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韦维 摄影报道
4月9日,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简称“华西医院”)承办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学员参访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深入其公共科研平台及多学科交叉实验室。该中心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材料等前沿技术,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为肝脏疾病诊疗提供技术支撑与解决方案。

本次培训班汇聚8国20位外科精英
不少外国学员点赞该中心跨学科协作能力。埃及学员Dr. Elgendi表示:“华西医院对科研资源的整合能力令人震撼,无论是技术研发效率还是临床转化路径,都为我们优化本国医疗创新生态提供重要参考。”英国学员Dr. Faiza说:“中国在医学数智化领域的突破,不仅加速精准诊疗的普及,更启发了我们以技术普惠破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
当日也是培训项目有序推进的第10天,此前华西医院普外科团队连续9天开展高难度肝脏微创手术直播,项目特邀新加坡国立大学Dr. Alfred Kow Wei Chieh教授及利物浦大学医院Dr. Rafael Díaz-Nieto在手术直播后为学员开设专题课程,通过案例对比分析东西方微创技术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引发学员热烈讨论。华西医院肝脏数智转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张霆告诉记者,培训既是同行的业务交流和前沿探讨,也为推进国家及区域间医疗领域合作提供了平台,“新加坡专家就希望在肝胆菌群对疾病影响方面与中方开展合作。”

学员们进行讨论
培训项目特设的腹腔镜模拟训练中心与机器人手术操作舱成为学员实践热点。通过“手把手”教学与个性化指导,学员在仿真环境中快速掌握关键操作技巧。9日,项目学员、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医疗中心主治医师Lee Yeong Sing被培训班腹腔镜模拟器训练环节中的一款手术机器 “种草”,其精准性和操作便捷性远超预期,她计划回国后向马来西亚医疗界推荐引进,以提升当地肝胆手术的微创化水平。

Lee Yeong Sing接受采访
智利学员Dr. Fawaz则对术中实时超声导航技术印象深刻:“中国团队将影像技术与微创手术完美结合的经验,为我们突破临床瓶颈提供新思路。”泰国学员Krit Rattanarak表示,中国医生提出的手术方案、对相关疾病的看法让他耳目一新,回国后会通过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推动医院技术更新。

学员们正在听课
本次培训班汇聚智利、埃及、马来西亚、摩洛哥、埃塞俄比亚、英国、泰国、匈牙利8个国家20位外科精英,邀请英国、意大利、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五国顶尖外科教授来华进行学术交流与手术示范,通过前沿技术培训、多学科研讨与中国文化体验,搭建起国际医学合作的桥梁,助力全球肝脏外科微创技术发展。
项目负责人、华西医院副院长吴泓教授表示,希望通过标准化培训体系,将中国微创技术的规范化流程推广至更多国家,助力医疗水平均质化发展。项目结束后,华西医院将与马来西亚、泰国、智利等国家医疗机构签署长期合作备忘录,在远程会诊、科研攻关与人才联合培养领域展开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