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广州本轮疫情累计感染者33166例,无一例重型症状,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达到了97%,更没有死亡,这些报道逐渐说明,新冠病毒已是秋后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很快就会称为像“流行感冒”一样的普通疾病。
本轮广州疫情共启用方舱医院6个,开放床位2万余张,投入医务人员4000多人,这就相当于每5个阳性病例就有一个医生或护士,这难道不是最大化的浪费医疗资源。
无休止的过度防疫,不仅浪费的是公共的医疗资源,更影响了正常人的生活。如今社会每个人都有很大的生活压力,背着各种贷款,不出去挣钱房子可能就归银行了,不出去挣钱孩子上学的生活费可能就没有着落了,不出去挣钱连基本的伙食费可能都没有了。
香港即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全面放开的城市,据病毒学家介绍,香港已经达到0+0开放标准,意味着境外人员入境无需隔离,无需医学观察,这会不会成为全面开放的一个信号呢?
另外一点,最近媒体风向依然改变,已经不再提倡隔离,大区域封闭、静默,很多城市已经恢复了生机,种种迹象表面,我们离开放的日子不远了。而一旦放开,很多人会被传染,因此最近有很多人疯狂抢购连花清瘟等防疫药品,今天去了趟药店,已销售一空。
那么如果真被感染了,该怎么办?该如何用药呢?
对于年轻力壮,抵抗力好的人来说,根本无需用药。本来疫情同事阳了,去了方舱医院,就是让多喝水,逐渐转阴了,有的人可能起初会咳嗽、发热,慢慢地就好了。那么对于老人和小孩该准备哪些应急药品呢?
(1)目前国内外批准并用于临床的处方药有哪些?
新冠的有效治疗药物有不同分类方式,比如根据病情不同阶段(非重症、重症、危重症)划分,或者是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抗病毒、缓解炎症)划分。
处方药目前有美国CDC批准的抗病毒药物和单克隆抗体药物。
-Paxlovid:辉瑞新冠口服药,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用于成年人及12岁以上儿童,在家中口服;
今年2月11日,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进口注册。
3月15日,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修订要点显示,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被写入诊疗方案。适用人群为 14 发病 5 天以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 岁,体重≥40kg)。
这款新冠药物有效率虽然很高,但重要的副作用就是服用后会出现复阳现象。患者在感染后的5天内按照建议服用了Paxlovid,在完成5天疗程后,症状又出现了反复。拜登和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Anthony Fauci在服用该药物后都经历了症状反弹。这些病例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辉瑞的双药抗病毒治疗可能会干扰长期免疫反应的发展。
-Molnupiravir:默沙东,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用于成年人,在家中口服;是全球面世的首款抗新冠口服药物。莫那比拉韦是一款处方药,患者须在确诊新冠后尽快服用,并在出现新冠症状后5天内开始服用,连续使用时间不能超过5天。
-Remdesivir:吉利德,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用于成年人及12岁以上儿童,在医疗机构静脉输注3天;
-Bebtelovimab:礼来,单克隆抗体药物,用于成年人,在医疗机构静脉输注 1次。
其他还有一些药物,比如托珠单抗、巴瑞替尼等,但是主要用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民众出现重症,必须入院治疗。
这几款非处方药对缓解症状有用
以上四种药物是直接对抗新冠病毒的,还有一些非处方药(OTC)不能对抗病毒,但是可以缓解症状,也是离普通人最近的药物。
这些非处方药一般是一种或者几种药物成分的组合,用于缓解不同的症状,比如头痛、发热、咳嗽等,而这些症状也会出现在新冠以外的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上,因此可能很多人以前都有用过。
-布洛芬:非甾体类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
-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存在争议),解热镇痛抗炎;
-右美沙芬:中枢类镇咳药;
-愈创甘油醚:祛痰镇咳药。
单看其中一些名字,可能大家不是特别了解,它们其实是一些常用药的主要或部分成分。
-芬必得、美林(儿童用药):主要成分为布洛芬;
-必理通、泰诺林(儿童用药):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
-艾舒: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
对于大多数接种过疫苗加强针的朋友而言,即便感染,基本也是无症状和轻症为主,一般病程在一周以内,用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另外多休息、补充足够的水,喝电解质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