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吃饭变迁史:“一日两餐”有何来历?古代没有晚餐吗?

2022年07月01日14:14:24 历史 1175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杜甫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事情,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不能耽误吃饭,而在中国的饮食标准中,一日三餐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饮食规则,所以现代人也十分的遵守这种饮食时间,除了个别体力工作者之外,大部分人都保持着一日三餐的标准。

古人的吃饭变迁史:“一日两餐”有何来历?古代没有晚餐吗? - 天天要闻

可是在古代,其实并没有一日三餐,那时的人基本上都是一日两餐,为何我国会由一日两餐过度到一日三餐呢。

传统的饮食规则

无论是一日三餐还是一日两餐,都代表着定时饮食的制度,而我国定时饮食的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随着礼法、制度内容的逐渐完善,一日两餐的饮食规则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那么为何古代选择了一日两餐呢。

严格来说,无论是一日三餐还是一日两餐,所针对的都是普通人,也就是平民百姓,在我国古代,除了商人和贵族外大部分人都是农民,而一日两餐的标准,也正是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所出现。

古人的吃饭变迁史:“一日两餐”有何来历?古代没有晚餐吗? - 天天要闻

下地非常的辛苦,在现代化农业机械出现之前,庄稼全部由人去播种和收割,所以对于农民来说,吃饭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还要保证充足的体力,这就是古代一日两餐的由来。

古人的第1餐类似于现在的早餐,往往在太阳升起之后就要开始享用,因为这决定了他们上午能不能有充足的体力去工作,时至今日,很多南方地区对早餐的重视程度依旧非常高。

不过古人的第2餐并不是现代人常说的午饭,他们的第2餐更像是下午茶,大概在2点左右进行食用,以此来保证下午能有充足的体力去继续工作,不过在工作结束后,古代农民是没有饭餐的,在古人看来,太阳落山之后他们就不会继续劳作,需要尽早的休息,所以也就不需要吃饭了。

古人的吃饭变迁史:“一日两餐”有何来历?古代没有晚餐吗? - 天天要闻

而且古人往往睡得都比较早,到了冬天可能六七点左右就会睡觉,所以古人也没有晚餐的需求,但在传统饮食规则的背后,一日两餐往往代表着粮食的匮乏,和底层农民生活的艰辛。

普通民众的生活

二战时期,为了节省国内开支,让军队拥有更多的物资,日本天皇带头开始恢复一日两餐制度,并将节省下来的粮食全部供给给军队,而在我国古代一日两餐的背后,同样代表着粮食的不足。

中国老百姓粮食缺乏,所以必须通过少吃来保证不会受到饥饿,如果一日三餐,粮食肯定是不够吃的,这也是古代为什么经常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直到清朝,古代平民依旧要不停的为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所以说一日两餐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也不是所谓的健康饮食,只不过是人在较为艰难的环境下艰苦求生存的无奈之举。

古人的吃饭变迁史:“一日两餐”有何来历?古代没有晚餐吗? - 天天要闻

但对于古代的富人和贵族阶层来说,从来没有一日两餐的概念。

生活的差异

从主食上来说,古代夫人和贵族阶层仿佛也是保持着一日两餐的制度,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一天只在这两个时间段吃东西,就拿古代名著《红楼梦》来说,红楼梦中的贾府代表着古代的贵族阶层,而他们的饮食文化也是古代社会的真实写照。

在贾府,所谓的一日两餐针对的是一家子人全部到位,一起吃饭的时间段,除此之外,贾府中的厨房曾经有这样一个描述,除了负责正餐的厨房,还有很多的小厨房,在小厨房内基本一天到晚随时都在为不同的人做饭。

古人的吃饭变迁史:“一日两餐”有何来历?古代没有晚餐吗? - 天天要闻

按照这样的情况来说,别说一日两餐了,就连一日一餐也不会饿着肚子,对于他们来说,一日两餐更像是一个大家庭的聚会,而不是正常的饮食需求,这样的大聚会中可吃可不吃,因为饿了随时有热腾腾的食物。

类似的情况在现代社会中很常见,尤其是在大型公司当中,因为工作繁忙,大家基本上都是见缝插针地去吃饭,不过这种饮食方式会给身体造成极大的负担,这也是很多年轻人都有胃病的主要原因

一日三餐

那么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一日三餐呢,这不得不提到我国古代经济最巅峰的朝代,宋朝了,虽然宋朝饱受诟病,但不得不说,宋朝的整体经济实力非常的强悍,基本上任何事情都可以用钱解决,而在庞大的商品经济之下,我国的饮食习惯也开始出现了变化。

古人的吃饭变迁史:“一日两餐”有何来历?古代没有晚餐吗? - 天天要闻

在宋朝,真正意义上出现了晚餐和宵夜,宋朝不仅取消了宵禁政策,还出现了琳琅满目的夜市,在夜市中不仅有富贵人家的身影,更有普通人的身影,而在宋朝的庞大的经济体系下,百姓平民百姓的收入增多,也有了吃晚餐的底气。

不过可惜的是,那时一日三餐的饮食方式并没有得到普及,因为只有大城市中才有夜市,在小城市和村落当中,一到夜晚街上会非常的安静,也很少有人吃完饭,而在中国一日三餐全面普及是在清朝末年。

随着工业革命的成果进入中国,工厂制度开始在中国出现,电灯在中国也开始大范围的普及,大家也适应了夜晚工作的模式,晚饭也开始普及,在各类电视剧中,夜晚有很多的摊贩在卖夜宵,有的甚至会经营到凌晨。

古人的吃饭变迁史:“一日两餐”有何来历?古代没有晚餐吗? - 天天要闻

我国古代没有晚饭,是因为夜晚大家不会进行活动,但到了现代社会,有了电灯,人们的活动时间得到了大量延长,自然是需要吃晚饭的,有的人甚至将晚饭作为一天当中最重要的第一顿饭,因为早饭和午饭吃的非常冲忙,无暇享用美食,只有晚上可以轻松的吃饭。

不过此时也有人提出,一天两餐才是最科学、健康的吃法,并鼓励在晚上六点后不要去进食,如果按照公务员朝九晚五的生活作息,这种饮食方式是没有问题的,但大部分人还是无法适应这种饮食方式,毕竟六点过后可能还要活动接近十个小时,怎么能不吃东西呢。

饮食文化的改变代表着生活状态的改变,随着社会加速,也只有晚饭才是可以随意享用的,有的年轻人甚至直接忽略掉了早饭,但不管怎么吃,最重要的还是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一夜之间,欧洲大变天 - 天天要闻

一夜之间,欧洲大变天

比利时首相辞职,法国总统马克龙解散议会,德国总理肖尔茨更是创下记录的惨败,如今整个欧洲都在右转。 今年是大选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会在今年投下关键一票,这也必将决定未来数年的世....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 天天要闻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园在来今雨轩举办深度人文对话活动“到公园去——从1914年到2024年”。国内著名文化学者、园林专家、京味作家和公园管理者就北京公园早期的功能与地位、北京公园的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来今雨轩讲堂于当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坛庙转向市民公园 中山公园开放有...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 天天要闻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端午节,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物,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一、粽子的起源据考证,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之前,那时它并非专为端午节而制,而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祖先的怀念...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 天天要闻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四川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其人口历史经历了很多变迁,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变迁事件:1. 史前时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区活动,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等。2. 古代:自秦汉之后,随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涝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长相对缓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