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灭商后第一大事:西周金文改写认知,难怪中国叫“中国”

2024年06月26日07:52:11 历史 1023

牧野之战中,武王取得大胜,随后“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于郊”,至此武王完成军事上的灭商大业,但这只是取代商朝的第一步,还有重要的君权神授环节。

等到第二天时,周人“除道,脩社及商纣宫”,随后毛叔郑奉明水、卫康叔封布兹、召公奭赞采、师尚父牵牲,太史尹佚发表祭祀言辞,大致是殷商昏暴百姓、背弃皇天上帝,其后武王再拜稽首说“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至此,武王完成灭商第二步,就是祭天,禀告天帝商朝灭亡、周革商命,并由此“受天明命”,就是得到天帝认可如今“天命转移到周国”。

武王灭商后第一大事:西周金文改写认知,难怪中国叫“中国” - 天天要闻

以今天眼光看,祭天宣告革旧迎新,似乎可有可无,但实际上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祭天至关重要,否则如何说自己得到天命认可?没有天命认可,政权合法性就成为问题,野心家就可以打着“天命”旗号造反作乱,甚至还因“天命”而获得众多支持,后世的梁山好汉打的旗号就是“替天行道”!

问题在于:如此重要的祭天,按理应该选择吉日,且在更接近天帝的山顶、或周人宗庙一带隆重举办,但按照史记行文,灭商之后的第二天,武王就在商朝社庙南边举办祭天,如此难道不显得潦草、不够隆重庄重吗?

清朝道光年间,在今天陕西宝鸡市眉县礼村,考古发现一件西周之初青铜器,因为器主叫“天亡”,故而被史学家命名为“天亡簋”,上面铭文破解了这一谜团,在史记又一记载被推翻之余,也可以看到中国为何被称为“中国”。

武王灭商后第一大事:西周金文改写认知,难怪中国叫“中国” - 天天要闻

武王奔赴嵩山祭天

武王伐商所在时间,西周利簋印证史书记载,即“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就是在甲子日。但西周利簋后面还有一句,即“辛未,王在阑师”,就是第八日时到达“阑”地,其中“阑”在何处,如今还有不少争议,但问题是武王准备去哪儿?天亡簋给出了回答。

天亡簋记载:“乙亥,王有大礼。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这段铭文详解如下:

首先“乙亥”,就是“甲子”后的第十二天,利簋中“辛未”后的第四天。其实,利簋中的“阑”地,学者普遍认为在洛阳偃师或郑州一带,那么由此来看,武王可能特意选择第十二日祭天,因为左传记载“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

武王灭商后第一大事:西周金文改写认知,难怪中国叫“中国” - 天天要闻

其次“大礼”,就是祭天之礼,天下没有比祭天更大的礼了。

第三“三方”,就是东南北三方诸侯,加上武王代表的西方,就变成了四方诸侯。

第四“天室”,就是祭天地点,如今河南嵩山还有“太室山”,为嵩山之东峰,最高峰峻极峰,海拔1491.73m米。逸周书中有“定天保,依天室”,后来在洛阳建造成周,因此“天室”是嵩山或嵩山中某座山峰。如果“辛未”日到达洛阳郑州一带,那么又过四天才到天室祭天,显然说明在“第十二天”祭天不是偶然。

因此,武王灭商之后,立即动身前往嵩山祭天,一路风尘仆仆,最终第十二天时在嵩山的“天室”举办祭天大典。

武王灭商后第一大事:西周金文改写认知,难怪中国叫“中国” - 天天要闻

然后,武王向天帝陈述完成灭商之事,其中有“丕克讫衣王祀”。这里的“衣”,是指大邑商所在的“衣地”,武王用“衣地”来代指商政权。西周初期,周人称商朝为“商”,甲骨文中也是自称为“商”,周康王晚年后才出现以“殷”代“商”。

需要注意的是,祭天之语必须诚信不欺,否则会因失真而引起误会,从而影响天命归属,这对武王来说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这里的“衣”可能是武王强调“衣地的商政权”,让表述更准确一些。

综上可见,周武王灭商之后的第一件大事,是前往嵩山隆重祭天,宣告天命转移,使新王朝获得政治与宗教上的合法性,而不是在商朝社庙南边举办祭天。即便武王在商朝社庙南边举办什么祭祀仪式,也不能是祭天这种大典。

武王灭商后第一大事:西周金文改写认知,难怪中国叫“中国” - 天天要闻

难怪中国会叫中国

上文谈到武王灭商后第一件大事是祭天,但问题是,武王为何到嵩山祭天,嵩山到底有何特别之处?

