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米医生
咱们现代人的脾胃,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好像都不是太好。
有的人消化慢,食物堵在胃里很难受,肚子感觉胀胀的,甚至到了吃下一顿饭的时候还是这样,腹胀的感觉没怎么减轻。
大便也不正常,经常是稀烂或者前干后稀的。
小孩子有时候可能比大人更敏感,日常生活稍有不慎,立马就舌苔厚腻了,就上火,甚至积食、咳嗽、发烧等等。
其实,这些都是脾胃虚弱导致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从气候上来说,虽然现在已经入秋了,但在前段时间,夏季里开足空调、吃寒凉食物时就已经对脾胃造成了损伤。况且现在天气热度依旧,很多人仍然会偏爱清热解暑的食物。吃多了,自然脾胃是要闹的。
对小孩子来说,脾胃虚弱的另一个原因和生理特点有关。中医讲“小儿脾常不足”,小孩子身体脏器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所以脾虚病是很常见多发的,饮食稍有不节,就容易损失脾胃。
前几天门诊还来了个小朋友,妈妈说小朋友最近胃口一般,吃完饭后有时会腹胀,大便前干后稀,睡眠也不是很好,晚上会出汗,睡着后还会磨牙,平时讲话的时候嘴巴里还有点口气。
再看舌头,舌尖偏红,苔薄白腻:
总结下来,这个小朋友是脾胃不和,有积滞的情况。
为什么会积滞?归根结底还是脾胃虚了。
脾胃的运化能力变弱,稍微一吃多,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堵在里面,积食了,自然会腹胀、胃口不佳,而且积久了还会化热,所以有睡觉出汗、磨牙、口中有味的情况出现。
1.针对这个小朋友的情况,我推荐给他一种粥:小米粥
小米粥日常就可以食用,有养护脾胃、运脾消滞、消积清热的功效。
小米色黄,入脾经,而且味甘,能补、能和、能缓,起到补脾益气、和中、调和脾胃的作用。《本草纲目》中记载:"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小米微微偏凉,标本兼顾,在消积清热的同时补益后天之本——脾胃,很适合脾胃虚弱,积食有热的小朋友。
小米粥,虽然看起来很普通,却非常有用,就是我们正常人平时作为养生食疗来吃,或者体质比较差的人来吃,都是很好的。
就在我们上海,有人把小米粥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是上海中医文献馆馆长贾杨,他的幼女因为先天不足一出生体质就很差,是他坚持10年如一日地用米粥油来滋养女儿的。
现在,这个原本瘦小的早产女孩,身体已经非常健康了。
2.这个小朋友的脾虚+积食,在小米粥中还需要再加点陈皮
陈皮归肺、脾经,能理气健脾,运脾消滞,也能够调理脾胃气机,缓解腹胀,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出胃肠道里的积气。
通俗点来说,就是帮助身体把瘀滞的通道给疏通了,然后从源头上让脾胃变得更强。《对陈皮药理作用的探讨》一文通过研究就发现,陈皮有理气健脾作用,陈皮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
王昌亚.对陈皮药理作用的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5):135.
中医常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小朋友脾胃调和,没有明显不适,自然睡觉也会有所好转。
3.阴虚体质也适合,可以补充津液,益肾滋阴,防秋燥
现在已经入秋了。秋季多干燥,燥邪可化热,也可耗伤津液,容易出现咽干、咽痒、口干、干咳等。
这时候熬点小米油,就是小米粥上面的一层米油,就能缓解这些情况。《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米油滋阴长力”,可以补充津液,滋阴养人。
而且小米陈皮粥虽然成分简单,它的作用可不小,除了用于脾虚之人,对于阴虚体质的也能适用。那些体内积食化热的人本来就容易伤阴,再加上现在天气依旧炎热,易耗气伤阴,这种情况就很适合喝小米陈皮粥了。
有的小朋友因为阴虚睡着后容易出汗,还有感冒发烧后气阴有耗伤的,出现神疲乏力、气短、口干口渴、消化不良、手脚心发热等等情况,也都挺适合的。
取的是小米味咸,入肾经,益肾阴、清虚热的功效。
还有就是,立秋后可以开始贴秋膘了,但是我们很多人理解的贴秋膘就是吃肉。这是不对的,贴秋膘关键是能补养身体,能补得进去,所以要根据情况来选择进补才行。
但是小米陈皮粥这种可以天天吃的食物,对我们的先天之本脾胃和后天之本肾都有补养作用的,而且滋润身体,当然是首选了。
4.小米陈皮粥的做法
小米陈皮粥,做法还是比较简单,和平时煮粥差不多。
1.陈皮先用水泡软后,切丝。
2.小米泡好后和陈皮丝一起,冷水下锅,煮开后小火煮至软烂即可。
小米陈皮粥,比较日常,人人都可以吃。不过有一点要注意:《日用本草》中提到:"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
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所以小米作为一种粮食作物,既补先天,又益后天;既养气血,又补津液。是最养人的食材了。
现在秋天到了,也该是贴秋膘的时候了,在家自己动手做点小米陈皮粥,好好养护自己和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