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3年7月19日,正在北戴河休养的邓小平接见了公安部部长刘复之,简单的寒暄过后,两人与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展开严肃讨论。
“你们写的汇报文件,我看了,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啊!”
原来,当年正值中国社会治安形势最为严峻的阶段,杀人、强奸、抢劫等恶性刑事案件接连发生,社会反响极为恶劣。
曾做过邓小平秘书的刘复之,性格果断也更偏向于四平八稳解决问题,源于此,邓小平在83“严打”开始前,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也算是让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图|刘复之
“想要平稳解决问题已经是不可能了!大可以组织几轮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战役!必须依法杀一批,冒出一批抓一批,不然的话,十年二十年也解决不了问题!”
从那之后,刘复之带领公安机关打响了一场为期三年多的特殊战役,就在举国上下得以长治久安之际,他的名字也被更多人知晓并传颂。
事实上,刘复之的毕生成就并不止步于此,作为新中国政法战线最杰出的领导人,他的人生轨迹大有越走越强的色彩,一同了解一下。
一、“跟大首长做工作,学大首长好知识!”
1917年3月,刘复之出生在广东梅县,1934年初,中学毕业的他来到香港做小店员。
1937年11月,满怀抗日救国热情的他,历经风险独自奔赴延安投身革命队伍,也正式开启了一生革命经历。
初到延安,他被安排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了三个月,随后又在中央党校学习了七个月,得以深度并系统地学习共产主义理论等珍贵知识。
经过深造后,刘复之深刻地认识到,想要成为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战士,就必须持续刻苦地学习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这也让他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无论身处什么岗位、什么处境,他都会挤出时间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成为我党一员后,组织并没有将他派往前线阵地,从1938年10月到1941年1月,他先后担任过朱德总司令、刘伯承师长、邓小平师政委这三位大首长的秘书工作,任务繁重程度可想而知。
图|刘复之年轻照
在刘复之看来,三位大首长都是不可多得的卓越领导人,也都是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尤其有着极为超群的指挥才能,自己最要做的便是向他们学习。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邓小平迫切需要在129师所在地区建立保卫部门,以此加强保卫工作,最终任命刘复之筹建129师政治部锄奸部,从那之后,他得以正式来到司法战线奋斗。
1943年秋天,他被调任八路军政治局锄奸部做部员,也就是保卫部前身,整风学习期间,他被任命为学习委员会秘书长。
当时,保卫科对于干部审查存在过犹不及的倾向,刘复之接受审查之际仗义执言,这也导致他一度无法继续正常的工作生活,直到中央甄明平反之后,他才得以步步晋升。
二、“建国有利于立法,执法有利于平安!”
1949年1月31日,北平迎来和平解放,2月9日,刘复之随华北局先遣人员进入城内展开工作。
7月6日,党中央成立中央军委公安部,罗瑞卿被任命为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刘复之几乎没有离开过政法部门,从一开始,他就是彭真、罗瑞卿的得力助手,凡是中央决定的政法工作,他几乎都参与其中,尽全力奉献着自己的学识和智慧。
1955年,“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运动”展开后,刘复之严格遵守党中央的指示,既能解决问题,又不会出现行动或左或右的问题。
面对每一个具体问题,他始终坚守实事求是,可判可不判的不判、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杀可不杀的不杀,不光如此,他还力求部下都能掌握这一原则,宽严并济之下,社会风气才会渐渐好转。
当年,刘复之还做了一件令人拍手称赞的大好事,那便是对吸食鸦片者、妓女的处理。
对于这群被旧社会毒害的可怜人,刘复之联合其他领导人做出安排,将这些人集中起来,帮助他们改过自新、治病养身,之后再引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渐渐锻炼出养家糊口的技能,恢复自由后争取安排工作。
