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绿进沙退”背后的科技之变

2024年06月16日20:30:23 历史 5168

  走进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的腾格里锁边固沙示范性项目现场,工人们正推着一台台像拖拉机车头一样的“扎草车”铺设沙障,两片代替车轮的圆形压草刀滚过,麦草就被整齐地扎进沙地里,一个个草方格雏形渐显。

  “这片示范区有8000亩,今年我们上了30台机器固沙,一台机器一天就能扎50亩草方格,比过去纯人工效率提高了50%。”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总工程师唐希明说,扎好草方格把沙漠固定住,再栽种沙生灌木、撒播草种,等下一场雨,明年这片沙漠就能看到一片绿色。

宁夏中卫:“绿进沙退”背后的科技之变 - 天天要闻

  工人正在用“扎草车”将平铺在地上的麦草扎进地里。新华社记者刘祯 摄

  “以前扎草方格必须依靠人工,两人一组,一人铺草,一人用铁锹扎进去,费时又费力。”唐希明说,近些年来,随着治沙队伍老龄化,劳动力减少、成本上涨,原先的“人海战术”已无法满足新时代防沙治沙需求,机械治沙成为必然趋势。

宁夏中卫:“绿进沙退”背后的科技之变 - 天天要闻

  这是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防沙治沙生态示范点的一片草方格沙障。新华社记者刘祯 摄

  记者在治理现场看到,在“扎草车”上不去的沙丘上,工人们正提着一条条麦草紧密编织的刷状草绳,交叉铺在沙坡上,然后将四周和草绳交叉处固定。这种由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团队共同研发的“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实现了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草绳由机器编织生产,工人辅助铺设,比过去纯人工扎设草方格效率提高了60%以上。

  沙坡头区地处黄河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曾是我国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世纪50年代,老一辈治沙人在保障我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顺畅通车的实践中,创造出举世闻名的“麦草方格”固沙法,并探索出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五带一体”防沙固沙体系,在一代代人努力下,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奇迹。

  去年,“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打响,全境位于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的宁夏,启动实施腾格里锁边固沙阻击战和毛乌素流动沙地歼灭战两个示范性工程,明确2024年完成造林种草150万亩,荒漠化治理90万亩,并在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

  扎草方格只是固沙第一步,在草方格里栽苗种草才能形成永久固沙屏障。中卫市境内的腾格里沙漠看似表面干旱,实则深层有水分,但由于流沙松散,用铁锹很难挖出深坑,树苗难以吸收到深层水分,禁不住夏季高温就会干死。

  而如今,机械化破解了栽苗成活率低的难题。记者看到一些工人手里拿着像电钻一样的工具,用长达半米的钻头顶端的卡口卡住树苗根部,垂直对准沙地,按动开关,几秒钟就能将树苗插进50厘米深的湿沙层。

  扎根基层治沙30多年的唐希明反复实验,在2017年发明出一种“干”字形铁制植苗工具,命名为“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这使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5%。去年起,唐希明进行技术升级,发明了第二代“电动版”,工作效率比第一代提高25%左右。

  据中卫市林草局副局长李创介绍,今年中卫市围绕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计划打造一条长约153公里、宽约10公里的固沙锁边带,总治理面积达83万余亩。如今,在科技助力下,中卫市防沙治沙的效率大幅提升,绿色版图正在腾格里沙漠不断延伸。(记者马丽娟、刘祯)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 天天要闻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董卓,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往往被赋予了诸多负面标签。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尤其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可以发现董卓早年的形象与性格并非如《三国演义》中那般单一和极端。
痛打“落水狗”:揭穿买办文人胡锡进的花言巧语 - 天天要闻

痛打“落水狗”:揭穿买办文人胡锡进的花言巧语

6月22日,胡西晋在网上发文称,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与稀释体制下的资本家有着本质不同。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从根本上说也都是劳动者,普通人的利益与民营企业家的利益在根本上是双向的,而绝非对立的。然而胡西晋的这一言论值得引起警惕和深思。胡西晋究竟是什么
民国时期,重工业真的比晚清还落后?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 天天要闻

民国时期,重工业真的比晚清还落后?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不少人认为,晚清时期还处于统一状态,工业经济发展较强,而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政府派系林立,没有大搞工业经济建设的决心。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单从重工业的体系建设,民国时期就远胜于晚清,重工业的经济建设产值,也非晚清能够比拟。江南制造总
陕西洛川:“飞天”苹果背后的故事 - 天天要闻

陕西洛川:“飞天”苹果背后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思 记者 宋莉)苹果树上为什么套着一个个纸袋子?拆开一个纸袋子,里面是直径约3厘米的青色小果子。再过几个月,这些小果子就将长成红彤彤的“飞天”苹果——洛川苹果。6月23日,洛川县槐柏镇度古村洼里组“飞天”苹果基地里青色小苹果。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思/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