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川和:父亲的戎马生涯(二):加入共产党走上革命路

2022年07月05日06:05:28 历史 1227

父亲的戎马生涯(二):

加入共产党走上革命路

文.杨川和

杨川和:父亲的戎马生涯(二):加入共产党走上革命路 - 天天要闻

(1956年1月杨小亭在四川省成都市)


一、加入共产党走上革命路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1. 父亲家庭


1933年春天,河北省涉县一带大旱。当地是深山区,田地少且贫瘠,原本收成就少,再加上天气大旱,收成就更少,乡亲们没有东西吃,一些老百姓纷纷逃荒到山西。


爷爷杨金朋一家实在没有东西吃,已经断粮数日,靠挖野菜、吃树皮也过不下去了,只好和奶奶带着我9岁的父亲和4岁的大姑姑一家4口,从老家涉县涉城镇(原中原乡)下偏凉村逃荒去山西。他们跨过清漳河,又翻过两座山,走了160多里路。途中又渴又饿,正好路过一个拉面馆儿,想要口热面汤喝,可老板说:“不吃面不能喝汤。”一家人只好吃野菜团子充饥,晚上在山下露宿。终于到达山西省黎城县黄崖洞镇(原东崖底乡)水峧村。当地山地较多,人口相对较少,爷爷给地主当长工,父亲给地主放羊,住在地主家长工们住的破窑洞里,生活总算是安顿下来,有了一点活下来的光亮。


解放前,爷爷杨金朋全家7口人,3亩山地、无住屋,租地主家窑洞住。解放后,分12亩山地,五间住屋,分全村最好房子,是老地主的房子。由于土改分房时,父亲当解放军在外地打仗,很光荣,村里优先给他家分了全村最好的房子。1953年爷爷去世,1956年奶奶去世。


父亲杨小亭兄妹5人,解放后都过上幸福生活。父亲是老大。大姑姑杨立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就参加妇委会,1956年正式参加革命工作,1958年任涉县索堡公社妇委会主任,1960年任涉县偏店公社副社长,1975年任涉县计划生育办公室副主任,直到1989年退休,2021年去世,享年93岁。二叔杨学亭(已去世),解放后在山西省黎城县化肥厂工作。三叔杨晚亭(已去世),60年代参加解放军,转业到山西省黎城县铁合金厂工作。小姑姑在山西省黎城县黄崖洞镇赵姑村。


爷爷有三男两女,五个子女。父亲有两男一女,三个子女。大姑姑有两个女儿。二叔有三男三女,六个子女。三叔有一男两女,三个子女。


小姑姑有两男两女,四个子女。到我们这一代共有八男十女,18个子女,分布在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等地。在共产党的光辉旗帜照耀下,这一代人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2.父亲童年


父亲(杨小亭,1924年5月9日至1991年3月7日正月二十一,享年68岁)出生在河北省涉县涉城镇下偏凉村(杨家庄)。饥饿一直伴随着他的童年。每年春季青黄不接,家里就断粮了。没有粮食吃,只能靠吃山野菜,啃草根、树皮渡饥荒。父亲出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农村更是物质条件艰苦,贫穷思温饱,一日三餐能吃饱肚子就是一件很幸运、也很了不起的事情!


父亲7岁开始,每年到了春季,家里实在没有办法,就叫他去讨饭,接济家里断粮之苦。父亲就拿上打狗棍和饭碗,在村里及邻村走街串巷,沿街乞讨,“叔叔、大爷,大娘、大婶儿,行行好给点儿吃的吧”,这是父亲经常说的话;好心人给点儿吃的,还有一些好心人,由于家里也拿不出更多的东西吃,给予了同情;有时也会遇到个别人家里的狗跑出来“汪汪”、“汪汪”地叫,咬人的样子,不让进门儿。在父亲的记忆里,从小就受尽了屈辱和磨难。


