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元是浙江诸暨人,出生于1931年,他的父亲姚蓬子曾经是一名左翼作家,1927年加入共产党,后来叛变投靠了蒋介石。姚文元读大学的时候,总是向别人吹嘘自己的父亲,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父亲是鲁迅的战友,瞿秋白、冯雪峰、胡风,都是他的好朋友,我们家的常客。”有人看不惯他的嘴脸,就把他父亲曾经叛变的往事给扒了出来,弄得姚文元很是尴尬。
大学毕业后,姚文元进入上海卢湾区宣传部工作,住在机关集体宿舍里。当时的姚文元比较邋遢,也不合群,喜欢独来独往。一身蓝色的棉干部服,穿了几个冬天都不洗,已经油光可鉴了,他照穿不误,同事们戏称他为“卖油条的小贩”。在宿舍里,姚文元是起床最晚的一个,从来不参加做早操。当时他的爱好也非常简单,就是看书,写稿子。
1954年,胡风受到批判,并被捕入狱。曾经以胡风是自己家里“常客”为荣的姚文元反戈一击,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分清是非,划清界限》的文章,对胡风进行猛烈抨击。当时张春桥正担任《解放日报》社长兼总编辑,他看到姚文元的这篇文章后对他大加赞赏。在张春桥的大力推荐下,姚文元成了上海作协党组成员。
1965年11月,在江青和张春桥的授意下,姚文元炮制出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文革”开始后,姚文元步步高升,先是担任了上海“革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委第二书记,接着又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文革”领导小组成员。1973年,姚文元再进一步,担任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宣传部部长。
此时姚文元也把自己的家从上海搬到了北京,有关部门给他安排的住处他不满意,自己看中了紧挨北京八中的一所大院。这所大院共有125间房子,曾经是清朝一位王爷的府邸。姚文元一家5口人,却占了125间房子。为了保障他的安全,四周原有的围墙被推倒重建,上面还架了铁丝网。姚文元喜欢安静,为了不受打扰,他不许北京八中的师生在紧挨他家的操场上做广播操,校办工厂的电锯也不得发出声响。可见姚文元当时有多膨胀。
北京的冬天比较寒冷,姚文元的房间里都有水暖,本来是用煤来烧热的。但他嫌烧煤有味,就让改烧轻柴油,算下来一天的取暖费就要200多元。一个冬天光取暖费就将近2万元。他五口之家的取暖费相当于北京八中全校两千多师生花的取暖费的四倍!“文革”期间,姚文元和江青、张春桥等人合伙,干了不少坏事,迫害了不少老干部。毛主席病逝后,“四人帮”妄图发动阴谋,结果被一举粉碎,姚文元先是被隔离审查,接着被关入秦城监狱。
在狱中,姚文元坚持每天读书、看报,有时候还写一些哲学方面的文章。有一次,姚文元看报时,发现上面有这样一段话“现在全国人民的生活都富足了,很多人家过年时都是大米白面猛吃”。他当即皱起了眉头,对狱警说:“这样可不行啊,这样搞几年就会没有粮食吃了,得发个票进行限制。请你们赶快代表我向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们转告一下。”
这个荒唐的建议遭到了狱警的呵斥:“现在中国不是你们当权那个时候了,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你还是好好改造你自己吧!”姚文元羞愧地低下了头。1996年,姚文元出狱,当时他每个月有4000元的养老费,生活无忧。晚年的时候,姚文元有一个心愿,他希望能重新入党。但他的请求没有得到批准,2005年姚文元带着这个遗憾去世,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