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魏无疾说他在替武则天重写《姓氏录》,宗亲士族反对的声浪非常大,那么这个姓氏录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一个姓氏排序就会受到大臣们的反对,合理吗?今天咱们就来深度科普《姓氏录》的影响与作用,内容很干,建议收藏!
为了削弱望族的影响力
要想搞懂《姓氏录》,先要搞明白一个词,那就是“名门望族”,它说的是某一个姓氏的大族名望很高,高到对社会甚至是皇室产生了影响。名门望族的概念是从三国两晋那会儿开始的,当时某些姓氏的子弟们在朝中做官。
因为时局动荡,皇帝没做几天就换人了,可大臣们依旧还是那些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铁打的大臣,流水的皇帝,这些大臣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让自己的子弟们入朝为官,日积月累,就成了“世家大族”。
时至唐朝,世家大族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巨大,百姓们甚至只认姓氏,不认皇家,当时还有一句歌谣,四姓纵使布衣,仍可笑傲公卿!四姓就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崔卢李郑”。
这也导致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仍旧被这些世家大族看不起。天下可是李家的,怎么能排在其他的姓氏后面,于是在《姓氏录》之前,李世民就命人写了一个新的姓氏排名,叫《氏族志》,用它来削弱世家们的影响力,提高皇室的威望。
贞观氏族志
《氏族志》又名《贞观氏族志》,是由当时的宰相高士廉编写的,这里主要打击的姓氏是曾经的第一列位博陵崔氏,崔氏从第一列位降为第三位,第一位被李氏占据,第二位则是李氏的外戚。
崔氏属于山东最有名望的氏族,在当时的社会上也是第一大族,原本李世民想要与他家结为亲家,结果他们要的“彩礼”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丝毫不给皇帝面子,这种傲慢的行为惹怒了李世民,这才一定要重排天下氏族谱。
《氏族志》排完,就相当于等级势力的重新洗牌,李世民的计划其实已经完成了,那么为什么又要重新排一个《姓氏录》呢?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个是大臣李义府,一个就是武媚武则天。
李义府的心思
李义府这个人很有意思,作为唐高宗李治的心腹,李治未登基之时,他就一直陪伴在左右。李义府的出身很低,根本不受李治的待见,后来李治想娶武则天为妻,只有他积极上奏推进,这才受到了李治的重用。
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李义府的家族地位应该提升才对,可是他依旧被世族子弟们看不起,因为他家在《氏族志》上的排名太靠后了,此时的《氏族志》已经重新排完,他就算想改也无力回天。
既然无法修改,重新在排一次自己是不是就有机会了,于是李义府上奏给李治请求在《姓氏录》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姓氏录》,并且李义府很鸡贼,请求的时候特意给武则天也写了一份请求她的支持。
毕竟武家的地位在《氏族志》上也不高,而且写《氏族志》的时候,她还没有得宠,也没机会插手家族排位的事情。现在有重新排列的机会,她肯定要把武氏一族放在第一位。
《姓氏录》的作用
其实无论是《氏族志》还是《姓氏录》都是皇权的体现,皇帝通过这种方式,来削弱朝臣氏族的势力,划分等级,培植自己的心腹。每一次洗牌都是寒门子弟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大臣反对《姓氏录》的原因。
重排《姓氏录》最有利的只有武则天与李义府,重排之后武氏一族被排在第一位,这为后来她登基称帝埋下了伏笔(剧中的武则天也没有完全称帝),而李义府因为得到了李治的宠信,又得到了武则天的支持,所以他的家族也有提升。
《氏族志》也好,《姓氏录》也罢,说到底皇帝是为了控制天下,控制群臣,臣子是为了巩固地位,提升家族人气,都是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