多年努力之下,全国真的再无吸毒者与娼妓,新中国的文明秩序也逐步安定下来,只不过,刘复之的工作并没有因此消减,反而变得更忙了。
十年动荡来袭,他的命运也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就在无数次大、小批斗会及陪斗会上,他总是表现得极为冷静。
1969年3月,专案组将他及家属安排到黑龙江省公安部“五七”干校进行劳改,直到1970年,在周总理的力挺下,他得以回京副职,还成为了公安部的核心小组成员。
1975年12月,黄镇出任中央宣传部第一副部长、文化部部长之际,立即将又正义又能干的刘复之调派到文化部做常务副部长。
十年动荡结束,刘复之协助黄镇尽全力将潜藏在文化部骨干中的余毒分子清理出去,尤其是文化界曾深受迫害的人士纷纷得以平反昭雪,这也是刘复之政治生涯中做过的一件大好事。
之后的他再度回到政法系统任要职,要知道,十年动荡期间,所谓的“砸烂公检法”,致使大批优秀干部被审查、被调离,刚刚建立成体系的司法队伍遭受重创,一切回到原点,刘复之等重要领导人可谓千头万绪、从头开始。
图|刘复之故居
1979年5月,遵照彭真的指示,刘复之来了个“三管齐下、招兵买马”。
其一,对于十年动荡期间被迫离开政法系统的有经验、有学识的法学专家,立即动员他们归队。
其二,加快冤假错案的平反进程,让曾经受审、挨整、被关押的卓越干部尽快重返岗位。
其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政法大学及各大高校法律系招生、教育工作,依次为政法部门不断输送人才。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国的政法干警队伍规模比过去扩大好几倍,这也深度维护了社会稳定发展,先前糟糕的社会氛围被一扫而光,真正健康的司法环境得以重生。
就在彭真主导修改宪法、制定刑法、刑事诉讼法工作过程中,刘复之也一再强调自己坚守的原则。
在他看来,唯有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法律法规,才能正确依法执法;对于违法者就应该不可动摇地进行查处;认定罪行问题上,没有充分的证据做支撑,绝不能主观臆断;坚守公平的同时也要做到维护正义。
毫不夸张地讲,此时的刘复之已经成为新中国政法战线上的灵魂人物之一,而他的人生高度并未止步于此,反而爆发出更加强劲的潜力。
三、“司法机关要充实,司法工作得开拓!”
1982年4月,党中央任命刘复之兼任司法部部长,由邹瑜、朱剑明协助工作。
三人走马上任后,就在司法部深度贯彻民主集中制度,力求司法部全体干部可以团结一致向前走,之前混乱的工作状态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和扩展。
要知道,当年的“两案”公开审理给全国上下一个很深刻的经验教训,那就是践行良好的司法体系才是社会制度健康延续的基础,这一点,刘复之最能感同身受。
在他的努力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也在全社会展开,律师工作也得以建立并开拓,更多的青年才俊选择在司法方向深造,这都为新时代民主、法治建设推动助力良多。
经过一年的努力,刘复之带头解决了大量切实工作,党中央又将他调回中央政法委担任副书记,此时,他肩上的担子变得更重了。
时间来到1983年,也就是严打前夕,十年动荡虽然过去,刑事犯罪却有增无减,“坏人不怕法、好人怕坏人”居然成了社会常态。
4月,党中央再度将刘复之调回公安部,交给他的首要工作便是清查犯罪分子如此猖獗的原因,以及迅速给出整改方案,如此也就有了开篇提到的那一幕。
严打浪潮来袭,全国各地收容审查、拘留、劳动教养、逮捕了一大批各类刑事犯罪分子,甚至很多干部子弟也因涉案成了“严打”的目标。
虽说刘复之得到邓小平的授意,在实施“严打”过程中,他依旧要求全国上下可以实事求是,绝不能出现或左或右的情况,是当之无愧的掌舵者。
在相关人员的回忆中,当时的确存在少数地区乱抓人、擅自扩大打击面的情况,甚至还将超计划生育列入“严打”范围,还因此提出“抓大肚婆”的荒唐口号。
图|83“严打”
刘复之察觉苗头不对后,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前往实地进行考察,摸清情况后及时提出纠正对策,在邓小平、彭真等中央领导人的支持下,83“严打”让全中国的百姓重拾信心,也得以恢复往日平静、安稳的生活。
1988年4月,党中央再度对他委以重任,调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担任检察长,此后的他将工作重心放在加强反贪污贿赂工作方面,再度助力党中央清理队伍蛀虫,实现真正的司法公正。
结语
在刘复之的回忆中,邓小平对他的鼓励和帮助是让他毕生受益匪浅的存在,多年来的政法特殊战线经历,让他成为公认的中共元老以外,还是名副其实的政法老战士。
要知道,和平年代,维护政法公平公正,就有如在新时代打仗一般,将“公平公正”做到实处,才算是我党对群众的兑现承诺,也才不会辜负群众的信任与期望。
2013年8月25日,刘复之于北京病逝,享年96岁,他的毕生孜孜以求,终究让中国政法得以明镜高悬、值得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