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不能远离自然

2025年04月12日08:44:13 健康 1912

现在科技高度发达,这也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人们为了追求舒适生活,很多人现在已经远离了自然环境,生活在舒适的人工环境之中,夏天不热,冬天不冷,风不吹,雨不淋,日不晒,夜不露,我们完全摆脱了自然的束缚,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对于健康而言,这些并不都是福音,西医学之父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 “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而这些都是自然的东西。物种基因研究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有98.7%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人类的基因绝大部分和动物是相同的,而动物的本性就是亲自然的。如果将动物进行人工喂养,就只能作为观赏和食用,而失去了野外生存的能力。

养生:不能远离自然 - 天天要闻

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只有学会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健康长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人类乃至生物界生存演化的基本规则,这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后形成的生存演化的观念。自1831年起,达尔文在长达五年的环球探险旅行中,观察到一些弱的物种在自然界中消失,而强的物种则会生存下来。人一日不能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就难以平安度日。人在一天里会有许多不适之处,如饥饿、寒冷、闷热、疲劳、紧张、兴奋、失眠、缺氧以及因环境污染、生态改变而带来的种种异常感觉。这就需要通过饮食、穿衣、休息、睡眠、营养、运动、服药乃至改善环境,以求适应。生活规律被打乱,人体内的生物钟就会受到干扰,各部器官功能就会受到遏制,血液循环、机体代谢、免疫功能等都会表现出失常,进而形成病态。若是长时间违背生活规律,势必会使健康受损,疾患缠绵。人的每一天生活都有规律可循,且要持之以恒。饮食有节,劳逸有度,作息有序,顺应自然,善于应变,生命则自然处于最佳状态。

道家强调“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养生观。战国时代儒家学者所撰的《易传》提出“大人与天地合德”的理想,这里的“德”指本性而言。《管子·心术上》曰:“德者道之舍”,即在中国哲学史上“德”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自然经》说:“德”就是“得于道果”的意思;《太平经》中说:能够“成济众生,令成极道”的就是“德”;唐玄宗在《道德经》御注序中说:“道之在我”就是“德”。道教中又以“道”和“德”作为他们的信仰、行为的总准则,他们要修道,还要积德,所以“道”和“德”同为道教的教理、教义中的基本原则。天人合德生态自然的养生观强调天与人关系的和谐共生,天人之间的彼此尊重和相互理解。不但强调以“天”为中心,而且特别强调以“人”之行为符合道之“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为原则,才符合道家养生观的基本要求。在养生活动中强调人对于“天”之道性的尊重和顺从。“天性自然,不可欺矣。”是道家天人合德生态自然养生思想的立足点。在人们的养生实践中,需要人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的各种规律和变化,顺天之“本然”而为之才符合养生的内在之性,实现生态自然养生之根本,与天友好相处,而不是逆天而行之。只有这样天与人之间才同“道”而“合德”,达到人们养生实践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最终目的,使养生实践达到“规律性”,实现生态养生的“伦理化”和“自然化”。

养生:不能远离自然 - 天天要闻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现常坐办公室的人抵抗能力特别低下,很容易感冒,这类人长期生活在人工环境下,正常的人体之所以可以在气候变化的时候不病,是因为人体有抵抗能力,现在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中医称为“正气”,负责保护肌表,抵抗外邪的功能叫“卫气”,卫气是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卫气”的根源是肾气,所以,容易感冒反应的是卫气虚弱,卫气虚弱的根源是肾气虚弱。可见长期生活在人工环境下会损伤肾气。大家可能会奇怪,人工环境是四季如春的,多么的舒适呀!怎么在舒适的环境下还会伤肾呢?

首先是因为“人秉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体的阳气运动规律和自然界的阳气运动规律是同步的。春天的温暖有利于阳气的生,夏天的炎热有利于阳气的长,秋天的凉爽有利于阳气的收,冬天的寒冷有利于阳气的藏。如果四季都是春天,阳气就只有生,没有长、收、藏,整个生命过程没有完成,大家想一想,只有春天,庄稼能有收成吗?在我们家乡有一句俗话叫“不冷不热,五谷不得”。对人体而言,没有夏天的炎热,阳气的功能不能充分的发挥;没有寒冷的冬天,阳气藏的不够严实,阳气藏的目的就是要使阳气不外泄,得到补充。阳气藏哪里呢?藏在肾,因为肾是主藏的,阳气没有藏住,不仅没有得到补充,反而外泄,当然就会虚弱。显然,四季如春的人工环境并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其次是人身的抵抗能力是要经过不断的适应,不断的煅炼才能提升与加强的。这就是所谓的“用进废退”。人体的功能和器官,如果不用就萎缩,这是生物学原理。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所以大多数人的右手要比左手有力,灵活。比如说,在和平环境下,长期不打仗,部队的战斗力就减退,一旦遇到战争就会打败仗。长期生活在四季如春的人工环境下,人体的卫气得不到煅炼,所以就会变得虚弱,而卫气的虚弱,其实是肾气虚弱的表现。现在很多人,特别是爱美的女生,不愿意到户外运动,不愿意晒太阳,怕把皮肤晒黑了。这些人比较容易缺钙,比较容易骨质疏松,因为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 ,有利于钙的吸收。缺钙和骨质疏松是肾的问题,因为肾主骨。

