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回乡日记

2023年10月05日11:04:04 历史 1727

朱元璋回乡日记 - 天天要闻

(凤阳城古建筑)

我的家乡在濠州钟离太平乡孤庄村,这个地方在今天的安徽凤阳。

在我生活的元末来说,这里很不起眼,无人问津,唯一的特点就是附近的淮河常年发大水,是一条典型的害河。

我的经历,想来大家也很清楚,小时候放牛,少年时代做和尚,青年时代当乞丐,可以说是风里来雨里去,天为床来地为被,不过好在,后来我参加了红巾军,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到公元1366年,我已经占据南京,并且控制了大片疆域,穷凶极恶的陈友谅被我击败了,只剩下一个不思进取的张士诚还在苟延残喘,拿下他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如说天下有三分,那么我已得其二,说白了一句话,不久之后我肯定是要一统河山,开国当皇帝的。

我正盘算着以后开国要起个什么年号,定个什么国号的时候,前线突然传来军报:

据悉,我的家乡濠州已经被我部军队所收复了。

这个消息一传来,我可以说是心潮澎湃,从全家几乎死光之后我出奔皇觉寺,再到如今拼搏出来这一切,我只在十多年前回乡募过一次兵,仔细一想,上次回老家,还是十三年前的事情。

中国人独有的思乡情结在我的心中泛滥,我恨不得立刻就飞奔回去看看家乡如今是什么光景。

再者说,我现在功成名就,也算是衣锦还乡,项羽还曾经说过“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我朱元璋现在大小也是个人物了,总得回去看看。

是的,我的童年,少年,乃至于一小部分青年时代的记忆都存放在那个熟悉又陌生的村庄里,那里长久的贮存着我生而为人的印记。

我是个实干家,说回家就回家,我立刻带上大队兵马,浩浩荡荡的开始往凤阳奔。

这趟回去,我还专门带了俩人,一个叫做曹秀,一个叫做刘大。

朱元璋回乡日记 - 天天要闻

(皇觉寺)

曹秀的母亲汪大娘是我的邻居,当年我出家做和尚,就是她把我送过去的,为了让我在寺庙里过得好一点,不挨欺负,她几乎掏光了家底为我打点,给寺庙里捐赠了不少的香烛水果,我很感激她。

不过说来,我在皇觉寺里出家的那段日子,并不是很好。

那些老和尚们嘴里念着阿弥陀佛,我佛慈悲,但是他们对我并不慈悲,每天让我挑水劈柴,让我洗衣做饭,让我洒扫亭台,还要给佛祖擦拭金身,我每天可以说是累得精疲力尽,然而每次吃饭我都是最后一个,剩下的只不过是一些残羹冷炙。

刘大的父亲刘继祖当年是我们村里的富户,我父母活活饿病而死的时候,我办不起葬礼,更找不到埋葬我父母的土地,是刘继祖慷慨解囊,给了我一片土地让我能埋葬父母,这才让二老得以入土为安。

其实说实话,我很好奇,我父母是佃户,他们大抵半辈子都为村里的另外一个地主刘德劳作,替他们种地,他们和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在土地上辛勤奋斗了一辈子,可是临到死去,为什么连一块愿意埋葬他们的土地也没有呢?

刘继祖和曹大娘都是我的恩人,我感激他们,所以我把他们的儿子带在身边,让他们做我的贴身侍卫。

归心似箭,原本十天八天的路途,我不过走了三天就到了。

人们记忆中的故乡由于已经过于久远,其实已经和实际中的故乡有所偏差,当我踏入家乡的那一刻开始,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义。

村边的小河仍然静静的流淌着,村口的参天古树也还挺拔矗立,叶繁翠绿,但是除此之外,似乎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元璋回乡日记 - 天天要闻

(孤庄村风光)

以前村里人过的虽然紧紧巴巴,日子贫穷,但至少村中人丁兴旺,家家户户都有烟火气,但现在一百多户只剩下二十多户,大多数人家的房子更是低矮破败,走半天也见不到一个人影。

元时统治者崇佛,一年做佛事要花上千万两的白银,当年自己出家的皇觉寺是多么的气派,多么的金碧辉煌,可如今却只剩下一堆残砖破瓦,我辗转踱步,终于找到了自己家的小院落,不出意外,三间草房已经坍塌,荒草长满了整个院落。

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父亲的严厉,母亲的慈祥,哥兄弟之间的嬉戏,一家人简单的晚饭...这真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啊,我的心好痛。

我身后的一大队士卒们陆续抵达,武器甲胄碰撞和战马嘶鸣的声音惊动了乡亲们,他们渐渐的围拢过来,想看看这几乎断绝人烟的地方到底来了一伙什么样的人。

他们的样子,实在让人可怜,一个一个衣衫褴褛,鸟面鹄形,因为长期营养不良,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闪动着菜色。