1933年,父亲9岁时跟随着爷爷逃荒到山西省黎城县黄崖洞镇(原东崖底乡)水峧村,给地主程福海家放羊,当上了“小羊倌儿”。每天放四五十只羊。在地主家吃住,解决了吃住问题。白天一边放羊,一边还要去山坡上割草,打捆背回来,准备充足羊的过冬草料。


羊喜欢每天换新的地方吃草、吃新鲜的草。水峧村是个深山区,相对好一点儿的山坡地都种了庄稼,千万不能让羊糟蹋了,能放羊的地方路远,并且山更陡,更危险,也不好找。由于父亲年龄较小,要想放好这样一群羊,每天总是提心吊胆,在惊恐中度日。


有一次头羊不听话乱跑,父亲拿起小石头打了过去,将羊头打出了血,父亲很害怕,赶紧进行了处理,结果还是被地主发现了,罚他一天不准吃饭。


还有一次,一只羊上山时不慎从山上滚了下来,羊的腿被摔断了,父亲吓得躲在山里不敢回家。爷爷把他找回来,地主罚他两天不让吃饭,并加罚两个月的工钱。


12岁起父亲开始给地主放牛。父亲在地主家放羊、放牛,受尽了苦难。起五更睡半夜,尤其是进入寒冷的冬季,穿不暖睡凉炕,常常半夜被冻醒。漫漫长夜等黎明,太阳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候升起。


3.一心向党


父亲出生时,正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待到稍微懂事的时候,日本侵略者进入了太行山区边缘,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父亲所在的村子深受其害。1940年,父亲16岁,八路军总部、129师司令部等大批军队进驻山西、河北交界处我们村附近的太行山区。


由于我们家(山西省黎城县黄崖洞镇水峧村)距离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只有五里地,因此,父亲早期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父亲在给地主扛长工里有一位比父亲年长几岁,叫杨金水的工友,经常在生活上照顾他,在打工时帮助他。由于父亲年龄较小,很多农活儿、事情都做不好,有这样一位心底善良的兄长,感到非常亲切。父亲把他当作自己的好朋友,知心好大哥。


杨金水给父亲讲了很多革命道理。我们长工整天干活儿,创造了财富,理应吃饱穿暖,有房住,而不是现在的模样。是地主剥削了我们的工钱,地主他们发财了,而我们却吃不饱穿不暖。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打倒地主,耕者有其田,才能实现吃饱穿暖的小目标,然后,为实现共产主义大目标,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父亲对很多道理似懂非懂,但有一句话听懂了,共产主义好,共产党好,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就能吃饱饭。从此坚定了他永远跟党走,闹革命的立场和方向。


杨贤宾、杨金水等工友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经常召开会议,讲革命道理,宣传革命思想。杨金水带领父亲一起利用夜色的掩护,多次给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运送物资。杨金水还经常交待父亲送情报、带路等工作,父亲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有一天,杨金水问父亲:“是否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问:“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要永远跟党走,闹革命就能填饱肚子,过上好日子。”父亲说:“只要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就永远跟党走,我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4月14日,经杨贤宾(共产党员、水峧村长)、杨金水(共产党员、水峧村民兵小队长)介绍为候补中共党员,候补期为三个月。1944年7月14日转正,成为中共正式党员。


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后,父亲感到了光荣与责任。他暗自下决心:永远跟党走,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做个好党员。


水峧村是老解放区,1945年成立了村委会,选举民主村长,杨贤宾当选民主村长。水峧村成立了民兵小队,由杨金水任队长。父亲也参加了民兵,村里有了自己的组织。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对共产主义充满信心。


1945年春季青黄不接,老百姓都没有什么粮食吃。水峧村的杨贤宾村长、杨金水队长发动群众,开展了“减租减息”活动,帮助贫苦百姓度过难关。带领群众组织开展对敌斗争,父亲积极参加,带领水峧村的长工们开展斗地主,改善长工伙食,分粮食渡灾荒。由于有八路军及地方民兵武装的支持,活动进展的很顺利。老百姓分得了一些粮食,长工们的伙食也得到了改善。由于村里有了民兵组织,父亲也是组织里的人,所以在村里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杨川和:父亲的戎马生涯(二):加入共产党走上革命路 - 天天要闻

