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密考:清代地方大员头上的紧箍咒

2022年12月20日21:20:13 历史 1567

清代文献中,凡是涉及到地方官考核就会出现“年终密考”这一词汇,或许很多读者对于年终密考的概念还不是太清楚,御史特整理资料,与各位分享。

年终密考:清代地方大员头上的紧箍咒 - 天天要闻

年终密考只针对高级别官员

明清两朝,朝廷对地方文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三年一次的“大计”。大计的实行十分严格,也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制度。然而,任何制度随着时间的发展,都必然会留下一些弊端。

大计之弊主要有二,一是三年一次时间太长,朝廷无法随时掌握官员的政绩和能力;二是大计主要是督抚考核,主观性很强,容易滋生政治腐败。

故而,从乾隆朝开始,便有了“年终密考”的新制度。

乾隆元年,乾隆给各省督抚明发了一道上谕:

“朕即位之初,各省道府诸员皆不深知其人,汝等可将各属员贤否事迹,各折奏前来,务须秉公甄别,以备朕用。”

这道上谕,可以理解为年终密考制度的起源,但真正形成定制则是在乾隆四十九年。也可以看出,年终密考的主要对象是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等高级别官员,州县官并不列入考核对象。

年终密考:清代地方大员头上的紧箍咒 - 天天要闻

乾隆为何要实行年终密考?

年终密考是以每年为时间限制的,这就有利于皇帝掌控地方大员。既然是密考,就得体现出“密”的重要性。

皇帝对密考十分重视,稍有纰漏就会及时指出。比如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在上谕中就曾说:

“各省督抚每届年终,将该省司道等官切实出考,密封陈奏,朕亲加披览,即军机大臣亦不发给阅看,原所以慎重考核,严防泄露。”

既然年终密考如此之严密,那么这种皇帝与督抚之间的单线联系,能否保证封疆大吏向皇帝反映的情况属实呢?

年终密考:清代地方大员头上的紧箍咒 - 天天要闻

事实上,出入很大。比如道光九年,云贵总督阮元、云南巡抚伊布里在年终密考中参奏云南布政使王楚堂“官声渐差,舆论不洽。”

道光是个细心的皇帝,他本人对王楚堂的印象也不错,总觉得督抚的考核可能存在隐瞒。于是,他暗中派人对到云南加以调查,结果得出的结论与督抚考核完全相反。

阮元、伊布里因此受到了严厉的训斥,并被处于降一级、罚俸半年的处分。

再如光绪二十三年,两广总督、广西巡抚对思恩知府周天霖密考,但他们却给出了不同的考语。

总督称周天霖“廉明诚笃,处事谨慎。”而巡抚给出的考语是“声名平常,操守难言”。督抚各执一词,这让慈禧太后颇觉愤怒,她下旨让广东巡抚密查周天霖其人。不久,广东巡抚呈上奏折,说周天霖“廉谨有为,品能亲率。”

年终密考:清代地方大员头上的紧箍咒 - 天天要闻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年终密考虽然有利于皇帝控制地方高级官员,但同时也很考验皇帝驾驭督抚的能力,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一个官员的仕途前程。

年终密考对地方大员的仕途影响。

年终密考作为地方大计考核的一种补充方式,弥补了大计例行公事的弊端,督抚向皇帝提供了地方大员的详细情况并给出甄别,正是由于年终密考的实施,地方大员的仕途前程被紧紧地握在了督抚的手里。

年终密考事关前程,地方大员就不敢得罪督抚,下级贿赂请托的情况就不可避免会发生,进而扩大了地方陋规的盛行。

换句话说,地方大员在任何时候都得讨好督抚,否则就将面临被参的下场,且不分督抚贤明与否,下级贿赂成了官场上的潜规则。

年终密考:清代地方大员头上的紧箍咒 - 天天要闻

比如道光二十六年陕西大旱,按察使张集馨在非常拮据的情况下,还不得不给上级奉送陋规,而此时的陕西巡抚正是林则徐

林则徐是出了名的清官,张集馨也是少有的能吏,就算张集馨没有给他送银子,也未必会在年终密考上说他的坏话。可即便如此,林则徐也还是按官场旧例,收下张集馨的陋规银两。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督抚密考对于地方大员的仕途影响之大。

年终密考好坏对于官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同治二年,广东巡抚郭嵩焘向朝廷密奏,一口气考核了广东省15位高级官员。所幸,这15为官员事先都送过礼,他们的仕途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台阶。

年终密考:清代地方大员头上的紧箍咒 - 天天要闻

次年三月,广东盐运使蒋志章升任四川按察使,布政使吴寿昌升为湖北巡抚,按察使李瀚章升为布政使,潮州知府李福泰升为道员,其他各员也多升迁。

从相关文献来看,凡是在年终密考中获得好评的官员,一般都会受到提拔,反之则要受到降级、调任甚至是革职的处罚。

年终密考的出台,使得知府以上的高级官员在大计考核中显得无足轻重,多为例行公事。

年终密考:清代地方大员头上的紧箍咒 - 天天要闻

大计更多的是针对中下级官员,这也是我们研究文献的时候,往往发现“卓异”一类的头衔,往往都是州县官这一级别容易获得,当然,在大计中受到处分的也是州县官居多。因此,大计对地方大员的影响很小。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因病去世!年仅45岁 - 天天要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因病去世!年仅45岁

5月5日,南都记者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获悉,该校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3日在武昌逝世,终年45岁。易育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组织科科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被评为该校2015年至2016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易育。5月4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发布讣闻,中国共产党...
台儿庄敢死队队长缘何沦为阶下囚坐牢27年? - 天天要闻

台儿庄敢死队队长缘何沦为阶下囚坐牢27年?

2007年6月6日下午,咸阳市泾阳县洛村来了几个人,他们是代表台湾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前来的,目的是探望一位97岁的老人,并赠送连战“民族之光”的亲笔题词。然而不幸的是,在这几个人来之前的几个小时,老人却已经离世了。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闻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从八道湾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交恶的原因。鲁迅兄弟交恶,是从三兄弟合资买入北京八道湾胡同的三进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开始的。当初买房的钱3500大洋,是大哥鲁迅出了大头,家里的开支也是以鲁迅的薪资为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