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追娭毑长这样!湖南博物院首次AI重现,业内:AI时代的文物将焕发新生

2024年05月18日09:01:29 历史 7691

身着橙色汉服的“辛追夫人”,双手安放膝前正襟端坐,五官立体、仪态大方,皮肤肌理清晰可见……穿越2000余年的历史沧桑,人们竟然在今时今日见到了辛追夫人的“真容”……5月17日,“东方睡美人”汉代辛追夫人化身3d数字人亮相。这是在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之际,其考古成果在数字化领域的又一重大应用。

辛追娭毑长这样!湖南博物院首次AI重现,业内:AI时代的文物将焕发新生 - 天天要闻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一号墓出土的辛追夫人遗体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湿尸,湖南博物院以辛追夫人为原型进行数字化复原意义非凡。

据媒体报道,这次对辛追夫人进行数字复原,难度颇大。辛追夫人出土于上世纪70年代,受限于当时的医学影像设备技术,当时仅对其颅骨进行了x光片病理检查。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介绍,辛追夫人出土时面容已肿胀变形和腐败,生前面貌不得而知。“辛追出土时外形完整,全身润泽,皮下软组织柔软有弹性,部分关节可活动,甚至眼睫毛尚存,手指、脚趾纹清晰可辨,推测其约50岁。”

早在2002年,湖南博物院曾推出一版“辛追夫人”容貌复原成果,并制作成蜡像呈现在观众面前。“但由于当时技术局限,这一复原成果留下了一些遗憾。”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说。

近年来,随着技术支撑和考古研究积累,我们期待中更真实复原的“辛追夫人”也趋于可能。专家团队通过已有的x光片、现场观察和模型测量计算出头骨结构形状及五官比例关系,结合现代技术,建构出头骨的数据模型。中国颅面复原专家袁中标表示,“当年留存的影像资料为颅形和面型判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人像特征千变万化,只有类型相似,而无完全相同,还需根据多年工作中掌握的颅面关系规律,进行反复研究论证和细节修改,最终在今年1月完成辛追夫人生前容貌雕塑。”

还原了辛追夫人的容貌后,如何让她显得更生动、更有温度感,这就离不开超写实数字人技术的运用。负责将辛追夫人容貌数字化呈现的长沙数字鲸鱼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日晖介绍,此次“辛追夫人”数字化运用了当前先进的超写实数字人技术,通过高精度人体建模技术,可还原人体微小的生物特征,使人脸毛孔清晰可见。“我们利用ai绘画、大模型等相关技术,建构出不同年龄的虚拟数字人形象……为了让数字人有更加真实的动作表现,团队还使用了运动捕捉技术来捕捉真实人体的动作、姿态、表情,并将其应用到‘辛追夫人’身上。”张日晖说。

据了解,项目下一阶段拟推出的“辛追夫人”ai智能体可以进行多轮、长周期记忆对话式互动。上海我赏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辛追夫人”ai智能体大语言模型及相关数据库的建立等。目前,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西汉向量数据库完善、多模态交互体验优化等重要步骤。该公司首席市场官李想介绍,“辛追夫人”ai智能体通过多种大语言模型共同驱动,实现数字人在多种不同能力语言模型中自由切换,使“她”能擅长文物讲解、共情和实时对话等。而完成版的“辛追夫人”还将首次尝试语意识别,结合视觉音素口型匹配技术,可以达到有效定位口型、面部细微动作与发音完美吻合,使其说话的状态趋于更为逼真的自然态。

“辛追夫人”3d数字人成为大家关注焦点,这让从事ai技术工作的黎维十分欣慰。在接受潇湘晨报采访时,作为长沙马栏山视频先进技术研究院的aigc算法工程师,黎维直言,“近些年来,ai等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中外传统文物的保护和文化艺术的交流传播注入新活力。”

黎维表示,看到“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给自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项工程展示了极高的技术水平和细致入微的复原效果。“皮肤的纹理、头发的质感和服饰的细节都达到了非常逼真的程度,这得益于高精度人体建模和超写实数字人技术。”

黎维认为,这次复原的“辛追夫人”数字人有不少的技术难点和创新之处,“比如专家团队结合x光片、病理解剖报告、颅骨结构和面部特征等进行的面貌复原,还有通过高精度人体建模和超写实数字人技术,成功还原了辛追夫人的细微生物特征,使皮肤的毛孔清晰可见,提升了数字人的真实感。此外,运动捕捉技术的运用,也捕捉到真实人体的动作、姿态和表情,并应用到辛追夫人身上,使其更具生命力。”

黎维说,数字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还原文物出土的场景、重现消失的文物,还让残缺的文物变得完整、褪色的文物重焕光彩。“还有像这次的‘辛追夫人’数字人一样,数字技术的支持和运用,让历史中的人物有了更生动的呈现,还有很多数字技术与文物融合的沉浸式、交互式展览等,这些内容都让文博因数字化的深度参与‘活起来’又‘火起来’。”

在未来,随着数字ai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物研究和ai技术的应用将面临一些挑战,但也会有相应的新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数据的精确与真实性,在未来的文物ai运用中,确保复原数据的高度准确和历史真实性是一大挑战,需要克服技术局限和数据不足的问题;技术的集成与协调也是需要不断磨合,多种技术的集成和协调使用,如颅面复原技术、运动捕捉技术、ai大语言模型等,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整合能力。”黎维还认为,ai技术的运用可能还会涉及伦理和隐私问题,“在复原和展示过程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隐私问题,确保对历史人物和文物的尊重。”

“面对这些挑战,技术人员在未来可以通过先进的高精度建模技术和ai算法,提升数据的精度和真实性,确保复原效果的准确性。同时利用多模态交互技术,如语音识别、视觉音素口型匹配技术,提高数字人的交互能力和自然度,使其能够进行多轮、长周期的记忆对话式互动。”黎维还表示,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升对历史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改进复原技术和交互体验。“同时可以结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提供更为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使用户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和体验历史文物。”

于文物而言,数字化的应用,帮它们抵御了自然,也帮它们对抗了时间。“总而言之,文物数字化工作,具有科技与艺术、科技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特性,但它并不能只是单一的技术集成,也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颠覆,它应该是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传承和弘扬。”

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 综合新华社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