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我去东村收猪仔,遇五年前的初恋,她说你大伯临终前托我找你

2024年10月31日09:42:04 历史 1324

■作者:我爱辽宁舰 ■素材:陈守福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91年我去东村收猪仔,遇五年前的初恋,她说你大伯临终前托我找你 - 天天要闻

各位朋友,我叫陈守福,是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石塘镇东埠村人。今年是1991年,我已经26岁了。说起我这26年的人生经历,还真是有说不完的辛酸和无奈。

从小,我就在贫困中长大。我们家在村里属于特别穷的那一类,全家就靠着父亲种的几亩薄田过活。我还记得,小时候连一件像样的新衣服都没有,都是穿着堂哥们的旧衣服。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好在我们家人都很勤劳,尤其是我的大伯陈有根。

说起我的大伯陈有根,那可是我们村里出了名的能人。他不但会种地、会养猪,还会做木工。在那个年代,能有一门手艺的人,日子都过得不错。我的大伯就是靠着木工手艺,养活了一大家子人。而且,大伯对我特别好,从小就把我当亲儿子一样看待。

记得小时候,每当我放学回家,大伯总会留一些好吃的给我。有时候是一个红薯,有时候是几颗花生。虽然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都是难得的美味。

大伯不但对我好,对村里的人也都很热心。谁家要是有个红白喜事,大伯总是第一个去帮忙的。久而久之,大伯在我们村里的威望特别高,大家都很尊重他。

就这样,在大伯的关照下,我一天天地长大。1986年那年,我刚好21岁,正是最好的年华。那时候,我跟着大伯学木工手艺,每天早出晚归,倒也能挣些零花钱。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早晨,我骑着自行车去赶集。那时候,每个星期三都是石塘镇的集日。在我们农村,赶集可是一件大事,不但可以买到需要的东西,还能见到很多人,听到很多新鲜事。

那天的集市格外热闹,来往的人群熙熙攘攘。我刚把车子停好,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吵闹声。我循声望去,只见几个醉汉正在纠缠一个年轻姑娘。那姑娘穿着一件浅蓝色的碎花布衫,长发用一根红头绳随意地扎着,虽然打扮朴素,但却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姑娘的摊位上摆着几个精致的竹篮,显然是来卖竹器的。那几个醉汉不但不买东西,还动手动脚地调戏人家姑娘。我见状,心里一阵生气,赶紧走过去制止。

“哎呀,这不是石塘镇的陈木匠家的侄子吗?”其中一个醉汉认出了我,悻悻地说道:“既然是老陈家的人,那我们就给个面子。”说完,几个醉汉就摇摇晃晃地走了。

等醉汉走后,姑娘感激地看着我:“谢谢你啊,我叫杨巧玲,是隔壁青山村的。”她的声音很好听,像山涧的清泉,清脆悦耳。

“不用谢,应该的。”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叫陈守福,是东埠村的。”

就这样,我认识了杨巧玲。后来我才知道,她是青山村杨木匠的小女儿。她家和我家一样,也是靠着木工手艺过活的。或许是因为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我们很快就熟络起来。

从那以后,每个集市,我都会去她的摊位帮忙。有时候是帮她搬竹篮,有时候是帮她看摊。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清秀温柔的姑娘。

她织的竹篮特别精致,每个都像艺术品一样。我常常看着她纤细的手指在竹条间穿梭,不知不觉就看得入了神。她织篮子的时候,会轻轻地哼着山歌,那歌声随着微风飘散在集市上空,悠扬婉转。

91年我去东村收猪仔,遇五年前的初恋,她说你大伯临终前托我找你 - 天天要闻

后来,我们开始在村口的古井边偷偷相会。那口古井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井台上长满了青苔,井水清澈见底。每次相会,我们都会坐在井台边,说说各自的家常。有时候我会给她讲一些木工手艺的趣事,她也会教我织些简单的竹器。

记得有一次,她织了一个小巧的竹篮送给我。那个竹篮虽然小,但做工非常精细,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匠心。我把那个竹篮一直珍藏到现在,就放在我床头的柜子里。

1986年的秋天特别长,层层叠叠的秋色染红了整个村庄。那天傍晚,我们又在古井边相会。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脸上,给她清秀的面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守福,”她突然开口,“我们来年春天结婚好不好?”

