,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大多数家庭三餐都以白米饭为主,每顿至少吃一碗,一天三顿,血糖基本没什么恢复空间。研究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北京协和医院进行的一项跟踪调查显示,每日摄入白米饭超过250克的中老年人群,其空腹血糖水平异常的比例接近42%,远高于面食类主食人群。这种长期、高频、稳定摄入,才是最危险的血糖刺激路径。人们很容易忽视米饭的“甜”,因为它入口并不甜。但这正是问题所在,它把升糖这件事做得悄无声息。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米粉、粉条:隐藏的“高GI”陷阱

第二类让人防不胜防的,是米粉、粉条、年糕这类经过加工的淀粉类食品。它们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多次粉碎、加热、脱水,结构变得更精细,消化吸收速度大幅提升,几乎不需要太多酶解就可以快速进入血液形成葡萄糖。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这类食品的升糖指数普遍超过80,而在一些沿海地区和中南部省份,米粉类早餐是常规搭配,每天早上一大碗,加上汤底、油脂、调味料,整体血糖负担比吃一块蛋糕还高。但因为这种饮食文化太普遍,绝大多数人不会意识到这就是高血糖的“常驻源”。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无糖食品:被误解的“健康标签”

第三类被误解最严重的,是无糖饼干、无糖面包、低糖麦片等打着“健康”标签的工业食品。它们虽然不额外添加蔗糖,但依然含有大量的精制淀粉、糖醇、加工膳食纤维,这些成分虽然在配料表上看起来“糖分低”,但进入体内后,照样通过葡萄糖代谢通路引发血糖波动。一项在上海进行的社区调查显示,长期食用低糖替代食品的人群,其餐后血糖上升幅度与普通主食组并无显著差异,甚至部分人因误以为这些食品“无害”而摄入量更大,血糖控制更差。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控制血糖:换糖,而不是戒糖

所以问题的根源,不是吃了多少“糖”,而是吃了多少能快速转化成葡萄糖的东西。这一点在过去被严重低估。血糖控制的本质不是压低一个数字,而是避免频繁而剧烈的波动。胰岛素分泌频繁是代谢紊乱的起点,而不是结果。反复刺激胰岛素分泌的高频碳水,就是引爆这个机制的按钮。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人们总以为高血糖是老了、胖了、动得少的自然结果,其实很多年轻人也在走同样的路,只是早期血糖没爆出来而已。反过来要想真正控制血糖,不能只盯着甜食。更要盯主食结构,尤其是白米饭、米粉这类精制主食是否超标。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要注意的是,不是要拒绝碳水,而是要换掉“反应快”的碳水。全谷物小麦胚芽、糙米、燕麦这类食物因为含有膳食纤维和复杂结构,升糖速度慢,胰岛素释放也更平稳,不容易引起代谢系统负担。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血糖不稳的深层机制

更深一层的机制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的本质。高血糖并不是糖的问题,是代谢的问题。血糖只是结果,代谢紊乱才是过程。很多人忽略了一点:血糖不稳往往伴随着脂肪代谢异常。吃进去的碳水,如果不能被及时利用,就会转化成甘油三酯储存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这也解释了为啥很多高血糖人群同时合并脂肪肝。不是两件事,是一件事的两个面。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美国内分泌学会在其临床指南中也强调过一个观点:高血糖的饮食管理,不是“低糖饮食”,而是“低升糖负荷饮食”。这个概念比“戒糖”更精准。升糖指数(GI)仅反映食物本身的特性,而升糖负荷(GL)才是综合考量摄入总量对血糖的实际影响。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主食管理:真正的核心

蛋糕只是个小玩家,主食才是核心。尤其在中国这样以谷物为主的饮食结构中,真正要管住的是主食量、种类和分布频率。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说到这儿有个反常现象值得提出来。很多高血糖的人一查出问题就开始大幅减少碳水摄入,甚至一天三餐不吃主食,全靠青菜和蛋白质撑着。但几个月后体重虽然下来了,血糖却没怎么降,甚至更波动。这种极端饮食造成的是代谢应激状态。身体长期没有稳定的葡萄糖来源,会增加肝脏糖异生的负担,反而导致空腹血糖不降反升。这是人体的保护性机制。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说明一点,高血糖不能靠“断糖”解决,而是靠“换糖”——换成慢的、结构复杂的、负担轻的碳水源。

进食时间:被忽视的因素

再看一个方向,和吃无关,和时间有关。很多人明明吃得不多,但血糖还是高。检查发现,他们吃饭时间极不规律,有时一日两餐,有时凌晨才吃晚饭。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会影响体内血糖调节激素的正常工作节奏。研究表明,相比单纯的高糖摄入,紊乱的进食时间对血糖波动的破坏性更强。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哈佛大学2020年发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一项研究指出,餐点延迟超过2小时会引发肝脏内胰岛素信号通路混乱,使得血糖调节功能下降接近22%。这说明,高血糖并不总是吃太多,而是吃得太乱。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总结

问题看起来越来越复杂,但也更清晰了。不是所有甜味的东西都危险,也不是所有不甜的食物都安全。关键在于这个食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负担大小。日常主食才是隐藏的血糖“刺客”,其升糖威力往往被严重低估,反而甜点的风险被过度聚焦。要想真正控制血糖,不仅要关注甜食,更要关注主食的种类和摄入频率,同时保持规律的进食时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高血糖“源头”已发现,蛋糕没上榜,前三名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吃!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超鸟小蓝环经络仪是智商税吗? - 天天要闻

超鸟小蓝环经络仪是智商税吗?

在当今健康养生市场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各类声称能解决各种健康问题的产品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其中,超鸟小蓝环经络仪作为一款专门针对男性前列腺问题的产品,引发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讨论。有人说它是现代科技与传统经络理论相结合的创新成果,也有人质疑它是否只是打着健康旗号的“智商税”。那么,超鸟小蓝环经络仪...
七旬婆婆腹部疼痛,多学科协作成功取出篮球大小肿瘤 - 天天要闻

七旬婆婆腹部疼痛,多学科协作成功取出篮球大小肿瘤

极目新闻通讯员 邵壮 周朕“我现在感觉很好,就像重新活了一次。”近日,72岁的李婆婆在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成功接受手术,从腹膜后切除下一个篮球大小的肿瘤。出院时她激动地表示,是医生和护士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几个月前,72岁的李婆婆(化名)因腹部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前往医院就医,确诊为腹膜后巨大肿瘤,因与周围...
老人梦中出现低血糖而不自知,医生提醒:别忽视,会致命 - 天天要闻

老人梦中出现低血糖而不自知,医生提醒:别忽视,会致命

极目新闻通讯员 喻茜近日,71岁的糖尿病患者栾爹爹(化姓)因牙疼食欲下降,未调整药量,夜间血糖骤降却毫无症状,晨起检测血糖反而升高。栾爹爹就医后,医生诊断,他患上的是无症状低血糖。栾爹爹患糖尿病十余年,规律用药,定时监测血糖,血糖控制相对平稳。最近几天,他测血糖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血糖突然升高,平时保持...
【旬邑卫健名医榜之一】曹永峰:医者,当以苍生为念 - 天天要闻

【旬邑卫健名医榜之一】曹永峰:医者,当以苍生为念

多年疑难杂症一朝化解曹永峰,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潜心于《伤寒论》、《金匮要略》,曾发表《654-2风池穴注射治疗颈性眩晕20例》、《河图洛书数在伤寒论中的应用》等论文,中医理论功底深厚,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临床诊病,四诊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