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来,超重或肥胖会影响外表,但它们还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估计,约20%的癌症可归因于体重超重或肥胖。
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为超重或肥胖增加癌症风险再添证据。
结合研究及专家观点,教你“稳住”体重。
受访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伍学焱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保健疗养分会副会长 韩 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医师 袁振芳
有些癌症是“胖”出来的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成年任何时期超重或肥胖,都与结直肠癌等胃肠道癌症风险升高有关。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人员统计了参与者成年早期(20岁时)、中期(50岁时)和晚期(≥55岁)时的身高、体重。
根据体重指数(BMI),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4类:体重不足(BMI<18.5)、健康(18.5~24.9)、超重(25.0~29.9)和肥胖(BMI≥30.0)。
在成年早期、中期和晚期时,和体重健康的参与者相比:
▶超重的人患胃肠道癌症的风险分别升高17%、18%和17%;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分别升高23%、23%和21%。
▶肥胖的人患胃肠道癌症的风险分别升高31%、50%和38%;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分别升高25%、55%和39%。
研究还发现,从成年早期到成年晚期的体重变化,也会影响患癌风险。
和体重保持在不足和健康范围的参与者相比,一直都胖的人患胃肠道癌症和结直肠癌的风险最高,其次是先瘦后胖的人。
而成年时期控制体重的人,即由超重或肥胖减至健康体重,患癌风险也随之降低了。
研究指出,结直肠癌是全球第3大新发癌症和第2大致死癌症,控制体重来预防结直肠癌等癌症十分重要。
体重超这个数就要减肥了
大部分欧美国家将成年人BMI≥25定义为超重,BMI≥30为肥胖;亚洲一些国家将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临界值分别设定为23和25。
体重指数BMI = 体重/身高的平方
我国建议将成年人BMI≥24诊断为超重,BMI≥28为肥胖。根据自己的体重计算,如果对应值为“超重”、“肥胖”,应及时管理体重。
判断是否需要减重,还需要看这些指标:
腰围
中国男性正常腰围应小于90厘米、女性小于85厘米,超过该范围就属于腹型肥胖。
站立,双脚分开25~30厘米。将软尺经脐上0.5~1厘米处水平绕一周,肥胖者选腰部最粗处水平绕一周测量。
腰臀比
两腿并拢直立,将卷尺绕在臀部最宽的部位测量臀围。
腰臀比(腰围/臀围)能反映中心型肥胖的程度。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心型肥胖定义为,男性腰臀比超过0.9,女性超过0.85。若腰臀比大于1,则意味着健康风险较大。
皮下脂肪厚度
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男性要少于15毫米,女性不应超过20毫米。这通常需要专业的皮脂厚度计来测量。
把体重维持在健康值
要维持健康体重,主要以生活方式管理为主,核心是做到“吃动两平衡”。总的原则是让摄入总能量低于总消耗。
1控制饮食
在控制饮食总热量的同时,要保持健康膳食,让食物更多样。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果蔬类、禽畜肉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均每天最好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2少久坐、多运动
任何一种运动方式都对控制体重有利。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并坚持下去,保证每周5次,每次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值得提醒的是,久坐的人容易“腰粗屁股大”,应每隔1~2小时起身站立或活动5~10分钟。
3定期监测体重腰围
对体重及腰围定期监测,计算自己的BMI,随时调整日常饮食和运动。
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当男性腰围大于等于95厘米,女性大于等于90厘米时,疾病风险将进一步升高。
4学会纾解压力
压力过大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出现激素分泌紊乱,进而导致肥胖;还有些人压力过大时会出现暴饮暴食,从而加重肥胖风险。
平时积极调整好心态,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让生活工作状态更佳,还有助于控制体重。
自行减重效果不佳者,建议到减重门诊或内分泌科就诊。改善生活方式后仍严重肥胖,可咨询医生,考虑适宜的药物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