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一天,贺龙去见伟人,两个人谈了一些工作上的问题,伟人又交代了一些事情,话题就聊到了当年的庐山会议。
贺龙就讲:“王震在小组讨论会上称彭为民族英雄。”
原来,就在庐山会议期间,与会各小组召开会议对彭老总的问题进行讨论,王震所在的农垦部小组也不例外,王震主持会议对彭总进行批判。
等到大家发言完毕,王震进行总结讲话,大家都以为王震会对彭总继续批判,没想到,王震清了清嗓子说:“无论是过去的战争年代还是现在的国家建设时期,彭老总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我认为,彭老总是民族英雄。”
王震发言过后,会场一阵安静。大家万万没想到,在当前人人都对彭总避而远之的情况下,王震不但不进行批判,还仗义执言,称赞彭总为民族英雄。这不是逆势发言吗?暗地里大家都替王震捏一把汗。
那么,在人人自危的年代,王震为何敢称赞彭总为民族英雄呢?
这就不得不说说二人之间深厚的战友情了。
解放战争时期,王震任第一野战军一兵团的司令,第一野战军的司令员正是彭老总。
有一件事,让王震记忆深刻。
那是1949年4月,中央下达了解放全国的命令,彭老总积极响应,及时召开了研讨会议。会前,彭总特别交代这次会议很重要,要逐个通知与会人员,大家准时参会。
大家都到齐了,偏偏王震迟到了。
听说王震是顺路进城侦查敌情所以迟到了,彭老总很生气,抓住王震就是一顿骂。
他说:“王震啊王震,你一个人私自进城,你想过后果没有,要是万一出现了危险怎么办?”
后来王震听说,由于自己一直未到,老总为担心王震的人身安全急的一直来回渡步,他对彭总越发的感激。
王震一生坚持正义,敢说敢言,他这种刚毅的品格也得到大多数人由衷地敬佩。这其中就有贺龙。
所以当伟人聊到当年庐山会议话题时,贺龙就讲了王震在小组会上的发言。并强调说王震这样的同志非常可靠,是值得信赖的。
听了贺龙的话,伟人也是连连点头,说王震坚持原则,不落井下石,这种精神和品格值得称赞。
那么贺龙为什么说王震值得信赖呢?
贺龙和王震都是湖南老乡,两个人先后参军。王震在红六军团任政治委员,贺龙在红二军团任总指挥。1934年10月,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冲破敌人重重包围胜利会师,两个人开始相识相知。
朝夕相处中,贺龙发现王震善于指挥打仗,把三十六计运用得炉火纯青,有时候贺龙不得不向他请教。
有一次,敌人对贺龙领导的红军部队进行攻击,贺龙便把部队埋伏在城北一公里处的吊井岩村,打算打敌人一个伏击。
敌人有所察觉,停下不走了。
这可怎么办?贺龙就去请教王震。
王震说:“鱼不上钩,是因为没有饵。“
一句话点醒了贺龙。
最后贺龙按照王震的计划,派出一个小队虚晃一枪,假装败退,露出破绽给敌人,诱敌深入。
敌人果然中计,最后一举歼敌1000多人,俘虏敌军2000多人,还缴获了一大批物资。
从此贺龙对王震欣赏有加。
王震不但善于打仗,干工作雷厉风行,还坚持真理、不畏强权、敢说真话。
后来,王震也受到了冲击,当那些胳膊上带着红袖箍的年轻人拿一个牌子往他脖子上挂时,被他一顿怒骂:“快把你们的东西拿开,老子一生直挂奖牌。”这些年轻人又威逼利诱他揭发朱老总做伪证,他大吼一声:“给我滚!”
这就是王震人格魅力和高尚品格的最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