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追溯到中国古代,台湾的名字本来叫做瀛洲、夷州、琉球等等,在我国古代不少诗人的诗句当中能够追溯得到。
元朝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兼管台湾渔民。等到了明朝时候,台湾荷兰所占领,后来在明朝末年被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
等到清朝末年,正式设立台湾省并且尽管中间曾被日本占据,仍在1945年收回之后沿用台湾省这一名称始终未变。
台湾问题,许多年来始终是国际社会和我国国内一个饱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最为伟大的政治创举之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最初也是邓小平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提出来的。
那么,建国之后的台海关系形势如何?邓小平对于台湾问题曾经到底有过怎样的阐释呢?
新中国成立,想要统一台湾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关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是我国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此,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就高度重视台湾统一问题。
台湾问题的来由归根结底是由于当时蒋介石政府失败以后,带着人员退往台湾,也因此导致了两岸的分离和割裂。
1955年,第二次台海危机发生。
在美国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无非想要通过一个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阴谋,企图依靠联合国的介入来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力主,把台湾问题从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演变为必须事事通过联合国进行的“国际问题”。
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武力统一台湾的尝试没有停止过,但是受制于我国国力军力以及种种其他条件的限制,最终都未能成行。
也正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台湾内部开始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面临的国际局势也同样发生了不小的转变,这使大陆的对台政策也相应开始扭转。
台湾问题悬而未决,提出和平统一
1955年,在亚非拉国际会议上,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对于台湾问题,中国要“和平解决”,这为新的条件下海峡两岸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当时的条件下,“和平解决”无论是对国家正处于快速建设阶段的大陆来说,还是对于人民渴望和平的台湾来说,都是最好和损耗最低的方式。
经过了接近一个世纪的动荡,两岸人民最渴望的都是和平和发展,假如能通过谈判的方式让台湾顺利回归,显然是两岸民心所向。
但是对于“和平解决”这一点,邓小平也有自己的看法。邓小平曾经在外交场合多次指出:“台湾如果永远不和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就这样放弃祖国统一吗?”
显然,放弃祖国统一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是面对时代和平与发展的大势所趋,强硬地坚持使用武力,势必会遭受到两岸人民的抵触和国际上其他势力的干扰与抨击。
西方国家虎视眈眈,随时准备通过台湾问题来阻断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进程,抹黑中国形象。如果不顾民情民意和国际声音,盲目动武必然会失去一定的舆论优势和先机。
但如果完全放弃了使用武力,台湾当局又有极大可能根本不会接受大陆的和平统一政策。
尽管两岸封闭之初,大量从大陆过去的人士对祖国内陆怀有深厚的感情,对于祖国统一的期盼也无比强烈。
可是随着两岸分隔的时间越久,产生的连带陌生效应就会越深刻,台湾内部想要回归的声音只会不断减弱。
假如台湾新的一代又一代人长大,他们所接受的教育里却完全没有“祖国”这个概念,局面又会陷入到什么境地?
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不得不去考虑的问题。
面对这样复杂的关系和形势,究竟应该怎么办才是正确的,才能真正解决台湾问题?
以和为贵,绝不轻易承诺放弃武力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台湾问题的解决迎来了一些新的转机。
1977年8月24日,邓小平会见了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塞勒斯·万斯。在这次会面中,双方就台湾问题交换了意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沟通。
邓小平指出:“对于台湾问题,这是中国的统一问题,这是一个主权问题,不要设想中国人民,会同意以任何形式,把台湾从中国国土中分割出去,这是不可能的。”
同时,面对塞勒斯提出的疑问,邓小平铿锵有力地提到:“针对台湾问题,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条件下,我们力求以和平的方式去解决,但是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
这事实上已经充分表明了新中国对于台湾问题的强硬态度: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是必定要收回来的。
中国不希望美国以任何形势干涉属于我国内政的台湾问题,更绝不承诺会针对台湾问题放弃使用武力。
在之后的一切外交场合,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的态度始终都有强硬而又坚定的,那就是——台湾必须收回来,以和平手段为主,但如果和平手段无法实现,我们也不会放弃使用武力。
这无疑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
在手段上,坚持和平统一,为台湾当局提供相当的发展自主权以保障台湾民众的权利和生活习惯;而在各种形势之下也可能采取武力的这样一种方式起到震慑的作用。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
在这份《告台湾同胞书》中,中共中央郑重地宣誓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可以说,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真正将“和平统一”落实到了“大政方针”的层面上。
同时,文中还提到了一系列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政策措施,这让两岸之间的交流成为了现实的可能。
也是在同一天,我国国防部发表了声明,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正式拉开帷幕。
《告台湾同胞书》一经传回台湾岛内,顿时引起当时许多民众的奔走相告和情感共鸣。对于那些在台长达几十年的大陆老兵和知识分子来说,这无疑代表着他们以前连期盼都不敢地回家曙光。
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针对叶剑英发表的一段讲话,明确指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即国家的主体也就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台湾可以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可惜的是,这个政策在当时并没能直接解决台湾问题,而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解决香港问题的十二条基本方针政策并在1997年迎来了香港回归。
1983年,为了进一步推进台湾问题的解决进程,邓小平再次阐明了中国政府的政策,指出祖国统一之后在台湾设立特别行政区的问题,这无疑再次表明了邓小平和平统一的意愿。
也是在之后,大陆与台湾交流越来越多,两地经贸通商、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真正体现出两岸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可历史地走向有的时候却并非都能够如人所愿,至少在台湾问题上是如此。
台湾问题,新的走向
正如邓小平很早的时候就曾经提出的那样,台湾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中国大陆自己内部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腾飞,台湾问题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其中令人聚焦最多的就是中美关系之下的台湾问题。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几个国家之一,中国和美国的关系问题对我国台湾问题的解决环境产生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2018年以来,中美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相应地,美国先后通过了《台湾旅行法》、《台北法案》,这不仅制造了两岸局势的紧张,更严重违背了美国承认的“一个中国”原则。
与此同时,美国多次批准对台军售案,更派出军用飞机船舰等等在我国台湾省附近公然活动,为积极搞分裂的民进党撑腰,触怒中国民众。
特朗普政府在位期间猛打台湾牌,严重改变了从1979年以来美国对台湾问题所采取的维持稳定防止剧变的基本政策。
可以说,在美国的主导与操纵下,我国台湾问题解决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和严峻,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因素也正在于美国。
2021年,国台办在10月27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台湾究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统一?同时记者指出,这也是台湾民众当前最为担心和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此,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
和平统一直到今天仍旧是党和国家针对台湾问题的最大期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始终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但是,面对国际势力的种种阻挠干扰和台湾少数“台独分裂分子”的不法活动,最终的统一方式仍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推进祖国统一的正义事业,我国的两岸统一大业获得了诸多主权国家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台湾朝野政治力量的大多数也都是主张国家统一的。
在祖国大陆的不断努力之下,两岸之间的阻碍一定能够被一步一个脚印地破开,台湾的回归同样也是两岸民心所向、民意所归,这是毋庸置疑的。
结语:
台湾问题关乎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到了我国的核心利益,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正如邓小平曾经所说的,台湾问题即便是一百年没有解决,一千年也是要解决的。
台湾回归和祖国的统一,对于两岸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维护两地人民利益至关重要。
如今我国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美国不断挑战我国对台问题底线的现实情况下,我国对岛内“台独势力”进行必要震慑以及对美国挑衅做出了坚决回应,彰显了我国对于台湾回归的坚定决心和强硬态度。
衷心希望在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的时代条件下,能够早日看到台湾回归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