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写下“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韩寒称其实没什么深意

2020年12月22日20:50:47 历史 1907

  在不断更新的中学语文课本里,可能大家最容易引起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回忆的,就是课文里面那些雷打不动也没有删除过的文章吧。尤其是对于个别的作家来说,比如我们熟悉的鲁迅、朱自清这些大文豪们,都有好几篇文章伴随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生长大成人。

鲁迅写下“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韩寒称其实没什么深意 - 天天要闻

国人对于鲁迅的记忆更是如此,一提到这个名字,在大家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可能是他几乎每一篇文章的主旨关键词。从批判社会开始一直数到对中国未来的堪忧结束,几乎答题的模板已经可以放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了。所以从一定的层面上来看,我们对鲁迅先生之所以有这样的刻板印象,主要还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实在是太特殊了。

鲁迅写下“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韩寒称其实没什么深意 - 天天要闻

加上他自己弃医投文的经历也是大家都熟悉的,所以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下,鲁迅先生就是贫苦百姓的代言人,他的文章并不是因为被选入了教材才成为了经典,而是因为是经典所以才选进了教材。不过近几年来网络上有很多言论都在重新思考鲁迅先生的文章,比如说讨论声最大的“枣树”,大家可能都不理解为什么鲁迅先生要写下“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的文字。有的人说鲁迅当时在写下这两句时根本就没有多想,也许是为了行文结构的好看,也许是因为其他的。反而是我们一味地强加观点上去,深入解读他的文字。

鲁迅写下“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韩寒称其实没什么深意 - 天天要闻

还是说我们对于鲁迅的刻板印象就是如此呢?读多了他的文章,所以连我们对他的想法都是呆板固定的了。其实在《秋夜》这篇文章里面,想要明白鲁迅先生笔下下的是什么意思,就一定逃不开去了解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1924年对于鲁迅来讲的确有很多事情发生,首先是国家和社会的大背景,这也就是鲁迅先生每一篇文章都回归到的现实问题。其次是鲁迅先生和弟弟关系的破裂,这让他的处境更复杂。而关于文章中的那两株枣树,其实是鲁迅先生亲自栽下的。所以我们可以排除鲁迅先生偶然间看见的情况,这样行文,是鲁迅先生故意而为之的。

鲁迅写下“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韩寒称其实没什么深意 - 天天要闻

那我们再从逻辑结构上看,这一句话是用了重复的手法,重复一般是表强调,在这里同样如此。那么文中出现的枣树是不是另有所指呢?象征也是鲁迅文章里最常用的手法之一。枣树肯定是有其他的象征意义的,至于具体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在前面介绍了鲁迅先生在当时的遭遇,我们不妨分成两个层面来看,一方面是社会,一方面是自己的家庭,鲁迅先生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所以一边是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一边是作为一个小人物对未来自己命运的考虑。

鲁迅写下“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韩寒称其实没什么深意 - 天天要闻

这样的分析或许比较简单,但也不失为一种有可能的情况。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叫“建国”的英国人获兰花奖,在中国18年他做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叫“建国”的英国人获兰花奖,在中国18年他做了什么?

7月10日,第二届兰花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9位外籍人士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获奖,其中,5人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获友好使者奖,3人获杰出成就奖,1人获终身成就奖。第二届兰花奖颁奖典礼。兰花奖秘书处供图兰花奖颁奖典礼由中国外文局主办。该奖旨在表彰奖励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大宗教来华都成了“心灵鸡汤”,中国是所有宗教传播的终点 - 天天要闻

三大宗教来华都成了“心灵鸡汤”,中国是所有宗教传播的终点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它们的发源地,无不是严苛的律法、排他的信仰、激烈的教义碰撞。可一旦漂洋过海,走到中国,全都变了口气。佛教讲空性,基督教讲仁爱,伊斯兰教讲忠孝,宗教原来的“边界感”在这里变成了“随和感”。中国没有强压
聊聊三国(99):曹叡去世之后,曹爽为什么能迅速执掌大权? - 天天要闻

聊聊三国(99):曹叡去世之后,曹爽为什么能迅速执掌大权?

在给曹叡办完葬礼之后,接下来,魏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小皇帝曹芳在位,郭太后坐镇后宫,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的时代。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司马懿能够在曹叡临终之前,第二次当上辅政大臣,这其实是一个黑天鹅事件。如果没有孙资、刘放的神助攻,以曹叡
古老儒学在文明对话中闪耀当代 - 天天要闻

古老儒学在文明对话中闪耀当代

7月9日,与会嘉宾出席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新华社济南7月10日电 题:古老儒学在文明对话中闪耀当代新华社记者褚萌萌、张武岳、田颖今年初,来自克罗地亚的计算机科学专家布兰科·巴隆作为“齐鲁访学驻研计划”的首位访问学者来到山东曲阜尼山,在中国先贤孔子故里深度研修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
北京又一月子中心“人间蒸发” 宝妈百万预付款难追回 - 天天要闻

北京又一月子中心“人间蒸发” 宝妈百万预付款难追回

导 读近日,颜女士(化名)向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预定的北京积木枝芽月子中心索菲特店6月23日突然搬空“跑路”,致使众多待产、正在坐月子的产妇无人安置,月子中心员工、月嫂也遭遇了工资拖欠的情况。颜女士:它是成都的一个品牌,成都那边还有一家分店开着,但这边的法人因为资金被冻结了,所以我们很多要求退款...
雍正为何突然成立军机处? - 天天要闻

雍正为何突然成立军机处?

雍正在登基的第七个年头,曾对自我进行了评价:“朕返躬内省,虽不敢媲美三代以上圣君哲后,若汉唐宋明之主实对之不愧。”可见他给自己打了95分。 从当时的世界大局来看,雍正即位于1722年,略迟....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1945年香港,一场决定历史的受降仪式正在举行。日军代表走上前来,瞥见一名少年挺直地站在我方队列中时,脸色大变。毕竟在他们的印象中,这个少年是他们的翻译,是人人喊打的汉奸。可抗战结束后,他却摇身一变成了英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少年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