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周知非为何逼儿子背族谱,中国历史精神,正是该剧之高级

2024年08月08日11:40:21 历史 6706

8月8日,电视剧《孤舟》正在江苏台热播。我对这部电视剧的首篇剧评文章当中,已经提及,这部电视剧是非常高级的。顾易中的高级,和顾希形的高级,我已经聊了一些。今天,我想聊一下周知非这个角色的高级。而要聊这个角色,最好的切入点,其实是,他为什么要逼迫自己的儿子背诵族谱。

《孤舟》周知非为何逼儿子背族谱,中国历史精神,正是该剧之高级 - 天天要闻

我大概整理了一下这个族谱的内容:

我们的家族根植于宜兴国山,追溯到明洪武年间,始迁祖芳在此繁衍后代,直至成化年间去世。在那动荡的时代,靖难之变迫使我们族人迁徙至东洋塘里,从此,家族分成了礼、义、仁、智四个分支。其中,三支的始祖周仁科生下了高祖周求山,周求山又将血脉延续至祖父周秉才。而祖父则选择定居城下里,最终,祖父的子孙繁衍出了父亲周知非。周知非再传至我,周幼非,成为了家族的第十一代传人。

《孤舟》周知非为何逼儿子背族谱,中国历史精神,正是该剧之高级 - 天天要闻

简单讲,这个族谱就是,我们祖上从哪里来的,又经历了什么,迁徙到了什么地域去,继而,如何一代接着一代地传下来,如何传到我这里,我的祖上叫什么,我爷爷叫什么,我爸爸叫什么。这份族谱,听着,好像也没啥大荣耀。但为什么周知非要逼着儿子背诵呢?这里边蕴藏的,其实便是钱穆先生说的“中国历史精神”。

中国历史精神,要比对着西方的器物精神来谈。在西方的历史当中,非常重视建筑等器物带来的历史内容,喜欢建设宏大的建筑物,尤其是教堂等等。他们通过这些宏大的建筑等等,来呈现自己的历史。而中国则不然,咱们很少通过宏大的建筑器物来呈现历史,咱们更愿意在历史记载当中,去承担这种文化传承的任务。

《孤舟》周知非为何逼儿子背族谱,中国历史精神,正是该剧之高级 - 天天要闻

国家历史方面,咱们有大量的鸿篇历史巨著。而小家族方面,咱们也有很多的族谱。这些内容,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一种叫做“中国历史精神”的基础。咱们经常说,以史明鉴。显然,咱们的历史,不仅仅是记录式的,更是通过已经发生的事情,为后面未发生的事情作参考。所以,杜牧的《阿房宫赋》当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这话的意思便是,我们要想不重蹈历史覆辙,就需要“哀”这个行为。这个大的概念上的敬畏历史。小的概念上,咱们还都有自己的族谱历史。咱们很多陕西地域特色的电视剧当中,经常会有这么一句“国粹”——你辱没先人。这句“骂街”,已经是有文化的人“骂街”的极限了——你辱没了自己的祖宗,对不起自己的先人,是对一个人的顶格否定了。说到这里,青年朋友们应该知道,族谱的重要性了吧。

《孤舟》周知非为何逼儿子背族谱,中国历史精神,正是该剧之高级 - 天天要闻

如果一个人被认定为辱没先人,那这个人,其实也就不足以为人了。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再来看《孤舟》当中,周知非为什么如此在乎族谱呢?因为他是惧怕历史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笔,是《孤舟》很高级的地方。周知非是敬畏历史的,是担心历史“给自己记上一笔”的,同时,他也担心,自己正在辱没先人。越是担心,越通过背族谱的方式,试图证明自己记得祖上,不敢辱没。

中国历史精神,在《孤舟》周知非这个角色身上,产生了力量感。这种力量,是震慑的力量,让周知非角色做坏事的时候,心存颤抖。以往的影视剧作品当中,在呈现反派角色的时候,很难有如此深刻的内容出现。以往的影视作品,反派都是较为单线条的反派,他们甚至于不去思考自己所做事情是否正义,是否会被历史记上一笔。

《孤舟》周知非为何逼儿子背族谱,中国历史精神,正是该剧之高级 - 天天要闻

这次的周知非,不一样。他的这种敬畏,让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已经心惊胆战。他是知道自己是“非”的状态的,知非,知非,编剧创作这个名字的时候,已经饱含深意。到了周幼非这里,是又非,再一次非了。所以,儿子被送到日寇的地盘上留学,周知非当然知道自己是“又非”的。

中国历史精神赓续传承,就是要让“周知非”们认识到自己的“非”,惧怕历史,从而,带来改邪归正的可能性。于我们个人而言,族谱其实亦是敬畏,我们不敢做坏事情,因为我们惧怕辱没了祖上。如是,您说《孤舟》高级否?(文/马庆云)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G7爆单何小鹏摊牌,智驾我就是中国第一 - 天天要闻

G7爆单何小鹏摊牌,智驾我就是中国第一

“我对小鹏的智驾很有信心,一定是中国一,行业最强!”7月3日,何小鹏在G7发布会上语惊四座,直接摊牌了。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何小鹏又定了一个“规矩”——2000TOPS算力,以后就是20万车的标配。通俗一点说,就是以后友商如果没有2000TOPS,就别再腆着脸吹智驾了。所以G7发布会主题被命名为“跨时代”,而且几乎全程对标...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 天天要闻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近日一段贵州榕江抢险一线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泪目这个背影被称为巷道里的“中国脊梁”这名只留下背影的战士被找到了!他叫马东升是武警贵州总队的一名战士7月1日武警贵州总队官兵深入贵州榕江县城的小区、巷道清淤排障马东升所在的任务地点在一处巷道内那里地势低洼、空间狭小还有一段长约25米、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忆当时巷...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