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有癌,大便知道?上厕所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肠癌信号

2025年04月10日14:03:07 健康 1496

最近,张伯可被便秘折磨得够呛。以往规律的排便节奏全乱了套,如今一周也就勉强能排便 1 到 2 次。每次坐在马桶上,都像是一场艰难的 “战斗”,用力许久,却收效甚微,这让他苦不堪言。

体内有癌,大便知道?上厕所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肠癌信号 - 天天要闻

这天,张伯和邻居在小区里闲聊,忍不住倒起了苦水。邻居一听,神色变得严肃起来,煞有介事地说:“老张啊,你可别不当回事儿。我在网上看到,这排便次数和寿命可息息相关呢,长期便秘的人,寿命都短。” 这话如同晴天霹雳,击中了张伯的心。他本就因最近身体的一些变化而隐隐担忧,腹胀得厉害,吃啥都没胃口,整日还提不起精神。经邻居这么一说,心里更是七上八下,越想越害怕,觉得自己是不是真患上了什么严重的疾病。

回到家后,张伯坐立不安,犹豫再三,最终拨通了儿子的电话。电话那头,张伯声音里带着一丝焦急:“儿子啊,你赶紧回来一趟,陪我去医院检查检查,我这便秘的情况,还有最近身体的这些症状,我实在放心不下。” 儿子听后,赶忙安抚父亲,表示会尽快请假陪他去医院。

其实,像张伯这样被排便问题困扰的中老年人不在少数。那么,排便次数真的和寿命有着必然联系吗?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健康秘密呢?咱们一起来深入探究一番。

研究发现:排便频率与疾病风险关联

体内有癌,大便知道?上厕所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肠癌信号 - 天天要闻

在医学研究领域,一项来自《BMJ Open》的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项研究由北大的科研人员主导,他们将目光聚焦于我国 CKB 数据库中庞大的人群数据。参与研究的受试者多达 48.7 万余名,年龄跨度在 30 岁到 79 岁之间。科研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详细收集了这些受试者的排便频率信息,随后开启了长达 10 年的随访追踪。

在这漫长的 10 年里,研究人员密切关注着受试者们的健康状况。结果发现,期间发生了诸多健康问题,像 40347 例缺血性心脏病、7972 例主要冠状动脉事件、8943 例缺血性卒中以及 15281 例 2 型糖尿病等病例。

科研人员经过复杂的数据处理,在充分调整各种混杂因素后,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与那些每天规律排便 1 次的人相比,每日排便次数大于 1 次的人群,健康风险明显增加。具体来说,他们罹患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提升了 12%,心力衰竭的风险更是大幅增加 33%,慢性阻塞性肺病风险增加 28%,2 型糖尿病风险增加 20%,慢性肾病风险增加 15%。

而每周排便次数小于 3 次的人群,同样没能 “幸免”。他们患上缺血性心脏病、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缺血性中风以及慢性肾病的风险,增加幅度在 7% 到 22% 不等。简单来讲,排便次数过多或者过少,都和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脱不了干系。这一研究结果,无疑给大家敲响了健康警钟,提醒我们日常排便频率的重要性。

医生解读:健康排便的衡量标准

体内有癌,大便知道?上厕所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肠癌信号 - 天天要闻

对于到底什么样的排便才算是健康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徐志洁给出了专业解答。他指出,排便次数并非衡量健康的唯一指标,还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量。

先看大便的颜色,正常情况下,粪便应该呈现出黄色,且形态如同香蕉般自然。要是粪便颜色变成红色,这可不是个好信号,很可能是胃肠道出血导致的。想象一下,肠道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混入粪便,就会让粪便颜色发生改变。而如果粪便呈现白色,那就得警惕肝胆、胰腺方面的疾病了。这是因为当这些器官出现问题时,胆汁的分泌或排泄可能受阻,进而影响粪便的颜色。

再说说粪便的性状。健康的粪便质地柔软,却不会粘连在便池上,而且能够轻松地浮在水面,用水一冲就能干净。这背后其实和饮食有着密切关系。要是平时饮食中摄入过多蛋白质,经过身体消化吸收后,排出的粪便往往会变得坚硬。而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较高,粪便则容易呈现糊状。比如,有些人喜欢大量吃肉,又很少吃蔬菜水果,时间长了,粪便就可能变得干结,排便也会变得困难。

体内有癌,大便知道?上厕所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肠癌信号 - 天天要闻

粪便的味道同样能反映健康状况。正常健康的粪便会带有微微的臭味,这是肠道内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粪臭素的结果。一般来说,素食主义者的粪便味道会相对淡一些,因为他们的饮食中富含膳食纤维,肠道消化过程相对温和。而吃肉较多的人,粪便味道就会浓重一些,这是因为肉类中的蛋白质等成分在肠道分解时,会产生更多特殊气味的物质。

最后,排便时的感觉也不容忽视。正常情况下,每次排便时间应该控制在 5 分钟以内,而且整个排便过程顺畅无阻,便后不会有那种排不干净的坠胀感。要是排便时间过长,比如有些人一上厕所就是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这可能意味着肠道功能出现了问题,或者是存在一些不良的排便习惯,比如长时间蹲坐、用力过猛等。

大便异常需警惕:或是癌症危险信号

肿瘤专科医生潘战和特别提醒,当大便出现以下几种异常情况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这很可能是癌症发出的危险信号。

