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些事儿: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窥探宋人的婚恋观

2022年07月16日00:09:38 历史 1912

宋朝那些事儿: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窥探宋人的婚恋观 - 天天要闻

宋朝那些事儿: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窥探宋人的婚恋观 - 天天要闻

第一回:宋朝人的婚恋观

宋朝那些事儿: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窥探宋人的婚恋观 - 天天要闻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讲述了盛家庶女盛明兰在生母早亡、父亲薄情的大宅院中,依靠善良睿智的祖母,守拙藏愚、忍辱负重至自立自强,最终成就自我和家族的故事。


期间涉及到几次婚姻,颇能展现宋人富有特色的婚恋观,为我们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特别是嫁娶风俗提供了重要参考。


宋朝那些事儿: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窥探宋人的婚恋观 - 天天要闻


科举及第──榜下捉婿

剧中小公爷齐衡的父亲是一等爵位,为何他非要参加科举考试,一次不中还要再考呢?这是宋人极其看重“科举及第”的表现。


科举制起于隋唐,宋朝统治者重文抑武,将其发展得更加完善和成熟。


宋朝科举人才辈出,数量庞大,且仕途晋升极快,进士及第者可享高官厚禄,尤其是三年才出一个的状元,身份贵重,不出十余年就成国之望柄。


宋人对科举及第者的追捧可说是极度狂热,放榜之日,这些天之骄子受万众瞩目,即使是至尊公卿也十分注视,普通人摩肩接踵堵塞街道,甚至爬到屋顶上看才子们的风光,有人戏言“状元登第的荣耀,即便是将兵数十万收复燕云十六州也不可比”。


这种心理催生了宋时“榜下捉婿”的习俗,放榜之日,京城富贵高门就在榜前“捉人”,物色心仪的东床快婿。


由此可见,宋朝的读书人一朝科举及第,便是仕途可期、婚姻圆满的人生赢家了。


关于这一点,宋代名诗“富贵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富贵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形容得更为贴切。


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婚恋角度来看,“子为进士而女嫁士大夫”成为宋朝父母们的极致心愿,所以,科举及第是小公爷内心实现人生价值迎娶心上人的唯一途径。


关于榜下捉婿,剧中首次科考放榜之日,盛家姐妹齐出动,还曾被人调侃是怕及第的盛家二哥长柏被人“捉”走,亦有京城显贵对风度翩翩的顾廷烨指点评论,意欲抢走为婿,在旁人指出他风流浪子的名声后才作罢。


宋人对科举及第者的狂热吹捧一方面促进了教育的兴盛,另一方面也大大助长了读书人的骄傲情绪。


读书人家为“清流”,即使门楣不高也自有一番骄矜,所以顾家面对盛家求亲时,自称“一介武夫”,赞称对方“清流世家”,一下子就抓住了盛家掌权者的心理,顺利议亲。


科举为寒门士子的崛起创造了条件,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讲的就是科举及第带给寒门士子的人生反转。读书人地位极高,即使是秀才也是趾高气扬。


剧中盛淑兰的夫君年少得中秀才,成寒门贵子,迎娶富家千金,家庭所有开支依傍妻家,仗着功名眠花醉柳还看不起出身商户的妻子,对她百般羞辱,也可反映出宋代一部分读书人的真实境况了。


另外,宋代榜下捉婿往往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甚至不论婚否,这也就是科举产生“负心汉”“陈世美”的社会原因了。


宋代话本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刘姓读书人,及第前曾与一户人家大女儿成婚,后科举及第,女人病死,这户人家想把二女儿嫁给他,他拒绝了,却提出想要人家的小女儿,丈母娘心生怨气:才及第,便要挑挑拣拣!但还是把小女儿嫁过去了。


