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内包含着肺和心脏两大人体重要器官,及食管、气管、胸腺等重要脏器,胸部疾病类型复杂多样,临床医生需仔细鉴别方可做出正确诊断。《医师报》特别邀请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赵小刚教授与赵浩医师分享一例先天性右肺动脉干缺如伴发肺脓肿患者的诊疗过程,分享胸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
01
赵浩医师分享:一例先天性右肺动脉干缺如伴发肺脓肿患者诊疗病例
王某,女,53岁,主诉反复咳嗽伴发热半年,发现右肺空洞20天。既往体健,近半年出现反复发热、咳黄色腥臭浓痰、乏力、食欲减退,迅速消瘦。多次就医行抗感染治疗无效,2023-02-18因咳嗽未见好转,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图1):双肺炎症,右肺下叶脓肿,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无效,2023-03-05前往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就诊,以“肺脓肿”收入胸外科。
图12023-02-18当地医院胸部CT
入院后出现咳嗽时见少量血丝,为明确诊断行多项检查,其中主动脉强化CT示患者右肺动脉干缺如(图2)。查阅文献中相关肺动脉干缺如病例报道,症状与本患者相似,确认肺脓肿病因是由右肺动脉干缺如所致。
图2主动脉强化CT
经过多学科会诊后确定最终治疗方案,于2023-03-15全麻下行胸腔镜辅助下右全肺切除。术前请介入医学科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肺隔离症血管栓塞术,栓塞右肾动脉分支血管。术中胸腔镜下探查右肺整体萎缩并实变,下叶空洞性病变,结扎缝合并切断各供血血管,切除右全肺,切除第9、10、11组淋巴结。切除右肺后介入医学科行第二次DSA下栓塞供血血管。
术后病理诊断:肉芽肿性炎,下叶大量肉芽肿伴中央大片状凝固性坏死,脓肿形成;中上叶散在肉芽肿,局部见小脓肿。术后及术后2月随访复查CT(图3)患者恢复良好。
图3术后复查胸部CT,(a)术后,(b)术后2个月(c)术后5个月
02
赵小刚教授点评
该例患者诊断为先天性右肺动脉干缺如,该疾病是一种罕见的畸形病变,通常与其他先天性心血管异常有关,如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右主动脉弓、动脉干和肺动脉闭锁等,成年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表现,诊断困难[1]。该患者入院后迅速明确诊断,且未合并其他心血管异常病变,因此在实施手术后可快速康复。
1.早期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减少失治误治
胸外科在治疗肿瘤、肺部疾病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当前主要诊治食管癌和肺癌。
早期精准诊断对疾病诊疗至关重要,以肺癌为例,肺癌早期无明显体征变化,明确诊断常常较晚,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而肺结节是肺癌的早期表现,早期进行肺结节筛查对肺癌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此方面应用较广[2],从医学影像原始图像中提取肺结节的特征性信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实现临床诊断的快速筛查。
本科室采用人工智能病理影像诊断辅助系统,结合影像学和病理资料,辅助医生准确评估肺结节的良恶性程度,并决定是否采取手术治疗或维持保守治疗定期复查,当前该系统的临床应用已逐步增多,随着数据的积累和完善,其诊断准确性有望进一步提高。
2.中晚期精准施治,探索癌症治疗新篇章
对于中晚期肿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的治疗策略。研究显示,新辅助治疗可提高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3,4],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的肺癌患者病理缓解程度更高[5]。
此外,在手术治疗方面,越来越多的患者倾向于采用微创治疗,不仅创伤更小,而且经济负担更低,有利于患者治疗后回归社会[6]。在肿瘤用药方面,探索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治疗靶点、研发靶向药物始终是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体征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精准施治以为肿瘤患者提供更优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03
赵小刚教授总结
胸部疾病复杂多样,需要完整准确的诊疗流程,把握治疗时机,避免失治误治,将患者的损失最低化。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何与临床相结合是当前医疗行业的研究热点。临床应灵活运用技术手段明确诊断,及早进行规范化精准诊疗,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赵小刚教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主任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二级)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山东省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
山东省胸部肿瘤精准诊疗工程实验室主任,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胸部肿瘤实验室主任,
山东大学胸部疾病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学术兼职:山东省医学会理事、山东省医师协会理事、山东省抗癌协会理事、山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医养健康分会主任委员。国家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胸部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近年来,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研究成果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专家简介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赵浩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胃食管返流病学组委员
山东省胸壁外科学会委员
主要从事胸部疾病的外科治疗工作,擅长对肺结节、食管肿瘤、纵隔肿瘤、气胸、胸壁畸形、胸部外伤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及术后管理。
参考文献:(滑动查看)
[1]KruzliakP, Syamasundar RP, Novak M, et al. Unilateral absence of pulmonary artery:pathophysiology, symptoms, diagnosis and current treatment. Arch CardiovascDis[J]. 2013 Aug-Sep,106(8-9):448-54.
[2]唐智贤,王一淼,周靓怡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肺部影像辅助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2,39(05):655-660.
[3]高鑫,李庆新,胡尕伟.局部晚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23,31(21):4083-4088.
[4]高鑫,王铄链,许帅等.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的网状Meta分析[J/OL].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8[2023-11-17].
[5]方园,符萌,谢旺等.真实世界回顾性分析免疫新辅助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23,28(07):1074-1077+1081.
[6]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指南[J].癌症进展,2022,20(18):1838-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