而且,他们看向我的时候都十分胆怯,因为他们不能确定我到底是官兵还是土匪,是起义军还是流寇。

我意识到,多年的战争已经给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无情的伤痕,他们留在这小小的孤庄村,不是因为怀念故土不愿意和自己一样远游,而是他们残破不堪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撑他们去探索新的世界,他们的状态已经不是生活,而是等死。

我看着他们的脸庞,突然看到一个十分熟悉的人影,刘添儿。

朱元璋回乡日记 - 天天要闻

(儿时玩伴 刘添儿)

这个刘添儿,是我小时候的玩伴,我俩可以说是光着屁股长大的。

我们朱家在村里也算是比较穷的,刘添儿大我两岁,每次跟他出门去玩,他都会十分好心的把自家烙好的饼子给我吃。

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他,我记得他以前明明是个小胖墩,可如今却是骨瘦如柴,前胸贴着后背,脸上脏兮兮的,身上更是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气色更差,感觉一阵风都能把他吹倒。

我把他叫过来,亲切的告诉他:你还得我吗?我是重八啊,老朱的家的老小子啊。

刘添儿满脸疑惑,他走到我身边左看右看,突然一把拉起我的手,对着乡亲们大喊:是重八!真是重八回来了!

他这一句话喊出来,乡亲们当时可就炸锅了。

“哎呀呀,真是重八啊!现在个头都这么高了!”

“多少年了这都,这谁敢再认呐!”

一张一张热情的脸庞凑了过来,一双一双枯槁的手伸了过来,乡亲们左看看我,右看看我,一时间议论纷纷。

看着眼前的景象,我的心里有些酸楚,眼角更是微微湿润,我立刻下令随行的军士们把自己的干粮分发给乡亲们。

人不多,只有二十多户,一百多口子人,他们每人分到了几块干粮,几两银子,还有几匹丝绸和麻布。

朱元璋回乡日记 - 天天要闻

(连年战乱 民不聊生)

乡亲们告诉我,我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是雪中送炭,因为村里很多人都已经数月没有吃过饱饭,数年没有吃过干粮,他们一直以来最常用来裹腹的东西,不过是荒地上挖出来的野菜。

然而,现在就连野菜也没得吃了,因为早就被四处流亡的人们挖光了。

连年的战乱让乡亲们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但好在濠州已经被我收复,乡亲们都盼望着,今年的年景能好点。

乡亲们看我出手如此阔绰,排场又这么大,以为我是当了什么大官,或者是发了横财,他们一个一个喜气洋洋,替我开心,有些胆大的甚至还凑过来摸一摸我身上穿的华丽的衣服。

然而,当随行的军士们告诉他们我现在已经是拥有半壁江山的吴王,以后还要做皇帝的时候,他们立刻变得拘谨起来,然后一个一个的扑通跪下,不敢说话,甚至都不敢再抬头看我了。

一时间我是百感交集,我连忙叫他们起来,说以后见我不必拘礼,还告诉他们,虽然以后我是皇帝,但在你们的面前,我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朱重八。

朱元璋回乡日记 - 天天要闻

(朱元璋 画像)

看到他们的面孔,我感觉就好像看到了我那可怜的父母一样。

最后,我决定让曹秀和刘大留在这里,专门看守我父母的陵寝,又送给这二十多户乡亲每户二十五顷的土地,还大方的免除他们十年的钱粮和赋税。

我想,以后就不用他们种地了,让他们专门负责看守我父母的陵寝,毕竟我以后当了皇帝,那这祖陵就成了皇陵,总是要有人看守的。

我曾经全家惨死,我曾经在皇觉寺里做苦力,在流亡的路上和其他乞丐打架,和野狗抢饭吃,在义军军营里为郭子兴鞍前马后,做人家的上门女婿。

后来我风光了,拿下滁州,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又击败了陈友谅,自己已经是英雄人物,自己已经站到了时代的顶点之上。

曾几何时,我也如汉高祖刘邦那样初到秦王宫而迷失自己,我自视甚高,我十分骄傲,然而当我再次返回故乡,返回这片贫瘠的土地,看到这些匍匐在地的乡亲们,我才意识到,我是从何其卑微的地方爬上来的。

爸啊,妈啊,你们看到了吗?

看到重八今天的成就了吗?

