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后,归国的十九兵团一夜蒸发,数万官兵从此隐姓埋名!

2023年01月01日20:02:04 历史 1013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大会上作秘密报告,会上他全盘否定了斯大林,随后苏联国内形势发生动荡,西方国家也趁机掀起了反苏反共浪潮。国际国内都处在孤立地位的赫鲁晓夫为取得中国政府的支持,对中国明显热情起来,尤其对中国一系列新技术的援助,表现出松动的迹象。

抗美援朝后,归国的十九兵团一夜蒸发,数万官兵从此隐姓埋名! - 天天要闻

赫鲁晓夫

北京,聂荣臻元帅的住所内来了一个苏联人,正是苏联驻中国的大使阿尔希波夫。阿尔希波夫大使为新中国带来一个好消息:中国政府有关国防新技术对苏联提出的援助请求,苏联方面表示支持,苏联政府同意在适当的时候,由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去苏联会谈。

在得到苏联方面的支持后,聂帅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迅速组织好了访苏代表团。本次参加访问的代表团人数不多,但是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代表团由五个部分的人员组成,分别是导弹原子能、飞机、电子以及常规武器五个小组,到达苏联后五个小组分工协作,进行有针对性的会谈。

临行前,聂帅向毛主席以及周总理做汇报,毛主席赞扬了聂帅的雷厉风行,并向聂帅嘱咐道:

还要再加一个很重要的要求,那就是人!只要能有一批掌握了先进技术的人,那可比要来什么东西管用的多!

抗美援朝后,归国的十九兵团一夜蒸发,数万官兵从此隐姓埋名! - 天天要闻

毛主席与聂帅

毛主席说罢,周总理也向自己的老战友送上各种嘱托,希望聂帅能耐得住性子,在谈判中取得主动权,为国家争取更多的利益。就这样,三人在一片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谈话。

1957年9月7日,聂荣臻率领代表团飞往苏联,由于国防新技术的保密性质,代表团称为中国政府工业代表团。苏联政府对这次会谈极其重视,安排了大量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与中国代表团进行对口谈判。

1957年10月12日,经过长达三十五天的谈判,聂荣臻元帅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了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即中苏历史上有名的《国防新技术协定》

抗美援朝后,归国的十九兵团一夜蒸发,数万官兵从此隐姓埋名! - 天天要闻

中苏和谈现场

随着《国防新技术协定》的签订,苏联方面援建的工厂陆续开工,援助的武器也被逐步运回国内,一批批原子能方面的苏联专家也纷至沓来,原子弹、导弹、航空等尖端项目陆续展开。

1958年初,中国政府向世界声明,留守朝鲜的志愿军部队全部撤回国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同年三月份,第19兵团作为志愿军归国部队回到北京十几天后,不论在中央、地方还是军队的报刊上,人们就再也找不到这支部队的名字了,10万大军在一夜之间蒸发了。

抗美援朝后,归国的十九兵团一夜蒸发,数万官兵从此隐姓埋名! - 天天要闻

其实,这支神秘消失的部队,其中一部分已悄然出现在大西北的漫漫戈壁滩上。他们的任务是为中国建造原子弹试验场。

1958年5月31日,邓小平亲自批准在兰州建设铀浓缩工厂。随之包括反应堆六氟化铀生产线、原子弹核部件加工厂在内的原子能联合企业定点酒泉核燃料原件厂定点包头,中国的核工业完成了研制、生产的布局,原子弹试验基地的选址筹建也拉开了帷幕。

抗美援朝后,归国的十九兵团一夜蒸发,数万官兵从此隐姓埋名! - 天天要闻

敦煌后坑

经过一路的风雨跋涉,核武器试验基地选场勘察队终于到达了苏联专家设定的核武器试验基地——甘肃玉门关外的敦煌后坑。时任商丘步兵学校副校长的张志善将军指挥队伍安营扎寨,并向组织发电:

我们已经进入指定区域,将按计划进行水文地质勘探。

在张志善将军马不停蹄地汇报完部队的情况之后,各单位人员也陆续就位,一座座帐篷拔地而起。不久,远在北京的彭德怀元帅就乘机来到了核武器试验基地选场勘察队。

报告,报告首长,0673部队大队长张志善向您报到!