我愣住了,没想到她会这么直接。在我们农村,女孩子一般不会主动提起婚事的。但是我心里却无比欢喜,连连点头:“好,好!我这就回去跟大伯他们商量!”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准备向家里提亲的时候,大伯突然病倒了。起初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可是吃了几天药也不见好转。后来去县医院检查,才知道大伯得了重病,需要长期治疗。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打碎了我所有的憧憬。为了给大伯治病,家里不得不四处借钱。原本准备用来娶媳妇的钱,全都用来救治大伯了。

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垮了。白天要干活挣钱,晚上还要去医院照顾大伯。杨巧玲知道这个情况后,经常偷偷来医院帮我照顾大伯。但是她的父母知道后,坚决反对我们来往。

“一个快要倾家荡产的人家,能给你什么好日子过?”这是杨巧玲转述她父母的话。

就这样,在1987年的春天,杨巧玲的父母带着她去了福建投靠亲戚。临走那天,她来古井边找我,说:“守福,你要好好照顾大伯。等我。。。。。。等我。。。。。。”她的话没说完,就哭着跑开了。

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她。我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照顾大伯和还债上。为了省钱,我开始自己做一些简单的木工活,慢慢地也有了一些积蓄。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总算能够维持下去。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1991年的这个夏天,我去东村收猪仔。那时候,我们村里很多人都开始养猪,我想着跟着学学,没准也能多一条生计。

就在我准备回村的时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我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她还是穿着那种款式的碎花布衫,只是衣服有些旧了。她的头发还是用红头绳扎着,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同一根。

91年我去东村收猪仔,遇五年前的初恋,她说你大伯临终前托我找你 - 天天要闻

“巧玲?”我有些不确定地喊道。

她转过身来,还是那张清秀的脸,只是多了几分憔悴。她看见我,愣了一下,然后叹了口气:“守福,终于找到你了。你大伯临终前托我找你。。。。。。”

听到这句话,我的心猛地揪了起来。原来,在我不知道的时候,大伯已经。。。。。。“大伯他。。。。。。”我的声音有些哽咽。

“去年冬天的事。”她擦了擦眼角的泪,“那时候我刚从福建回来,就听说大伯病重。我去医院看他,他拉着我的手说。。。。。。”

原来,在大伯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找到了杨巧玲。大伯告诉她,当年我们分开,其实是他的主意。因为他知道,如果我们在一起,就会耽误了她的青春。他不想因为自己的病,连累了两个年轻人。

“大伯说,他这一辈子,最愧疚的就是拆散了我们。”杨巧玲的声音有些颤抖,“他让我一定要找到你,告诉你真相。”

听完这些,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原来这五年来,我们都被蒙在鼓里。大伯为了不让我们难做,宁愿独自承担这个秘密,直到临终前才说出真相。

可是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我看着杨巧玲的左手无名指,那里戴着一枚素净的银戒指。这五年来,我们各自都有了新的生活。

夕阳西下,老槐树的影子拉得老长。我们相对无言,只是看着远处的晚霞。风吹过来,带着一股淡淡的槐花香。

五年前的古井边,那个夏天的约定,还算数吗?大伯,您为什么要给我们这样的考验。。。。。。

91年我去东村收猪仔,遇五年前的初恋,她说你大伯临终前托我找你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琉球有权独立!中国将领一句话让全日本集体破防:这是宣战 - 天天要闻

琉球有权独立!中国将领一句话让全日本集体破防:这是宣战

“琉球不该属于日本!”中国将领一句随口抛出的话,瞬间让日本上下炸开了锅。这话听着平淡,可威力不亚于扔了颗舆论炸弹。日本急了,网友怒了,连官员都坐不住了。琉球这块小岛,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将领的惊人发言一名中国退役将领在某次东亚安全会议上,淡淡
刚宣布要加入我国,并升起五星红旗,却在3小时后消失的国家 - 天天要闻

刚宣布要加入我国,并升起五星红旗,却在3小时后消失的国家

“锡金国王下令升起五星红旗,宣布加入中国!”——1975年4月10日,这条消息短暂传出,震惊周边国家。然而,仅三小时后,印度军队开进锡金首都甘托克,这场“中国梦”瞬间破灭。锡金,这个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国,为何会在关键时刻做出如此决定?
库页岛的老百姓,日子有点难,对中国人严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闻

库页岛的老百姓,日子有点难,对中国人严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国人的钱,我们想要,可又怕他们把岛‘吞’了。”库页岛一位渔民的话,透着点无奈。曾经的中国东北宝地,如今成了俄罗斯的“后院”,岛上资源多得能闪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却紧巴巴。面对中国伸来的橄榄枝,他们既眼馋又犯怵。严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饶的
山河壮歌丨发“中国抗战第一声”  担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闻

山河壮歌丨发“中国抗战第一声” 担抗日救亡之重任

央广网北京7月1日消息(总台记者王东宇 齐莉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北大营附近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清晨,沈阳小西边门附近,一...
周恩来在东北的求学岁月(姜义军) - 天天要闻

周恩来在东北的求学岁月(姜义军)

铁岭的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从1910年春到1913年春,少年周恩来曾在东北求学3年,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46年9月,已经成为党的重要领袖人物的周恩来在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个人的求学和成长经历时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