养生:不能远离自然 - 天天要闻

养生不能远离自然,而要学会主动适应自然,适应自然界的暑、热、温、寒,适应自然界的风、云、雨、雪。人体活动受自然法则制约,基于顺应了斗转星移的自然界运行规律,于是,人类才逐渐探索、了解、熟悉并适应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性。古籍《内经·生气通天论》记述:“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降,日西气已虚,气门乃闭。”这是符合现代人体生物钟节律的。人体的重要生理指标、生化参数、代谢水平以及精神状态等,都是随着日夜推移而变化的。人体为了适应一天24小时的变化,而自行调适体内的生理功能,并循着周期运行时间节律和谐运动,于是产生良性效应,有益于身心保健。元代道教养生学家丘处机撰《摄生消息论》告诫人们,按照四季节气变化,调适自身起居衣食,寻求人的安然生息。这同样是使人设法适应自然环境的做法。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习惯了呆在空调房内,一进入自然环境之中反而不适应了,这对人体的健康来说确实不是好事!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又是因为它!福建一医院接连出现两例!近期各地已有多人中招!医生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又是因为它!福建一医院接连出现两例!近期各地已有多人中招!医生紧急提醒

盛夏时节医美市场迎来高峰但一针“美丽魔法”背后却暗藏致命危机近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连续收治两例因注射肉毒素中毒的重症患者揭开当下医美行业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她连吞咽唾沫的力气都没有了”一个月以前,年轻美貌的陈女士(化名)为追求精致面庞而注射“瘦脸针”“除皱针”,在注射一周后突遭剧变。厦门大学附属中山...
反复鼻塞嗅觉减退?警惕潜伏鼻腔里的“伪装者” - 天天要闻

反复鼻塞嗅觉减退?警惕潜伏鼻腔里的“伪装者”

“过敏性鼻炎十分常见,当反复鼻塞并伴随出现进行性嗅觉功能丧失的症状时,要警惕嗅神经母细胞瘤。”近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区副主任叶栋介绍,就在不久前他接诊了一位这类患者,最终通过手术治疗切除了病灶。两年前,45岁的王先生出现了反复鼻塞的症状,一直以为是过敏性鼻炎,用一些消除水肿的...
柴胡舒肝丸vs逍遥丸vs杞菊地黄丸,三种养肝良药哪个更适合你? - 天天要闻

柴胡舒肝丸vs逍遥丸vs杞菊地黄丸,三种养肝良药哪个更适合你?

说起养肝的药,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这三种,但是这三种治疗时的重点不一样,到底哪个更适合你呢?一篇文章让你明白!组成成分不同:柴胡舒肝芄主要成分有柴胡、陈皮、川穹、香附、枳壳等;逍遥芄主要成分为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等;杞菊地黄芄主要成分为
不是迷信!明日五月初三,牢记最不能做的5件事,记得告诉家人 - 天天要闻

不是迷信!明日五月初三,牢记最不能做的5件事,记得告诉家人

转眼之间,明日就是五月初三了,距离端午节就只有2天时间了,那么在五月初三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进入五月之后,其实可以明显的感觉的到湿热交替,雨水已经明显增多,按照老话的一个说法,这个时候阳气会到达顶峰,而阴气开始出现,阴阳交泰,从
吃山楂能消食?医师提醒:这样吃才正确,否则易伤胃! - 天天要闻

吃山楂能消食?医师提醒:这样吃才正确,否则易伤胃!

往期推荐小长假将至!快来畅游宝山6大体育文化旅游特色线路暖心!男孩走失6小时后,公交人爱心接力助母子车厢团圆已绿100%!来宝山这里邂逅现实版的满目青绿编辑:潘乔雨资料:健康上海12320*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一文读懂肝肾囊肿:是病吗?要治吗? - 天天要闻

一文读懂肝肾囊肿:是病吗?要治吗?

体检报告上突然出现“肝肾囊肿”几个字,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慌了神:囊肿?是不是长瘤子了?会不会癌变?别担心,这篇文章就用大白话带你把肝肾囊肿彻底搞明白。 一、肝肾囊肿到底是什么? 肝肾囊肿就像身体里长了一个个“小水泡”。这些“水泡”里装的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