(杨小亭参加黎城县水峧村“减租减息”活动)



杨小亭大事记


1924年6月 河北省涉县涉城镇下偏凉村(杨家庄)出生

1933年3月 山西省黎城县黄崖洞镇水峧村放牛、做长工(程福海 冯廷理)

1944年4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杨金水)

1945年6月 129师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第三十团二营五连战士

1945年8月 打击日军收复山西省襄垣县城

1945年9月 上党战役(山西长治地区)

1945年10月 平汉战役(邯郸战役 磁县作战)

1946年2月 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旅直属山炮连副班长(李三禄)

1946年8月 陇海路战役

1946年9月 定陶战役

1946年9月 巨野战役(龙凤战役,山东省巨野县小杨庄、张风集)

1946年10月 鄄南战役(山东省鄄城县南部)

1946年11月 滑县战役(河南省安阳市滑县)

1946年11月 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旅直属山炮连班长(李三禄)

1946年12月 巨野金乡、鱼台战役(山东省)负伤

1947年1月 第二次陇海路战役

1947年3月 豫北战役(解放汤阴)记战功一次(李三禄)

1947年7月 鲁西南战役 (山东金乡县羊山集)

1947年8月 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9月 安徽省解放桐城战斗 负伤 嘉奖

1947年10月 张家店战役(安徽省六安市张家店)

1948年6月 解放开封

1948年10月 解放郑州

1948年11月 攻取宿县(安徽省)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 记战功一次 任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旅直属山炮连副排长(李三禄)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安徽省枞阳县铁板洲)

1949年5月 解放浙江省遂昌、永康云和等县

1949年7月 任第二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旅直属山炮连排长(李三禄)

1949年9月 解放川东(四川省)地区

1949年11月 解放重庆 记战功一次

1949年12月 解放成都

1950年2月 川东剿匪

1950年10月 任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直属山炮连副指导员(李建堂

1951年4月 参加抗美援朝

1952年9月 任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直属战防炮营三连指导员(张清贵)

1953年1月 朝鲜“三八线”铁原、金化、平康地区作战

1955年9月 从朝鲜回国,在锦州炮兵学校学习(炮兵基地)

1955年10月 国防部授予上尉军衔

1956年1月 任解放军预备第三师第七团第二营副教导员,在四川省成都市西校场训练(赵之生)

1956年7月 结婚

1957年4月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剿匪 负伤

1958年4月 黑龙江省农垦局851农场(黑龙江省虎林县,朱鹏飞)

1961年12月 黑龙江省安达市物价局副局长(张士奎)

1968年10月 黑龙江省安达市民政劳动局副局长(王贯之)

1974年4月 河北省涉县民政局养老院院长(张双元)

1983年11月 离休

1991年3月 逝世


杨川和:父亲的戎马生涯(二):加入共产党走上革命路 - 天天要闻

作者简介:杨川和,男,1961年生,河北省涉县人,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曾任邯郸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邯郸市重点项目办公室主任。

图文作者 杨川和 清漳两岸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 天天要闻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点击收听:撰  稿:段  裕、叶  刚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从驻新疆的一兵团六军选调干部组建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那个时候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正准备集体就地转业,很多指战员对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心驰神往。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赵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赵予征趁着赵予征来...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天要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左为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右上为清代“湖北盐厘局薛永升”五十两银锭,右下为民国时期官方造币厂生产的金锭。(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保留了船形锭的原始状态,使今人可以直观了解此历史阶段大宗商业交易的...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 天天要闻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董卓,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往往被赋予了诸多负面标签。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尤其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可以发现董卓早年的形象与性格并非如《三国演义》中那般单一和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