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抗10级地震?中国传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无法复制

2022年07月05日11:36:23 历史 1384

古往今来,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我们一直无法实现超越,尽管我们拥有了强大的科技系统,但复制出来的产品远远无法和古人制造的建筑和艺术品相比。

像我们所熟悉的故宫,它的内部构造也远超我们的想象,还记得当年唐山大地震吗?当时震中离故宫仅有150公里的距离,地震时京城的大部分古建筑都遭到了损坏,但这座故宫却一直屹立不倒。

能抗10级地震?中国传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无法复制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故宫会屹立不倒?这里面是藏有黑科技还是古人的智慧?

对此,英国方面的工匠为了搞清这些问题,在2017年,他们按照1:5的比例对故宫进行了复制,随后工作人员将它放入模拟地震的设备上,其目的也是为了检测这些古建筑能够撑到什么程度。

能抗10级地震?中国传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无法复制 - 天天要闻

一开始,他们选择了中强模式,也就是4.5级模式,4.5级的地震足以让人感受到明显的抖动,甚至也会造成一些偷工减料的建筑出现塌方。

时间飞逝,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模拟后,尽管故宫模型一直摇摆不定,但没想到的是这座模型竟然长时间屹立不倒。

能抗10级地震?中国传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无法复制 - 天天要闻

虽然在4.5级地震的测试下它并没有出现倒塌,但工程师这时表示,4.5级的地震摇晃得如此厉害,6级地震它绝对会倒塌,而这时候现场的中国专家却会心一笑。

随后,工程师将震级调至6级,但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它仍然没有让我们失望,在经过长时间的测试后它仍然是屹立不倒。

既然这样都不倒,那就直接干到7.5级,要知道,7.5级的地震已经属于大地震了,严重时,人类都无法站立。但令科学家没想到的是,尽管内部墙面出现了塌方,但整体木制结构却一直坚挺。

能抗10级地震?中国传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无法复制 - 天天要闻

好吧!既然这样都不倒那就直接拉满,我直接调制10级。要知道,10级的地震已经是目前最大的地震了,但30秒后,这座建筑却让全场的老外沉默,尽管模型抖动程度极大,但最终它却没有出现塌方。

多次的测试结果后,老外们不得不佩服中国的基建,实在是太强了。但这时候老外就开始好奇了,为什么它能抗住10级地震?

能抗10级地震?中国传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无法复制 - 天天要闻

其实,这和古代人所建造的方式有关,如今我们在建造楼房的时候,一般都会将地基的柱子直接打进地下,然而这种方式眼看虽然坚固,但真遇到地震直接玩完。

而古代的建造方式却是利用磉墩、磉盘等核心技术将它控制在可移动的范围的,这样的话整体来看立柱虽然插入了地下,但其结构却被控制在了可移动范围内,这样的好处是在地震时不会让立柱断裂。

能抗10级地震?中国传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无法复制 - 天天要闻

另外,对于严谨的古人,他们所用的一砖一瓦都有详细的记录,而且古人还将用料、木材、方土等材料都发挥到了极致。

能抗10级地震?中国传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无法复制 - 天天要闻

此外,得益于古人所研发出的榫卯结构和斗拱,这也让古建筑焕然新生,不仅看起来美观而且还坚固。

在1973年,我国考古队在一次发掘中发现了这种奇妙的榫卯结构,据检测结果显示,这种榫卯结构也已经存在7000余年,可见古人的智慧有多强大。

能抗10级地震?中国传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无法复制 - 天天要闻

如今,我们虽处于一个科技时代,但我们却无法完成对古建筑的百分百结构还原。

像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塔,如今也变得不容客观,虽然它曾经经过了多次地震和炮火连天的场景,但它当时却依旧完好无损。

而就在近期,这座古塔也变得开始倾斜,这其中的缘由可能也是因为现代人没有古人所投入的那份心。


能抗10级地震?中国传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无法复制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聚焦武汉地铁隧道一线,汉阳市政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 天天要闻

聚焦武汉地铁隧道一线,汉阳市政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极目新闻记者 黎先才 通讯员 陈晓玉 袁晓雪近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召开。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武汉市汉阳市政参与的“隧道重大地质灾害源探测评估及处置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荣誉证书该项科技成果是汉阳市政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科研...
中央决定,孙志禹、李富民履新! - 天天要闻

中央决定,孙志禹、李富民履新!

中央决定,孙志禹履新 6月26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宣布了党中央关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孙志禹同志任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公开信息显示,孙志禹,男,汉族,1968年5月生,吉林梨树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 天天要闻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点击收听:撰  稿:段  裕、叶  刚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从驻新疆的一兵团六军选调干部组建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那个时候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正准备集体就地转业,很多指战员对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心驰神往。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赵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赵予征趁着赵予征来...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天要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左为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右上为清代“湖北盐厘局薛永升”五十两银锭,右下为民国时期官方造币厂生产的金锭。(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保留了船形锭的原始状态,使今人可以直观了解此历史阶段大宗商业交易的...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