别说你们不会相信,就连我自己都难以置信这一切的发生。

朱元璋回乡日记 - 天天要闻

(地主刘德 辛酸往事)

当然,这趟回来,有一个人,我一定要见一见,这个人,就是地主刘德。

父亲母亲给他种了半辈子的地,生前刘德就对他们百般苛责,工钱给的更少,后来父母死了,我拖着双亲二老的尸体苦苦哀求刘德给我块地方安葬父母,结果被他一顿辱骂之后悍然拒绝。

这个仇,我一直记在心里。

我恨呐,我恨刘德为什么这么无情,我恨他没有同情心,我恨大元王朝腐朽黑暗的统治,我恨这个世界为什么如此不公。

当我一无是处,只不过是个普通人的时候,没有人在乎我,我就算奋力呐喊,也没人会听到我的声音,但现在我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我已经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天地间的命运都将由我决定。

所以,我一定要见一见刘德。

在我儿时的印象里,刘德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他有钱,衣服穿得好,家里天天吃大白馒头,但当我踏入他的家门的时候,却只发现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

是啊,我都不再年轻了,刘德也只会更加衰老。

看我带着一队兵士闯进来,刘德吓坏了,他哆哆嗦嗦的跪下向我求饶,说自己有眼无珠,希望我可以原谅他的过错,不要杀他。

我当然恨不得把每一个人欺辱我的人都狠狠的报复一顿,当然也包括刘德,但最终,我还是放过了他。

我不仅没有杀他,没有打他,我甚至都没有骂过他一句,我反而露出笑脸,把他轻轻的扶起,让他忘掉这些不愉快的往事,然后大方的又赏赐给他三十顷地。

谁也想不到我不仅没有睚眦必报,反而是投桃报李,仇将恩报。

我轻轻的离开了刘德家,就如我当年轻轻的离开家乡一样。

木繁草长,河水流动,日暮晚霞,村庄灯火。

父母的坟前我又加封了不少土,使它看起来更加庄重和肃穆。

乡亲们还是那个乡亲,刘德也还是那个刘德。

但我朱重八,却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少年了。

我顺着孤庄村的小路缓缓行走,突然就想起了那个光着屁股拿着柳条赶牛的孩子。

弹指一挥间,那已经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

人生能有几个四十年呢?兴许下一个四十年,我朱元璋还能缔造不少传奇的故事。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如果说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是谁?李嘉诚绝对排得上号。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前阵子那桩港口交易闹得人尽皆知,一边是国家利益,一边是家族资产,李嘉诚站哪边,大家其实心里都有点数。港口本来要卖给美国财团,还好有关部门及时叫停。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 天天要闻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房山区琉璃河镇,开满野花的草丛上,挖开了深浅不一的坑,每个都有专属的数字加字母编号。这处小型发掘现场,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东段一部分。五四青年节,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后”考古人员面朝黄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刮去层层覆土,专心致志地在“护城河”底搜寻古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安妮娜在发掘现场复核...
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 - 天天要闻

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

新华社南京5月4日电 题: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新华社记者郑冬睿、张晨光、陆华东摇开档案柜,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一册苏联籍抗日航空英烈资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缪磊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 - 天天要闻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还原历史背后真相】很多人不理解,作为美国这个超级霸主来说,为何总是喜欢将苦难和威胁强加于其他国家。所以动不动就是开两艘航母战斗群过去威胁,或者极限施压,或者就是直接的战
【前沿精选】技术官僚、民粹主义和国际组织的(去)合法化 - 天天要闻

【前沿精选】技术官僚、民粹主义和国际组织的(去)合法化

前沿精选 学刊简介《国际关系前沿》是国政学人学术共同体发起创办的电子刊物,旨在述介国际关系领域具有开创性、前沿性、学理性、实证性、思辨性的研究成果,梳理国际关系领域主要期刊新近发表的学术成果,以此搭建了解国际学术前沿的便捷窗口。目前已更新至2025年第2期(总第20期)。 获取本期《国际关系前沿》全文渠道1点...
河南一中学原党委书记受审,260多名同事旁听!曾借儿子婚宴、母亲丧葬收受下属礼金 - 天天要闻

河南一中学原党委书记受审,260多名同事旁听!曾借儿子婚宴、母亲丧葬收受下属礼金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5月2日消息,近日,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原党委书记徐卫东受贿案开庭审理。听着被告人的忏悔,参加庭审旁听的260多名昔日同事很受教育。公开简历显示,徐卫东,河南宁陵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中央党校大学学历。2024年7月,徐卫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今年1月,徐卫东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通报...
火急火燎韩德洙,悠哉拖戏金文洙,国民力量党统一要凉? - 天天要闻

火急火燎韩德洙,悠哉拖戏金文洙,国民力量党统一要凉?

韩国政坛这出大戏,真是越看越过瘾!5月4日,国民力量党刚把金文洙推上第21任总统候选人的宝座,第二天就火急火燎地搞了个“统一推进机构”,摆明要赶紧把前总理韩德洙拉进阵营。可这俩人,一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个悠哉得跟度假似的,愣是把党内统一
英伟达的东亚文化 - 天天要闻

英伟达的东亚文化

2025年3月1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黄仁勋在英伟达GTC2025大会上与一台机器人共同发表主题演讲(视觉中国/图)2025年4月中旬,在中美贸易局势变化、美国对AI芯片出口管制升级的敏感时期,英伟达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应中国贸促会之邀访华。这次,黄仁勋一改最具标识度的皮衣造型,身着西服访问北京和上海。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