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任内曾对中国等国进口商品大幅加征关税,随着他可能重返白宫,其贸易保护主义经济政策引发外界担忧。美国《纽约时报》发文披露,特朗普上月曾向众议院共和党人透露了一系列核心政策——在削减联邦所得税的同时,大幅提高外国商品关税来获得收入。但经济学家警告,这种转变可能会加剧美国本已严重的贫富差距。根据在场人士的描述,特朗普的表态更像是即兴发挥,而不是坚定的政策建议。尽管如此,这一想法引起了不少共和党人的“兴趣”。
在为期四天的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最后一晚,特朗普接受共和党总统提名,同时威胁要对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汽车加征关税,以“重振美国汽车制造业”。“正当我们说话时,墨西哥边境在建造大型工厂......它们由中国制造的,用于制造汽车并将它们卖到我们国家,没有任何税收或任何东西。”香港《南华早报》称,伴随着人群发出的嘲笑声,特朗普说道,如果这些工厂不愿意在美国制造、也不愿意让美国人来管理,他将对每辆汽车征收100%至200%的关税,“我们的汽车制造业将迅速恢复”。

特朗普是商人出身的政客,无论与谁打交道他都不想吃亏,他一贯的主张就是“美国优先”,他通过对中国施压,特别希望在经济上取得优势,还试图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削弱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在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背景下,特朗普的这一政策更像是一种战略性打压,意在通过经济手段遏制中国的崛起。这种策略可以在短期内为特朗普赢得国内支持,从长远来看,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却是不可预测的。
特朗普在当任的时候把增税和减税看作是他的经济理念的中心部分,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之前讨厌增收关税的共和党人现在却赞成“自由、公正”的贸易。所以现在的共和党人开始大力支持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经济上的策略。举个例子来说,万斯被共和党选为副总统候选人就有一点猫腻了,万斯在公开场合对特朗普提出的关于税收的问题表示大力支持,还试图在美国本土重新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事实上,这项征税政策早在特朗普上个任期内就曾实行过,当时他对1333种中国商品征收了25%的关税,如今不过是在原来基础上继续加码罢了。在特朗普看来,征收关税可以缩减中美贸易逆差,即通过减少进口中国商品的方式来“鼓励”美国人买美国货,以此来提振本土制造业。但还是那句话:如果对外国商品征收关税就能刺激本国制造业复苏,那也轮不到特朗普现在继续放话威胁对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了。
不得不说,如果特朗普上台,并真的对所有中国商品设置60%关税的话,情况的确会非常严峻。目前,美国仍然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对象,在2023年,尽管有明显的缩水,但中美贸易顺差仍有2794亿美元。一旦中美经贸合作遭遇决定性打击,会给中国经济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如瑞银集团的研究认为,如果美国对所有的中国输美商品征收60%的新关税,会导致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减半。
但关键在于,特朗普不只是要和中国打贸易争端,而是直接开启了“地图炮”攻势,甚至就连自己的欧洲盟友他也不打算放过。在采访中,特朗普除了表示要对中国加征关税外,甚至还要对包括欧洲在内的诸多国家的进口商品全面加征10%的关税。对此,特朗普给出的理由是欧洲因为不愿意进口美国的农产品和汽车,导致了美欧之间有着巨大的贸易逆差,他此举就是要平衡贸易逆差,不过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收割盟友经济的借口。

另有预测平台数据显示,特朗普胜选概率升至71%,而拜登仅为16%。既然拜登斗不过特朗普,如果民主党内部此时选择换人,也难与特朗普相抗衡,而共和党内部已经正式宣布,提名特朗普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貌似现在特朗普拿下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才有如此底气大肆宣布针对外国进口商品增加关税。
但凡经济增长,无非是消费、投资和出口来拉动。过去数十年,出口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的强大引擎。一旦特朗普上台,真的向中国商品施加重税,那么很可能导致中国出口受阻。如此一来,我们必须在消费、投资上下更多的功夫,做好国内经济的内循环工作。中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大,只要普通老百姓手头有钱,不怕大家不消费。我们也要认识到,一味依靠出口拉动经济,终究是不可持续的。靠国内市场,靠国民自己消费,才是经济增长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