随着张志善将军一声铿锵的报到,这对将帅终于在风沙漫天的营地见面啦!一向严肃的彭总此时一脸和蔼地看着自己的爱将,他连忙招呼自己的爱将落座,并亲手给张志善将军沏了一杯茶。

抗美援朝后,归国的十九兵团一夜蒸发,数万官兵从此隐姓埋名! - 天天要闻

视察中的彭德怀

彭总此次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统筹原子弹试验基地的建造工作,还不待张志善将军喝上那一杯茶,彭总便焦急地向张志善将军询问起了核武器试验基地的勘察工作,张志善将军正襟危坐,向彭总一一汇报:

目前,我们主要是在苏联专家划定的范围内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勘探地质条件是否符合核武器的试验。

彭总看着满腔热情的张志善将军,和蔼的提醒道:

核武器试验基地的选址一定要抓紧,核武器试验十分特殊,地方一定要选好,选好了就要赶紧建设,宁愿我们等原子弹,也不能让原子弹等着我们,我们等不起啊!你们的司令中央已经敲定了,张蕴钰

由于核武器研制的高度绝密性,除了0673部队高层以外,广大官兵还不知道此次任务是为了给核武器试验基地选址,所以彭总此次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到部队基层看望广大官兵,但是彭总还是想张志善将军畅想到将来视察基地试验的景象,鼓励张志善将军艰苦奋斗,争取早日让导弹上天!

不久之后,核武器试验基地选场勘察队的广大官兵就在漫天黄沙之中见到了自己的司令——张蕴钰,一个剑眉怒目又宽厚和蔼、带着一双鹰钩一样锐利坚毅的眼睛的中年男子。迎接这位司令的不是张志善将军的接风洗尘,刚一下车他就在张志善将军的引领下开始对基地进行了解和实地考察。

抗美援朝后,归国的十九兵团一夜蒸发,数万官兵从此隐姓埋名! - 天天要闻

实地考察中的张蕴钰将军

此时的基地建设才刚刚开展,大规模的建设还没有提上日程,张蕴钰将军视察完广大官兵之后就开始埋头研究当地的气象、水文以及地质资料啦。

在刻苦钻研了几天之后,张蕴钰将军和张志善将军对基地周围进行了更加广泛的勘探视察,张志善将军实事求是地向司令员张蕴钰报告:实地情况与苏联专家的预料情况之间存在差异。

张蕴钰将军则显得有些着急,他直接俯下身子,用手轻轻一掰就掰下了戈壁滩上的一个土块儿,紧接着他开始踩踏土堆边缘,随着一脚一脚的踩下,松软的沙土便成堆的流了下去,张蕴钰将军一脸不忿地说道:

这样的土质也能符合要求吗?苏联专家究竟有没有进行过实地勘探?

抗美援朝后,归国的十九兵团一夜蒸发,数万官兵从此隐姓埋名! - 天天要闻


两个人围着基地实地考察了整整一天,天黑之后才匆匆赶回营区,两人顾不得吃饭就急匆匆的将各个干部召集起来,开会讨论今天的实地考察结果,张蕴钰司令员将实地考察带回来的土块拿给干部们看,并说道:

在这里建设我们的核武器试验基地恐怕不行,这里没有水源,地质条件也很差,松土层太多,周围的山基本都是土质的,而且地方也过于狭小,距离敦煌太近(仅60公里),周围老百姓也很多。苏联专家是通过看地图选址的,我们确实经过了实地考察,我们应该实事求是。苏联专家在地图上看到的坚硬的戈壁滩,实地却是松土层,他们在地图上看到的河流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干涸了,莫高窟在地图上就三个字,可是我们看到的是栩栩如生的壁画,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既然我们来了这个地方,并进行了实地考察,那这个责任我们就应该勇于担当!如果核武器试验基地真的选在这里,那我们几位就会成为祸害子孙的罪人!

此次选址距离敦煌县城仅仅60公里,老百姓甚至有可能生活在我们自己的蘑菇云之下,而且莫高窟的壁画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是老祖宗留下的无价之宝,一旦进行核试验,我们的人民和老祖宗留下的瑰宝都要遭殃。

张蕴钰将军实事求是,没有轻信苏联专家的权威,在会议上经过举手表决,否定了在敦煌后坑建立核武器试验基地的计划。并在第二天一大早就飞抵了北京,坐在聂帅的会议桌旁将自己看到的情况向聂帅进行汇报啦,一同出席会议的还有哈尔滨军事学院的院长陈赓大将以及工程兵司令陈士榘上将

抗美援朝后,归国的十九兵团一夜蒸发,数万官兵从此隐姓埋名! - 天天要闻

聂帅(剧照)

张蕴钰将军将情况一五一十得汇报给聂帅之后,聂帅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也说了出来。敦煌地区的高空风会把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尘埃吹向黄河下游的人口稠密地区,而且在敦煌地区也只能进行两万吨吨量的核试验,这并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在一旁的工程兵司令陈士榘上将不忿地说起了他和苏联专家一起开会的遭遇,原来苏联专家在选址之初就没想建设大型核试验基地,并且告知我方我国能有一个两万吨吨量的原子弹就可以啦,不需要更大的吨量。

