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未尝败战,且在阴晋之战中以5万魏军击退50万秦军,但是这个人却没有被列入战国四大名将,这个人就是吴起。
吴起是谁?
吴起于公元前440年出生在卫国左氏,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和著名战将。
其实吴起小时候他们家与当官并没有什么关系,家里可以说是当地的一方地主,有钱的很,但是一家人都想寻得一官半职,所以一直花钱找人帮忙。
但是到最后,花光了家里所以的钱也没有求得什么职位,还被乡亲们取笑。
吴起一气之下杀光了取笑他们家的30多人,然后出逃他乡。
后吴起拜入曾申门下学习儒学,但后因吴起母亲去世吴起没有回来奔丧,而被曾申指责他不孝,不配做自己门下弟子。
于是便与吴起断绝了关系,吴起至此才是弃文从兵。
为出名杀妻子
吴起有一个老婆是齐国人,公元前412年,齐国带兵准备攻打鲁国,当时鲁穆公本来准备让吴起出征,但是看到他的妻子是齐国人,心生怀疑,所以最后没有选择吴起。
然而当年吴起急切地想要立功,为了表达出自己的心意,他当机立断斩杀了自己的妻子。吴起被任命之后率鲁国军队击败了齐军。
后来鲁穆公还是对吴起心生怀疑,便免去了他的官职,吴起这才从鲁国投奔向了魏国。
吴起有多猛
吴起是公元前409年来到的魏国,当时的魏文侯也是珍惜人才,立马就任命吴起为主将带兵出征秦国,最后在吴起的带领下,军队成功攻克秦国河西地区。
次年,吴起又带兵再次出征秦国,这次也是一路连战连胜,最后秦国只得退守至洛水。
此时的魏国已经逐渐登上当时第一国的宝座了,但是吴起的厉害还远远不止这些!
著名的阴晋之战
当年吴起担任过西河郡守,在任期间,他积极学习儒家思想,改变了魏国的兵制,创造出了“武卒制”。
所谓的武卒制就是里面的每一个士兵都是通过考核的精英兵,并不存在所谓的动员兵,有点像现在的特种兵一样,据说当时每一个士兵都是以一敌百的存在。
在公元前389年,秦国出兵50万征讨阴晋,可能是为了考验这支军队的实力以及自己推行的“武卒制”是否好用,吴起就带领着5万的新兵以及战车和少量骑兵便出征了。结果令人没想到的是,这5万新兵居然大胜秦军的50万军队。
这一战让魏国从此名声大涨,当时诸国谁也不敢去惹了魏国,当时真的是独霸一方,但是其中吴起也是功不可没啊。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英勇善战,善于用兵的吴起,却为何没有被列入“战国四大名将”?
各种猜想
所处时间的原因
战国四大名将指的是:秦国的王翦,白起,赵国的李牧,廉颇。而从时间线上来看,四大名将都处于战国的中后期时代。
当年《千文字》中也用“用兵最精”四个字来形容四大名将兵法高超,用“驰誉丹青”形容他们战绩卓越。
然而单论战绩和兵法的使用的话,吴起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存在,所以人们认为吴起没有被纳入四大名将之一是因为吴起处于战国初期,时间上算不进来。
吴起不止是位将
吴起和其他四位入列的名将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点就是,吴起不单单只是一个将军,他还是著名的思想家和军事家。
吴起在当时可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是一个出将入相的存在。所谓的出将入相就是说带兵出征可做将,入朝执政可做相的人。
历史上这些出将入相的一个个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例如曹操,诸葛亮,王猛等。
吴起除了在魏国实行“武卒制”之外,后来来到楚国之后也是颇有成就。
他在楚国得到楚王信任之后一路升官到令尹,这个官位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简单来说就是楚王之下的存在,是最高的官衔。
然而一般来说这种官衔都是楚国的贵族才可以任职的,从这也看出了楚王对吴起的信任。
而吴起也并没有让楚王失望,他大力整治官场,纠正不良官风,精简贵族支出,依法治国,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起变法”。
通过变法楚国迅速强大,不断向南北两边扩张领域,楚国也一跃变成当时的一大强国。所以,能文能武的吴起被判断为不可单单作为名将,所以这才没有被加入四大名将之中!
吴起无德可言
吴起虽然在战场上能以一敌万,在朝野之上可以主持变法,增加国力,但是确实一个失德之人。
(1)吴起当年为了能在官场闯出一片天地,背井离乡在外闯荡,但是母亲死后他却并没有回来奔丧,这件事情失德。
(2)当年吴起在鲁国的时候,由于鲁穆公怀疑吴起老婆是齐国人,吴起上阵杀敌会有所迟疑,所以吴起便拔剑杀死了自己的老婆,这件事失德。
(3)吴起当年得到楚王信任开始兴致勃勃地变法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的真心,在朝堂之上拔剑,说:”我的妻子朝夕令改,不守妇道,此女该休!”,说完便把自己妻子给休了。
吴起为了可以让楚王以及众臣相信自己要完成变法的决心,把自己的妻子休了。要知道女子在古代被休了之后是很难再找到第二任夫君的,这也给自己的妻子落下了一个不守妇道的坏名声,此事失德。
所以如果单从人品来看,吴起是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并没有所谓的武德,所以自然不会被儒家弟子所写的《千文字》列为四大名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