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传教时,加入与自己教义水火不容的教会,由此开创太平天国

2020年04月23日15:32:03 历史 1375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讧,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死于内乱,翼王石达开被迫出走,另有约两万人丧生,史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也因此由盛而衰。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从太平天国的创立到这次天京事变的爆发,会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843年,四次乡试均以落选告终的洪秀全决心抛开孔孟之学,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并取名“拜上帝教”。次年,洪秀全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广西一带传教,结果这种不伦不类的拜上帝教根本没有什么信众。正当洪秀全沮丧之时,在他人的引见下,他拜会了当地有名的“三合会”(清代洪门天地会的一个分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势力主要集中在粤东、闽、桂、湘等地)大首领洪大全。

洪秀全传教时,加入与自己教义水火不容的教会,由此开创太平天国 - 天天要闻

洪大全在三合会内部威望很高。另外,三合会还有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人物—石达开。石达开出身广西一家富户,家资颇丰,他本人是读书人,因为仗义行事,被会众们称为“卢俊义”。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在广西一带正是因为拜上帝教徒不能发展于中等社会,而下层社会又被三合会所把持,所以才希望与三合会大佬洪大全、石达开等相结合,共谋发展。

出于同是反清的目的,又是同姓本家,洪大全同意与洪秀全等结盟,并与其结为兄弟。可是,三合会信奉的是关公,崇拜偶像;而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信奉耶稣,反对偶像,所以两派根本就是水火不容。尽管如此,洪秀全还是凭借三合会的影响和势力,发展了不少教徒,拜上帝教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三合会的会众多是下层社会的贫苦人,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相对而言,拜上帝教的教徒知识水平高一些,所以时间一长,两派矛盾日益加深。只是洪秀全、杨秀清敬畏洪大全、石达开等人,所以拜上帝教才不敢喧宾夺主。

1851年,洪秀全组织发动了金田起义,并自称天王,正式扯起了“太平天国”的大旗。而暗中操作和主持这次起义的,正是三合会和拜上帝教两派的会众。起义后,洪大全被封为天德王,位在东、西、南、北四王之上。

洪秀全传教时,加入与自己教义水火不容的教会,由此开创太平天国 - 天天要闻

此后,太平天国内部一直分为两派:广东派宗拜上帝教,广西派则是三合会;拜上帝教以东王杨秀清为领袖,而三合会以天德王洪大全为领袖。洪大全和杨秀清都是足智多谋且众望所归之人,但洪大全的名望要高出杨秀清,杨秀清为此十分忌恨,但又畏惧三合会的势力,只好找机会间接除掉洪大全。1852年,太平军围攻湖南长沙,杨秀清设计置洪大全于险地,最后洪大全被清兵凌迟处死。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杨秀清独揽大权,经常以教义为名支配三合会的会众,甚至因小事杖打北王韦昌辉,几至不能起。韦昌辉、石达开等人都是洪门会党,对东王积怨已久。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见太平天国形势大好,便假装“天父下凡”,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韦昌辉趁机以杨秀清“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为名,突袭东王府,将杨秀清及其家人连同东王部属全部杀掉。不久,洪秀全又以滥杀为名,将韦昌辉处死。石达开知事无可为,便另图事业,率领三合会的将士出走。

洪秀全传教时,加入与自己教义水火不容的教会,由此开创太平天国 - 天天要闻

太平天国由此转衰,之后仅仅过了八年,湘军就攻陷了天京(今江苏南京),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终于宣告彻底失败。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何要杀了杨虎城,而只是软禁张学良? - 天天要闻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何要杀了杨虎城,而只是软禁张学良?

1936年冬天的西安,寒风吹得城墙垛口呜呜作响。谁也没料到,张学良和杨虎城扣下蒋介石的那声枪响,不仅撞开了抗日的大门,更把两个人的命运拽进了截然不同的深渊。后来张学良被软禁到头发花白,杨虎城却带着全家倒在血泊里——同样是兵谏的发动者,蒋介石
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 天天要闻

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从国家能源局获悉: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地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其中,江苏电网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高负荷较春季平均增长近400...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全身上下都背负着典故的男人是谁吗? - 天天要闻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全身上下都背负着典故的男人是谁吗?

1. 胯下之辱典故:韩信年轻时家贫,曾遭市井无赖当众侮辱,被迫从其胯下爬过。韩信忍下了这奇耻大辱,后来发奋图强,成就大业。2. 一饭千金典故:韩信落魄时,常在河边钓鱼充饥。一位在河边漂洗丝绵的老妇人(漂母)见他可怜,连续几十天分饭给他吃。
平顶山白龟湖水位持续下降,古墓群重见天日,两处古代遗址“露真容” - 天天要闻

平顶山白龟湖水位持续下降,古墓群重见天日,两处古代遗址“露真容”

今夏白龟湖水位持续下降,不仅让一处清代墓葬群重见天日,更意外揭开了两处古代遗址的神秘面纱。7月2日,平顶山市文广旅局文物保护中心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全面调查:原有墓葬已于水库修建初迁移,仅剩墓碑躺在地面。市文广旅局文物保护中心已组织人员开始对现有墓碑进行转移保护。7月2日,记者随文物保护人员深入白龟湖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