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是总后政委,被调地方,被问年龄是43岁,首长:还是儿童团!

2024年04月19日16:15:04 历史 1800

1958年,总后勤部政委调整,将余秋里与李聚奎职务对调,余秋里担任石油部部长,李聚奎担任总后政委。

他已是总后政委,被调地方,被问年龄是43岁,首长:还是儿童团! - 天天要闻

对于这项调动,可以说是对余秋里的格外重用,或许有些人还不太明白。

如今我们再也听不到石油部这个单位,该部在1955年成立,1988年撤销,前后33年。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一直被外国扣上“贫油”的帽子,认为我们不可能会有大量石油。可我们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认为,我国并不缺油,只是没有找到而已。因此新中国成立地质部,不仅勘探各种矿产资源,而且也会对石油分布进行勘探。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处处都离不开石油,比如天上的飞机,地上的汽车,水里的船舰等。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成立石油部。实际上,新中国没有成立之前,西北玉门油田已经在开采石油,只是开采量不大。石油部成立后克拉玛依油田被勘探出来,从而提升石油产量。虽然在其他地方也勘探出油田,但并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

他已是总后政委,被调地方,被问年龄是43岁,首长:还是儿童团! - 天天要闻

加上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石油产量必须上一个新台阶。上级准备安排一位年富力强的人来负责石油部工作。余秋里是总后政委,尽管没有干过这方面的工作,可行事作风都非常有一套,很多工作在他手上都能理出头绪,而且毛主席对他也不陌生。

余秋里是政工出身,长期在作战部队任职。1948年新式整军运动与他有很大关系。原本在1947年西北野战军二战榆林后,部队全面休整,在休整期间。基层部队展开各方面的思想教育,有一个团里的展开诉苦大会,曾经受到压迫的解放战士,以及老百姓对地主老财深恶痛绝,引起战士们的共鸣。

作为旅政委的余秋里,将其总结后,推广到全旅,又推广到纵队,再到西野部队,一次次上报,一次次完善诉苦运动。使得大家知道为谁扛枪打仗,战士们的斗志就上来了。

他已是总后政委,被调地方,被问年龄是43岁,首长:还是儿童团! - 天天要闻

西北野战军的整军方式走在各大野战军的前列,而且效果非常好。此时的毛主席还在陕北,得知后将余秋里找去谈话好几次。最终全军新式整军运动就是以此为蓝本丰富起来,推广到其他战区。

随着新中国成立,余秋里被调去西南军区工作,担任西南军政大学副校长、后勤部部长。在负责处理起义军官的改造上,以及军区后勤建设上能很快打开局面,处理井井有条。

1954年,上级把他调总财务部担任副部长,负责军队财政工作,而财务部的工作复杂,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部队纷纷反映财务法规统得太多,卡得过死,被人形象说:买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编制预算从团级起,层层上报到军委审批,忽视军区以下各级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管家理财到作用。

他到任后,听取大家意见,对财政法规提出十项改进意见,并获得上下一致认可。

1956年,他就被提拔为总财务部部长,是正军级中将里,最早提拔为大军区正职的,尽管在战争年的职务不算很高,可是解放后在军队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提升也非常迅速。

1958年,上级推荐他担任石油部长的原因很多,很多都是依据过去他的工作成绩。让他到地方工作,内心还是有些忐忑,石油部的工作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单位,责任重大,没有点能力,做不成成绩是肯定不行的。

当毛主席找他谈话,询问他个人情况时,得知他才43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说到:儿童团嘛!

在上级的支持下,在国家建设的压力下,他不辱使命展开石油大会战,把勘探石油的重点放在内地,因为大西北尽管有油,可是运输太不方便,而且条件恶劣,需要调集更多车辆,而且往返消耗大。如果能在内地找到油,能省去不少不必要的麻烦,就这样在大西南,东北,甚至华北进行勘探,最终在东北找到大型油田,展开石油大会战。

他已是总后政委,被调地方,被问年龄是43岁,首长:还是儿童团! - 天天要闻

为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调一批军队转业的部队改为石油师,加上石油工人,在大庆展开石油会战,而且树立劳动模范王进喜就是这时候的工人代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工人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被发扬出来,石油产量逐年增加。

1964年,在数量标杆上,在身为石油部长的余秋里与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在大会堂作报告,这两个单位在他们的带领下,取得骄人的成绩,地方、军队向这两个单位学习。

到六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出去,余秋里去干财经工作,七十年代后期被提拔为副总理。八十年代再进军队,担任总政部主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 天天要闻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中国日报7月7日电,以"本土根基与人类情怀"为主题的"水乡生态 文学点亮"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近日在盐城草房子文学馆举行,标志着"我心中的乐园——世界儿童文学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宣传部主办,江苏大纵湖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盐都,这片位于长三...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天天要闻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明明比长江短,为何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像中国一样,独占两条河流究竟有多难?黄河vs长江数据显示,黄河全长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长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长江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是黄河574亿立方米的16.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不可一世的日军进逼山西“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义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军指挥部向115师下达了作战命令。于是,朱德电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八路军第115师主力由红一军改编,在平型关战斗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