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所以能听李斯的进谏,是因为一个很有创见的间谍战略

2022年07月05日01:31:18 历史 1542

秦王嬴政所以能听李斯的进谏,是因为一个很有创见的间谍战略 - 天天要闻


郑国作为一名间谍被发觉,秦国统治者虽然做了恰当的处置,但仍引起了一场反对外来之士的轩然大波。


秦国宗室、大臣纷纷到秦王嬴政那儿进言:“诸侯国来的人,大都为其主子进行游说,充当奸细。请大王将他们统统赶走。”秦王在为郑国之事震惊之余,同意了他们的意见。住在咸阳的游士纷纷打点行装,人心惶惶,准备离开秦国。


被驱逐的人中,有一个叫李斯的人。……但是,他不甘于受命运的摆布,他要抗争,于是精心炮制了一篇能打动秦王嬴政的文章。这就是文笔甚佳,流传后世的《谏逐客书》。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对秦王列举了游士对秦国所做的贡献,并晓之以利害,显示了他对时局及游士这一阶层的地位有十分深刻的认识。秦王嬴政被打动了,他下令收回成命。秦王能从谏如流,的确是关系秦国能否完成统一大业的英明之举。秦国得以在各国汇聚来的人材的支持下,继续其吞并诸侯的统一战争。秦王嬴政所以能听李斯的进谏,除了他的气度,李斯文章的力量外,还另有原因。那就是在秦王的记忆中,这个极富才华的人曾向他提出一个很有创见的间谍战略。


李斯的谍报战略主要有如下内容:


1.趁秦国实力大大强于诸侯国,加紧行动,使之无法再度形成“合纵”之势。否则“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这是李斯提出的军事、间谍战略的共同目标。


2.间谍战略的主要打击对象是各国用事之臣,干扰敌方战略决策。


3.主要手段是派间谍持金银财宝秘密进入诸侯国,对各国权臣、名士进行收买、分化瓦解。对不听从收买的以“利剑刺之”。对敌方君臣进行离间,使之内部混乱,上下离心,以利于达成秦国之战略目标。


4.“使良将随其后”,间谍活动与武力进攻相结合,军事活动借助间谍活动创造的条件,对诸侯国给以最后一击。


关于这个间谍战略的提出与制订还另有一种记载。魏国尉缭到了秦国,对秦王嬴政建议:愿大王不吝惜财物,贿赂各国掌权之臣,扰乱其决策。这样不过需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尉缭是战国时有名的军事家,有此见识不足为奇。但从时间上看李斯进言是在郑国被发觉之前,尉缭则是在秦王收回逐客令之后才到秦国的。从内容上看,二者大致相同,但李斯的建议更为完整,尉缭的建议更具体一些。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这一战略是为适应秦统一中国战争之需要而产生的。这一战略被秦始皇采纳也是经过一番思考,由于李斯、尉缭等人极力促成才确定下来的。李斯在秦居总揽全局之位,尉缭亦居国尉之重地,两人对这一战略进行了积极的推动。


秦王嬴政所以能听李斯的进谏,是因为一个很有创见的间谍战略 - 天天要闻


从事战略间谍活动的间谍和间谍活动的战略,在此之前就出现了。但是把间谍活动战略作为长远国策来加以制订、推行,秦统一中国的谍报战略尤为值得重视。这一战略集中体现了那一时期间谍活动的特点:间谍的主要构成是游士;主要活动方式是游士对各国君主以游说方式干扰其战略决策;主要打击对象是敌方君臣;离间其君臣关系,干掉敌国忠心耿耿的才智之士。间谍战在战国后期主要表现为秦国在一条秘密战线上与“山东六国”的角逐,当然这不排除“山东六国”间相互勾心斗角。


为了完成一个长远的政治、军事甚至经济战略,必然要随之有一个与之配合的间谍战略。间谍战中,为了长远目标,也必须有计划,有完整的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去开展活动。应急式的,穷于应付的间谍工作方式,从战略角度看是不允许的,也是效果不佳的。只有具备一个与之配合的间谍战略,才能提高其他方面战略执行、制订中的预见性,及时地排除障碍。从间谍工作的战略发展来看也是如此。具备明确战略指向的间谍工作才是一种艺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系统功能角度来看,各种间谍活动才能充分发挥效能,相互配合。否则;只能是零乱的,低效的。从战役、战术角度看,间谍战的活动方式在低层次上某种意义上又可能带有“临时应付”的色彩。但是也应以间谍活动的战略为背景展开,并与间谍战略及其他方面的战略相配合。


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等手段的适时配合,是间谍战发挥威力的外部因素。只有这些外部因素与间谍活动有机的,自觉的配合起来,间谍在敌内部做的工作才能扩大战果,转化为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外部因素的有力、适时的配合也将为间谍的活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间谍战略自然地融入了“大战略”,成为“大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为了制订、推行“大战略”,各国政府纷纷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一类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协调机构,而情报工作首脑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人物。这既表明了谍报工作在“大战略”中的地位,也表明谍报工作的战略制订与推行,已与“大战略”密不可分,并必须做为其中一部分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现实。间谍战略已是国策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它的制订与推行,必须在最高层次上进行决策与协调。


摘自赵英《尔虞我诈——中国古代四千年谍海风云》

秦王嬴政所以能听李斯的进谏,是因为一个很有创见的间谍战略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天要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左为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右上为清代“湖北盐厘局薛永升”五十两银锭,右下为民国时期官方造币厂生产的金锭。(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保留了船形锭的原始状态,使今人可以直观了解此历史阶段大宗商业交易的...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 天天要闻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董卓,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往往被赋予了诸多负面标签。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尤其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可以发现董卓早年的形象与性格并非如《三国演义》中那般单一和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