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共有12位铁帽子王,其中有8位是清朝开国时立下赫赫战功的皇亲宗室,铁帽子王甚至要比一般的亲王的待遇和特权还要好,其封爵可是世袭罔替永远不变,同时还能享有配飨太庙的特殊荣誉。还有4位铁帽子王属于后来恩封,他们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而受封。从严格意义来讲,戴铁帽子的人其实一点都不“铁”,人是可以随时替换的,清朝对宗室诸王的管理也是非常严格,可以参考礼亲王代善家族。铁帽子王除了能够世袭罔替,其俸禄也是非常优厚,岁俸银一万两,禄米1万斛,赐予世袭罔替王府,也称铁帽子王府。
清朝开国之初,皇室宗亲的确为国家的稳定发展立下不少功劳,可是在国家的发展轨迹趋于稳定后,他们却变成王朝的“寄生虫”,八旗子弟和皇室贵族平日里只知道享乐,国语骑射本为八旗之根本,不知何时遭到舍弃。八旗人的后代称为八旗子弟,如今多代指仗着祖上有功于国家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清王朝中后期的腐败触目惊心,可统治者一直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最终将王朝推向深渊。清朝末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清政府只知道自保,不断出卖国家主权,而清朝皇室仍然不知醒悟。
面对外国训练有素的军队,八旗子弟显得弱不禁风,他们早已经被鸦片掏空身体,上战场也要背一杆烟枪。与清军入关时相比,清朝后期的八旗子弟完全沦为王朝的“寄生虫”。清朝不断对外割地赔款,同时还要拨巨款来养活满清皇室成员,如此怎能不灭亡。清朝灭亡后,其皇室成员的日子并不好过,有的王爷甚至还变卖府邸,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外出务工。平日里大手大脚惯了,如今没有清王朝作为支柱,他们都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晏森,他在清朝濒临灭亡时承袭克勤郡王爵,年轻时尚且还有铁帽子王府作为最后的依靠,后来却在建国前挥霍完所有家产,宁愿沦为穷人,心态良好的晏森还主动上街头拉车维持生活。从封建社会时期过来的人,还作为曾经清王朝的克勤郡王,其身份地位自然是非常尊贵的,能够放下身段去拉车为生,也是很了不起的改变。
晏森的祖上是爱新觉罗·岳托,满洲镶红旗人,清王朝的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皇太极后来念及其功绩,追封克勤郡王。清乾隆年间,克勤郡王爵位成为世袭罔替,乃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传至晏森这一代人时,清王朝已经是濒临崩塌,各大铁帽子王家族也早已是人才凋敝,只能是保全自己。由于生在特殊的年代,晏森还是得以机会继承克勤郡王爵位,他也因此成为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
尽管清朝已经灭亡,晏森家族的财产还是非常充裕的,足够几代人稳定生活。可是晏森不愿省吃俭用,以往如何花钱,后面还是继续大手大脚花钱。除晏森以外,其他清朝皇室成员有的早已经挥霍完家产,最终只能流落街头,战乱使得清朝贵族失去尊贵的地位,甚至有很多人无法生存下去。晏森作为铁帽子王,他还是过得蛮舒适的,凡是与政治有关的事情,他一概不参与,只过好自己的生活即可。
建国前夕,晏森已经将先祖留下的遗产挥霍殆尽,他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于是放低姿态前往大街上拉车。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来维持生活,晏森是非常值得尊重的。有的皇室成员认为自己身份尊贵,宁愿饿死也不愿工作讨生,这也是晏森能够活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原因之一。不得不说,晏森是一个思想开明的人,晚年时期他的生活虽然非常窘迫,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生活。拉车虽然辛苦点,但也是一份正经的工作,每当有人坐他的车,他总会笑脸相迎。
相比那些不愿意接受思想改造的满清遗老,这位最后的铁帽子王算是非常“开窍”的人。有关清朝的历史还有很多,有点人觉得看文字类历史书非常乏味,百晓生为各位读者推荐一本书籍,点击下方的链接可以查看详情,本书通过漫画图片的形式来展示历史,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