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的常见服用方法

2024年02月27日08:25:23 健康 1505

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说:“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

由此可见,服用中药能否奏效,除了处方是否对症,还得讲究服药的方法。具体可从服用时间、服用剂量、服用温度等方面把握。

中药汤剂的常见服用方法 - 天天要闻

一、服用时间

中药汤剂是中医常用的剂型,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对提高疗效大有帮助。那么,药方上标注的各种服药时间,都应该如何理解呢?

1、清晨空腹服药

清晨空腹宜服用具有滋补作用尤其是滋补肾阳的药物,在早餐前服用,以利于滋补药物的充分吸收;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用,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胃肠,并保持较高的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利水渗湿药、催吐药均宜清晨空腹服用。

2、下午服药

下午或入夜宜服用泻下药(如大承气汤)。泻下药“乃当日巳午之后,为阴之分时下之。”(巳时:即上午9点~11点,午时:即上午11点~午后1点),其他医家亦都认定泻下药不宜在午前服用。

3、睡前服药

一般指在临睡前15~30分钟服用,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通常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以及治疗积滞、胸膈病、遗尿症等的药物常睡前服。(或按医嘱服用)。

4、隔夜服药

主要是指驱虫药,一般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以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便于将虫体杀死排出体外。

5、餐前空腹服药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从部位上说,治疗病位在下(肠道、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宜饭前空腹服用。因为在空腹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进入肠道,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6、餐后服药

一般在饭后30~60分钟服药。从部位上看,治疗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疾病,宜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甘露消毒丹等),饭后服用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对于脾胃不好的患者,大部分的药都不适宜空腹服用,而在上、下午服用,尤以饭后1小时以上或半空腹状态服用较好。此外,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宜在饭后服用,以避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而发生不良反应。

7、餐间服药

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中药服用不但要讲究适当的服药时间,还要讲究服药次数和药物的温度,这样才会取得佳的治疗效果。

8、顿服

病情较急者,要急病急治,煎好后立即服下,称为顿服。

对于急危重症的患者,中药一般采用顿服的方法。例如考虑感染所致的高热患者,从体温开始升高开始,每20分钟服药一次,至汗出时停药;治疟疾的药要在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左右服用;危重患者服用回阳救逆药也是将药物不定时频频顿服,直至转危为安,若拘泥于一日2~3次,必致病重药轻、危亡不救。

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及时迅速地发挥药效。

目前,一般的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宜采用顿服法。

9、频服

频服指分数次频频饮用或含在咽喉中。

凡咽喉病、呕吐病患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如高热患者,可频频予以服药,一天多次,以使体温快速降下来,尽快摆脱高热对大脑的损伤;治疗喘证的中药,如定喘汤、苏子降气汤等,也可不拘时服之。

此外调经的中药,如果是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止痛为主的,在月经前三五天至经期第一二天服用最好,此即“因势利导”之法,月经后期停服,否则可致月经淋漓不断;以滋阴养血的药物在月经干净之后服用可使空虚的血海尽快充养;温补肾阳、暖宫祛寒的中药宜在经前期服用。

中药汤剂的常见服用方法 - 天天要闻

二、服用剂量

中药汤剂一般是一剂药煎煮1~2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次100~200ml,在一天内把它服完或按医嘱服用。

如果病情比较急重,一天也可以吃两剂、三剂都可以;病程长、病情很缓慢的慢性病,不一定一天就要吃完一剂,可以三天服用两剂,甚至于两天服用一剂;呕吐以及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可以将药物浓缩、先少后多、分多次服下,后期可逐步加量;小儿口服汤剂时,应将汤剂浓缩,从而减少服用量,以少量多次为好,不要急速灌服,以免咳呛。

在使用峻烈的药物以及有毒性的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取效即止,切勿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反应或伤及人体正气。

服药后出现出汗、泻下、热降等药已中病的情况,即可停药,适可而止,以免出汗、泻下、清热太过,损伤人体的正气。这就是“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之意。

三、服药温度

服药的冷热,一般的汤药都是在温热状态服用,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瓜蒌仁、乳香等,温服能和胃益脾,减轻刺激,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患者容易接受。

但是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

1、发散风寒的药

发散风寒药一般都会有发汗的作用,这个时候就需要让它热服,而且有的热服还不够,可能服用了之后还建议患者喝热粥,并且马上叫患者躺在床上,盖比较厚的被子,促进发汗,排出邪气,所以一般发散风寒的药,常常要热服。

中药汤剂的常见服用方法 - 天天要闻

2、清热利湿药、清热解毒药、止吐药等

清热利湿药、清热解毒药、止吐药等一般来讲要略偏凉一点儿服用,并且嘱咐患者忌辣椒、牛羊肉等发热的食物以免使热邪加重。这就是中医讲的“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之意,也体现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正治之法。