听罢陈士榘上将的发言,陈赓大将急躁的拍了一下桌子,说道:

他们这是胡说,我们需要多少当量的核武器,我们自己说了算,两万吨当量的原子弹显然是不够的。核武器试验基地既然只能建设一次,那我们干脆就搞一个大的,至少也应该建设一个能够进行两百万吨当量的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基地,或许我们现在还用不到,但不代表我们将来用不到。

陈赓大将的发言虽然急躁,但是却很冷静,客观实地的反映了我国当时原子弹试验的现状,虽然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我们对未来核武器的发展却充满了信心!说完之后,一向机智的陈赓大将马上扭头询问张蕴钰将军的看法。

抗美援朝后,归国的十九兵团一夜蒸发,数万官兵从此隐姓埋名! - 天天要闻

罗布泊

张蕴钰将军并没有说要再考察之类的话语,而是目光坚定地看向聂帅他们三位领导,坚定的说出了罗布泊这三个字,很显然这位称职且又实事求是的核武器试验基地司令员早有准备!

会议进行到最后,聂帅总结道:

张蕴钰同志马上到罗布泊去,进行实地考察,在罗布泊选出一个核武器的爆炸试验场,我们不但要进行两百万吨当量的原子弹试验,我们将来还要进行氢弹试验和地下核试验。

就这样,又是党中央的一纸调令,这支刚从朝鲜战场回来,未经休整就匆忙赶到敦煌后坑的第十九兵团,在甚至都不知道要去干什么的情况下,又一路向西开赴罗布泊了。

抗美援朝后,归国的十九兵团一夜蒸发,数万官兵从此隐姓埋名! - 天天要闻

1958年12月28日,核武器试验基地选场勘察队终于到达了罗布泊,到达之后的张蕴钰将军和张志善将军第一时间对周围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结果证明此地很适合作为核武器试验基地。

张蕴钰司令员第一时间向聂帅进行了汇报:

陈士榘司令并中央选场委员会,我们已经在罗布泊选好了试验场,此地区是天然戈壁,地质坚硬,地域广阔,北有天山博格达峰,西南有阿尔金山,平均海拔五千公尺,形成两道天然屏障,区域内有罗布泊和孔雀河,水源丰富,三百公里范围内没有人烟,且孔雀河的上游博斯腾湖距此中心数百公里,土地肥沃,水质甘甜,每到春暖花开之际,会有马兰花盛开,是科研和生活的好地方。

张蕴钰将军选中的地方得到了聂帅的认可和批准,勘察大队在罗布泊西北100多公里处打下了一个木桩,这就是日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点,这个美丽的地方因为马兰花的盛开而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马兰

抗美援朝后,归国的十九兵团一夜蒸发,数万官兵从此隐姓埋名! - 天天要闻

马兰基地

马兰基地的几千名职工和第十九兵团的数万官兵不仅自己在马兰基地奉献了一辈子,而且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至今还在延续着先辈的事业!

虽然由第十九兵团组成的核试验基地选场勘察队没有能够像科学家那样在实验台上挥斥方遒,亲身参与原子弹的研制和发射,但是戈壁滩上的一声声呐喊和一锤锤钉下去的木桩,以及后来的我们能看的见他们的功绩,他们是无名的,但却是无比英雄的!

抗美援朝后,归国的十九兵团一夜蒸发,数万官兵从此隐姓埋名! - 天天要闻

马兰基地工作人员群照

让我们向这群无名英雄致敬!

感谢阅读!

这里是翰林太史说历史,讲述历史文化,凝聚文化力量,弘扬时代精神!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因病去世!年仅45岁 - 天天要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因病去世!年仅45岁

5月5日,南都记者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获悉,该校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3日在武昌逝世,终年45岁。易育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组织科科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被评为该校2015年至2016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易育。5月4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发布讣闻,中国共产党...
台儿庄敢死队队长缘何沦为阶下囚坐牢27年? - 天天要闻

台儿庄敢死队队长缘何沦为阶下囚坐牢27年?

2007年6月6日下午,咸阳市泾阳县洛村来了几个人,他们是代表台湾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前来的,目的是探望一位97岁的老人,并赠送连战“民族之光”的亲笔题词。然而不幸的是,在这几个人来之前的几个小时,老人却已经离世了。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闻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从八道湾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交恶的原因。鲁迅兄弟交恶,是从三兄弟合资买入北京八道湾胡同的三进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开始的。当初买房的钱3500大洋,是大哥鲁迅出了大头,家里的开支也是以鲁迅的薪资为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