可见,只要科举及第,连人品都可不必考察。


宋朝那些事儿: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窥探宋人的婚恋观 - 天天要闻


进士富娶——女子富嫁


娶妻论财,在宋代是十分突出的社会现象。


榜下捉婿有“系捉钱”,无论是高门显贵还是富商大户,出嫁女儿都须高额花费。


进士及第者,往往会根据对方出资厚薄而选择是否遣媒往来,也就是说,只要有钱,人品家世样貌也是不用计较的。


剧中顾侯的续弦是江南富商白家千金,家族娶她进来只为用其丰厚的嫁妆添补家业,造成了两家人两代人的悲剧。


宋代笔记小说《夷坚志》中记载了很多男子梦见自己娶得富妻、撕毁婚约另娶富妻、前妻刚亡便谋取富家小妾的逸闻趣事,体现了宋代男子企图通过婚姻来发家致富的社会心理。


宋代女子也拥有财产继承权,《夷坚志》里有一个故事,一个满脸麻子的女人死了丈夫,留下了一笔财产,后来求亲者甚多,不久女人也死了,而她后来的丈夫则因娶她而改变了命运。


娶富家妻,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女子富嫁的现象。


电视剧《知否》中反复提及“厚厚的嫁妆”,盛家长女嫁伯爵,出嫁妆奁丰厚,可谓“十里红妆”,盛家林小娘为女儿墨兰出嫁,觊觎家中祖母的资产,为富嫁女儿不惜开罪丈夫。


女主盛明兰出嫁前一晚和最疼爱她的祖母秉烛整理嫁妆,祖母更是在她回门时直言,女人日子要过得舒坦,首先手里要有钱。


宋时女子嫁妆是其在夫家立身的重要资本,所以嫁女者务求多多益善。


而且,宋代女子的嫁妆成婚后也是归自己支配的,一般夫家不会动用,否则会遭人耻笑。


剧中有这样的情节,盛家嫡女华兰回娘家时抱怨夫家一团乱账,自己用嫁妆钱补了又补,她的母亲立刻就要去理论,扬言堂堂伯爵府居然有脸有妻子的嫁妆钱。


娶妻论财、女子富嫁蔚然成风,贫寒之家无钱嫁女,只能让女儿去作妾、侍奉官员或者“剩”于家中。


宋时女子会因无钱出嫁而成“剩女”,与今天人们常常调侃男子无钱娶媳妇颇为相似,其实,宋代婚恋看重的科举人才何尝不是与今天的“体制内男友”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可见,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时代的情绪还是反反复复,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宋朝那些事儿: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窥探宋人的婚恋观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感谢党接纳了我”,92岁高龄游本昌宣誓入党 - 天天要闻

“感谢党接纳了我”,92岁高龄游本昌宣誓入党

“感谢党接纳了我。终于有这样一天,我成为了预备党员。太光荣,太不容易了。感谢党,接纳了我。”七一前夕,在鲜红的党旗下,92岁的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完毕,他用微微颤抖的手,珍重地抚摸着胸前闪亮的党员徽章,他说,“现在,我是党的一名‘老学生’了。”为这一天,等了太久出生于1...
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上海艺术家15天“炼”成百枚劳模肖像 - 天天要闻

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上海艺术家15天“炼”成百枚劳模肖像

昨天,“印见荣光——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全国职工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展览上,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等百位全国劳模的肖像印章引人注目,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更展现了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这些肖像的背后,是上海画家刘双和他的团队在短短半个月内攻克难关、完成创作的故事。传统版画邂逅AI...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活动启动礼举行 - 天天要闻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活动启动礼举行

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系列活动启动礼6月30日在香港体育馆举行,为主题为“同心携手创辉煌 由治及兴谱新篇”的系列庆祝活动揭幕。 作者:阎月巧、梁嘉骏、黄茜恬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机遇 - 天天要闻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机遇

图片来源:新川创新科技园提供最近,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会搭建全球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在蓉汇集,为产业园区“特色立园、企业满园”提供更多的增量支撑。在众多园区中,新川创新科技园有些特殊。它是中国内陆省市与新加坡合作的首个大型示范性项目,也是四川国别园区的排头兵。今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