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化现象”加剧,日本不婚困境的痛楚,也戳中了这14亿人

2023年10月27日17:06:15 历史 9821

不同社会之间的文化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彼此的经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为自己增长将来的经验。

对于如今的中国而言,先我们一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日本和韩国,与中国有着近似的文化模式,它们已经遇到了一些社会问题。

中国尽管与日韩之间有着不同的许多差异,但我们仍然可以在很多地方将日韩曾经遭遇过的问题作为前车之鉴。

“蛙化现象”加剧,日本不婚困境的痛楚,也戳中了这14亿人 - 天天要闻

比如如今国内颇有愈演愈烈之势的男女对立问题,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就都在日韩出现过,我们也大概率会走他们的老路。

但是对于那些日韩已经出现我们却还尚未遭遇的问题,我们可以早做打算。比如现在在日本社会当中存在,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当中最热门问题的“蛙化现象”。

何为“蛙化现象”

所谓蛙化现象,是心理学当中的一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童话故事当中的情节,用于描述一种场景: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喜欢的人对自己也有好感时,非但不会感到喜悦,反而会感到不适,甚至是生理上厌恶的这样一种情况。

“蛙化现象”加剧,日本不婚困境的痛楚,也戳中了这14亿人 - 天天要闻

这种状况其实在很多领域都是比较常见的,只不过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似乎不是那么的平常。

比如说在当下的日本,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日本国内一个群体——“z世代(在1995年之后出生的群体)”的热议话题,在日本国内的各大热搜排行榜上已经持续在第一名的位置很长时间。

与此同时,十分热血和“中二”的日本人也以这种现象为基础,创作了不少音乐和动漫。可以说以“蛙化现象”为基础的一种文化,如今已经成为了日本国内的一股流行风潮。

除了在广泛的文化领域方面,这一现象体现最深的就是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年轻人的婚恋观领域。

“蛙化现象”加剧,日本不婚困境的痛楚,也戳中了这14亿人 - 天天要闻

情感领域的“蛙化现象”

在2023年的八月份,日本的国立社会保障与社会问题研究所在广泛的调研和数据基础上,公布了名为《现在日本的结婚与生育》这一报告。

报告当中提到,在当下日本国内18岁到34岁的未婚年轻人当中,有70%左右的年轻人没有中意的婚恋对象;而在这些人当中有大概1/3的人根本就没有结婚和恋爱的打算。

这是当下日本年轻人对婚恋看法的一个缩影——很多年轻人认为恋爱和婚姻无法为自己带来什么实质上的帮助,反倒会让自己的生活品质下降。

还会为自己带来很多的精神负担,所以很多年轻人已经进入了一种终身不婚的观念当中。

“蛙化现象”加剧,日本不婚困境的痛楚,也戳中了这14亿人 - 天天要闻

比如在上文所提到的这份报告的数据当中,有15%的女性和17%的男性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终身不婚的态度,这些数据比2015年进行的调查分别提高了5%和7%。

那么为什么在日本社会,正处于年轻阶段的一代人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对婚恋的抵触情绪呢?这其实与日本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

日本的社会变迁与婚恋观

在日本传统社会当中,由于受传统中国儒家文化影响比较深,所以日本家庭当中的女性地位是相对来说比较低一些的。

即便是在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阶段,女性在家庭当中作为妻子和母亲往往也是要承担更多的劳动。

“蛙化现象”加剧,日本不婚困境的痛楚,也戳中了这14亿人 - 天天要闻

当然,与此同时,作为丈夫和父亲的男性,身上的担子也是比较重的,他们要负责。

获取足够抚养家人的经济收入,“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在这个阶段还是比较明显的,甚至很多日本妇女在家中相夫教子,作为全职太太,是不用去工作和挣钱的。

所以虽然两个人都有不同层面上的辛苦,但在和谐的分工下,总归还是能够相处的。

然而在此之后,西方的意识形态迅速向日本传播,尤其是强调自由自主的个体主义以及女权主义,这导致原本还能够勉强维持的日本家庭开始出现了裂痕,女性开始强调自己的需求,

而男性则因为在外获取经济收益而苦不堪言,一时之间彼此的矛盾达到了顶点。

“蛙化现象”加剧,日本不婚困境的痛楚,也戳中了这14亿人 - 天天要闻

即便是如今在日本社会当中占更大比例的所谓z世代,更是在这样的价值观之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更加重视自己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需求。

不愿意为了另外一个异性而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也导致如今日本社会面临的困境,这个现象其实也是我们应当注意,并且加以防范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蒋洁敏、白恩培、傅政华、黄兴国、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内鬼”出镜忏悔 - 天天要闻

蒋洁敏、白恩培、傅政华、黄兴国、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内鬼”出镜忏悔

6月27日晚,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政论专题片《第二个答案》。专题片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截至2023年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67万件,其中立案中管干部86人、厅局级干部3533人、县处级干部2.8万人。“这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党、国家、军队内部的严重隐患正在消除,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专题片说。政知...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 天天要闻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关于变法,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说法,其实我们离最近的一次变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现代,变法一词逐渐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么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现在正逐渐摆脱房地产经济,而所谓的“旧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新环境
【检察护企】瑞丽检察:以“检”之力 护“企”前行 - 天天要闻

【检察护企】瑞丽检察:以“检”之力 护“企”前行

检察护企      为有效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常态化长效机制,深入推动“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走深走实。6月26日上午,瑞丽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邵曰生到雅戈尔(瑞丽)服装有限公司、瑞丽市音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和法治需求。      走访...
一袋馒头换状元,贫寒学子的逆袭人生 - 天天要闻

一袋馒头换状元,贫寒学子的逆袭人生

前言在清朝,有一位出身贫寒的学子,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徐州小子,志存高远清朝年间,江苏徐州的一户贫寒农家里,诞生了一个名叫李蟠的男孩。他的家族曾有过书香门第的辉煌,但到了他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然而,贫寒并未磨灭李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 天天要闻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袁公博编辑|t引言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自孟津以西的流域,由于多流经山谷,自古以来改变不大,而孟津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营的故事 - 天天要闻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营的故事

史料记载:文登营“在文登县东十里。明宣德二年建。初在县西门内,十年迁此。有土城周三里,东、西、南三里。营当东面之险。今移县城中”。据老人们传说,文登营以前庙宇众多,像毗卢庵、三元殿、旗纛庙、老爷庙等。经世事变迁,如今已经荡然无存,只存于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