其一,大便形状改变。原本粗细均匀的粪便,如果突然变细,或者表面带有凹槽,这极有可能是肠道内长出了肿瘤。随着肿瘤逐渐增大,会对粪便的排出造成压迫,使得粪便在通过肠道时形状发生改变。就好像水管里有了异物堵塞,水流通过时就会变形一样。

其二,排便习惯发生明显改变。要是原本每天 1 次或者 2 天 1 次规律排便的人,突然出现排便次数大幅增多,一天好几次,或者好多天都不排便的情况,又或者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而且每次排完便都感觉还有便意,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里急后重感,那就要赶紧去医院查明原因了。这种排便习惯的突然变化,可能是肠道黏膜受到刺激,或者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而肠道肿瘤就可能引发这些问题。

体内有癌,大便知道?上厕所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肠癌信号 - 天天要闻

其三,大便带血。当发现粪便中带有异常血液时,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很多人一看到便血,第一反应就是痔疮,从而自行买药治疗,却忽略了背后可能隐藏的更大危机。其实,做个简单的指检,就能初步判断便血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肠癌患者的早期症状中,便血是很常见的一种。要是因为大意,把肠癌便血当成普通痔疮,就会白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等到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将大大增加。

排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行为,可千万别小瞧了它。它就像是身体健康的 “晴雨表”,通过观察排便的各种细节,我们能及时发现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留意自己的排便习惯以及粪便的形态等方面,一旦出现异常,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为何人最终都会死亡呢?医生从血管的角度来讲,答案很简单 - 天天要闻

为何人最终都会死亡呢?医生从血管的角度来讲,答案很简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不时会遇到一些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患者。他们中,有些正经历着慢性疾病的折磨,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每天都在与身体的“不听话”作斗争。这些疾病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带来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
大便是肠胃的镜子,出现这3种大便,赶紧调调脾胃 - 天天要闻

大便是肠胃的镜子,出现这3种大便,赶紧调调脾胃

在繁忙的工作和多变的生活节奏中,许多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肠胃不适的困扰。或是经常腹泻,影响了工作效率;或是便秘缠身,让人焦躁不安;又或是不明原因的腹胀、消化不良,严重时甚至影响生活质量。有时候,我们会去医院做个检查,医生说“注意饮食,调整
让呼吸更自由!2025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举办 - 天天要闻

让呼吸更自由!2025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举办

2025年5月6日是第27个世界哮喘日,今年主题为“让吸入治疗惠及所有哮喘患者”。为提升公众对哮喘防治的认知水平,由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生物岛实验室指导,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主办,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协办的“护肺健康 畅享呼吸”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国际媒体港举行。院士、专...
【有医说医】第27个世界哮喘日:我国患者超4500万人,有病还能运动吗? - 天天要闻

【有医说医】第27个世界哮喘日:我国患者超4500万人,有病还能运动吗?

“每次发作时,感觉我就像是一条被捞出水的鱼,又像被吸进外太空,空气稀薄,控制不了一点。”这是哮喘患者在网络分享的自嘲留言,诙谐中透着无奈,也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哮喘并非小病,而是一种随时可能打乱生活节奏的慢性疾病。每年春季,全国各地树木植物陆续进入飞絮期,加之气候温差频繁变化,通常被视为哮喘急性发作...
《黄帝内经》空腹睡觉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 天天要闻

《黄帝内经》空腹睡觉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现代人睡前刷手机、吃夜宵已成习惯,但2300年前的《黄帝内经》却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主张"空腹而眠"。古人这种反常识的养生法,如今被科学证实:适当饥饿感能让睡眠质量翻倍!今天我们就来破解这个"饿着睡更香"的千古谜题。 一、《黄帝内经》到
刚睡醒还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 - 天天要闻

刚睡醒还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早早爬上床,一觉睡到自然醒,可起床后还是感觉浑身疲惫,就像没睡过一样。这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来唠唠,为啥刚睡醒身体却还是很累。 在古代,人们就很重视睡眠,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就提到“起居有常”,强调了合理作息对
带状疱疹引发“世界第一痛”,甘肃老人坐飞机来汉接受微创除痛 - 天天要闻

带状疱疹引发“世界第一痛”,甘肃老人坐飞机来汉接受微创除痛

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梦石 谯玲玲 钟亚春76岁的吴奶奶近日从甘肃兰州坐飞机来到湖北武汉,接受“世界第一痛”即三叉神经痛的治疗。5月6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病房内,老人术后疼痛大为缓解,即将出院的她拉着医护的手道别。老人拉着医护的手表示感谢 通讯员 代雨朦 摄吴奶奶家住甘肃省兰州市,育有一儿三女。20多天前,其...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 天天要闻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忽视了生活习惯对血管的毁灭性伤害,不知不觉中,血管就悄悄“报废”了。那么,哪些习惯会加速血管的“报废”?出现哪些异常,意味着血管堵了?一起来看 年轻人常做的3件事正加速血管报废 ■高糖饮食每天奶茶甜点不离口,熬夜还要吃夜宵,这些习惯会不断腐蚀血管内皮,让血管壁“坑坑洼洼”。■高...
《中国医药指南》:深表歉意,辞退涉事编辑 - 天天要闻

《中国医药指南》:深表歉意,辞退涉事编辑

【来源:新闻晨报】此前被媒体报道的 多篇妇科论文及文献中出现“男性病例”一事中 ,其中两篇涉及文献均发表在《中国医药指南》期刊,如宫颈癌、高危产妇等论文中出现多个男性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