其实很简单,嵩山是当时“地中”所在。欲要简要理解“地中”,先看三段文献记载。

首先,周礼记载“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就是夏至正午立杆测影,影子一尺五寸之地为地中,嵩山一带夏至日影就是一尺五寸。

武王灭商后第一大事:西周金文改写认知,难怪中国叫“中国” - 天天要闻

其次,比周礼更早的周髀算经记载“夏至日影一尺六寸”为地中。根据陶寺遗址出土的圭表等实测,周髀算经记载的地中为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第三,周礼记载:“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阳阴之所合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所谓“地中”,就是地之中央,当“国家”出现后,“地中”与“国家”相结合,于是就形成了“中国”概念。

武王灭商后第一大事:西周金文改写认知,难怪中国叫“中国” - 天天要闻

可见,地中并非固定不变,这是强权定义的。但商朝时期,或周人看来,当时的地中在嵩山一带(殷墟之前商朝都城在郑州一带,其实也是位于地中),天帝居于地中之上。想要接近天帝,尽可能让天帝听到武王革商建周的声音,无疑是选择嵩山的最高峰祭天。

反过来说,武王直奔嵩山“天室”祭天,其实也说明此地最接近天帝居所,天帝居所下面对应的就是“地中”,而在地中建国,自然就是中国。

武王灭商后第一大事:西周金文改写认知,难怪中国叫“中国” - 天天要闻

因为地中在嵩山一带,洛阳与之毗邻,所以武王在洛邑营造“成周”以“宅兹中国”,乃至准备定都洛邑。周成王时的何尊,讲述周成王迁都成周、以及回顾武王克商,其中指出“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庭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

所谓“庭告于天”,因为“庭”训为中,所以就是于天地之中祭天,印证了天亡簋中的记载。后面的“宅兹中或”更为珍贵,因为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所以何尊成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武王灭商后第一大事:西周金文改写认知,难怪中国叫“中国” - 天天要闻

总之,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军事胜利只是其中一步,还需要祭天宣告获得天命认可,这样才算真正的灭商成功。

或许,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随着时代进步,军事效果超过祭祀,地中也是可有可无,于是春秋战国时史官忽略了武王祭天、以及地中,导致这段历史变得模糊不清,最终也误导了司马迁,于是史记中才没有重点记载武王祭天等。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茂名市军休干部前往汕头缅怀和祭奠革命先烈 - 天天要闻

茂名市军休干部前往汕头缅怀和祭奠革命先烈

“英雄们,家乡的亲人来了。”6月28日,茂名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军休干部前往汕头七二八烈士纪念碑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在庄严肃穆的陵园中,全体人员肃立默哀鞠躬、献花、奠酒,瞻仰烈士纪念碑,寄托对烈士的无尽哀思,表达对烈士的崇高敬仰。军休干部
【一周场面】闵博展出东汉刘焉鎏金铜缕玉衣;上海南站7月1日起更新改造 - 天天要闻

【一周场面】闵博展出东汉刘焉鎏金铜缕玉衣;上海南站7月1日起更新改造

2024年6月25日至8月25日,闵行区博物馆联手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观众带来《大汉未央——汉代王室精品文物展》,展出的文物以汉代中山国王室墓葬出土文物为主,来自河北博物院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128件(套)精美文物悉数与观众们见面。  本报记者 李茂君 摄2024年6月24日,铁路上海南站公告部分列车停...
陕西四市发布一批人事任免 - 天天要闻

陕西四市发布一批人事任免

西安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6月28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决定:免去李西宁西安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市物流业发展办公室主任职务。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决定:免去姚开慧西安市人民政府督查专员职务。西安市公安局:市人民政府决定:...
身临“左联五烈士”最后时光,龙华烈士纪念馆迎来戏剧党课 - 天天要闻

身临“左联五烈士”最后时光,龙华烈士纪念馆迎来戏剧党课

今天,龙华烈士纪念馆里迎来一场特别的党课——以话剧《前哨》为蓝本改编的沉浸式戏剧《狱中的哨声》带领观众回到1931年的上海,身临“左联五烈士”牺牲前最后被关押的牢房,倾听他们的声音。通过这样独特的艺术形式,观众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角走近历史。
蒋洁敏、白恩培、傅政华、黄兴国、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内鬼”出镜忏悔 - 天天要闻

蒋洁敏、白恩培、傅政华、黄兴国、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内鬼”出镜忏悔

6月27日晚,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政论专题片《第二个答案》。专题片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截至2023年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67万件,其中立案中管干部86人、厅局级干部3533人、县处级干部2.8万人。“这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党、国家、军队内部的严重隐患正在消除,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专题片说。政知...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 天天要闻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关于变法,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说法,其实我们离最近的一次变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现代,变法一词逐渐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么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现在正逐渐摆脱房地产经济,而所谓的“旧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