3、“从治”法的应用

“从治”法,即顺从患者病情假象的给药方法。一般治疗的方法是与疾病的表现是相反的,就是“寒热温凉则逆之”,如果病情表现为热证,那么汤液可以稍稍的凉一点;如果是表现出是寒证,服的汤液稍稍的温热一点。

但有的患者病情很重,本身是一个虚寒证,但是他出现了假热的一些症状,比如说烦躁、颜面潮红,这样的一些真寒假热证,本身它的治疗的原则也是“逆之”的,要用温热药,但是在这个时候,如果汤液温度偏高,患者服用后容易发生呕吐的现象,中医把这种现象叫做“格拒”,在这个时候适当的把药放冷一点,就不容易发生“格拒”。这是前人服药的一种经验,就是所谓的采用“从治法”的时候,它顺从假象,寒病用热药治疗时,对于真寒假热证,那么汤液温度可以稍稍凉一些;反过来讲,真热假寒证服药的时候,汤液温度可以稍稍热一些。

总之,运用中药治疗疾病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仅是医生的辨证处方要正确,药材的质量过关,煎煮的方法合乎要求,科学的服药方法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来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作者:药学部 刘肖林、江国荣】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第一批混进老年徒步团的人,已经进骨科了 - 天天要闻

第一批混进老年徒步团的人,已经进骨科了

文/格子编辑/凯斯作为一个今年刚爱上徒步的新人,办公室的小K最常被劝诫的一句话,就是:“年轻人,不要轻易尝试老年徒步团。”一开始,小K以为是大爷大妈的徒步团,碍于年龄而过于养生,血气方刚的自己若是参与其中,根本就“拉不开栓”。然而,在真的和一群比自己大三四十岁的长辈去了一趟京郊后,小K才惊恐地意识到,事...
23年,32岁女士长期吃逍遥丸,养肝疏肝淡斑,3个月后咋样了 - 天天要闻

23年,32岁女士长期吃逍遥丸,养肝疏肝淡斑,3个月后咋样了

32岁的艾女士平时在一家小型的服装店里当店员,她性格开朗,因为工作的原因,她平时很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毕竟一个服装店的店员如果有点邋遢的话,肯定是不大好的,所以在出门上班前,在家的时候艾女士就会先化好妆,然后搭配一下自己的衣服。
立夏要吃“立夏蛋”,连吃15天,把肾气补回来! - 天天要闻

立夏要吃“立夏蛋”,连吃15天,把肾气补回来!

前天提醒宝子们立夏了要开始喝姜枣茶 ,有位粉丝留言“除了姜枣茶,立夏蛋也要吃起来”。是的!立夏蛋(也就是核桃煮鸡蛋)可以帮助我们固摄肾气,正适合这个节气所需要。很多人一到夏天身体就感觉特别虚,为什么?就是因为身体损耗的阳气,跟不上“夏长”的
常宁市人民医院召开2025年药品配送企业廉洁谈话暨购销合同签订会 - 天天要闻

常宁市人民医院召开2025年药品配送企业廉洁谈话暨购销合同签订会

【来源:衡阳新闻网_热点关注】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吕荣婷 徐琼玉 魏东东报道 为进一步规范医药供应企业营销行为,强化重点岗位人员廉洁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廉洁文明的医药购销环境,推动“清廉医院”建设,近日,常宁市人民医院组织召开2025年药品配送企业廉洁谈话暨购销合同签订会。 强化纪律红线 共筑廉洁购销“防...
为何人最终都会死亡呢?医生从血管的角度来讲,答案很简单 - 天天要闻

为何人最终都会死亡呢?医生从血管的角度来讲,答案很简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不时会遇到一些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患者。他们中,有些正经历着慢性疾病的折磨,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每天都在与身体的“不听话”作斗争。这些疾病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带来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
大便是肠胃的镜子,出现这3种大便,赶紧调调脾胃 - 天天要闻

大便是肠胃的镜子,出现这3种大便,赶紧调调脾胃

在繁忙的工作和多变的生活节奏中,许多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肠胃不适的困扰。或是经常腹泻,影响了工作效率;或是便秘缠身,让人焦躁不安;又或是不明原因的腹胀、消化不良,严重时甚至影响生活质量。有时候,我们会去医院做个检查,医生说“注意饮食,调整
让呼吸更自由!2025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举办 - 天天要闻

让呼吸更自由!2025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举办

2025年5月6日是第27个世界哮喘日,今年主题为“让吸入治疗惠及所有哮喘患者”。为提升公众对哮喘防治的认知水平,由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生物岛实验室指导,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主办,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协办的“护肺健康 畅享呼吸”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国际媒体港举行。院士、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