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他们的故事,就是香港与大陆,携手二十五年的缩影

2022年07月01日12:33:39 历史 1781


25年前的今天,是香港回归祖国母亲的日子!


“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

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

沧海变桑田 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

一次次呼唤你 我的1997年……”

或许,他们的故事,就是香港与大陆,携手二十五年的缩影 - 天天要闻


夏日的金紫荆广场,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巍然矗立。上面的碑文记述了25年前那个“回家”的不眠之夜:


“海内外各国嘉宾观礼者数千人,国旗区旗高扬,欢声雷动,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山海重辉,诚划时代之壮举也!”


百年沧桑尽,东方明珠归

从1997年7月1日到2022年7月1日,时光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与内地守望相助、携手并进,无数人为了从香港的回归,香港的发展,香港与祖国共繁荣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或许,他们的故事,就是香港与大陆,携手二十五年的缩影 - 天天要闻

“夙夜匪懈,鞠躬尽瘁”


这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对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作出重要贡献的鲁平先生的评价。


鲁平先生是亲历中英香港谈判和香港《基本法》起草的重要官员。他与英方谈判有理有节,力保香港财政储备,排除了英方对香港回归的障碍;他全力参与了《基本法》的起草和宣传工作,让港人乃至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有了信心。香港过渡前的工作,先生一直全程参与,对香港的平稳过渡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7年6月30日的晚上,鲁平先生身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整晚没有睡觉,见证了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


“我真的掉眼泪了,非常激动。我在港澳办十几年,天天就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先生在后来回忆时如是说。


香港回归同年的7月,先生卸任港澳办主任,开始淡出政坛。


在许多曾与鲁平先生共事的香港政界人士心里,他关心香港,一生有多达一半的时间参与香港回归事务,愿意听取港人意见,对香港回归的贡献不可磨灭。


2015年5月3日,鲁平先生在京逝世,享年88岁。


香港人民心里的“南丁格尔”

或许,他们的故事,就是香港与大陆,携手二十五年的缩影 - 天天要闻

“我要快点出院,回病房帮忙。”


这是谢婉雯曾说过的话。


2003年5月22日,香港特区政府以最高规格仪式为无私救人、英勇抗炎而殉职的谢婉雯举行葬礼,并称颂她为“香港的女儿”。那时的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说:“谢婉雯医生在帮助他人时表现出高度的专业精神和勇气,我相信全港市民都不会忘记她无私地奉献。”


2003年3月,SARS在香港爆发,人心惶惶。当时的香港屯门医院接收了三名SARS病人,但由于院内胸肺专科医生不足,谢婉雯自愿由内科病房转到SARS病房工作。当时情况危急,她甚至亲自为患有非典的病人插喉。


她深知与非典病人接触的过程须承担极大的风险,但仍然坚持为他们多次插喉,却也因此感染致命病毒。


2003年5月13日凌晨四点,谢婉雯因抢救无效而逝世。


一转眼,她已离去近二十年。也不知道人们还记不记得,这位属于香港的“南丁格尔”。


“家人有事,怎么能不帮手”

或许,他们的故事,就是香港与大陆,携手二十五年的缩影 - 天天要闻

“孩子和老师救出来了没?”


这是被压在重重瓦砾中的他,见到救援人员时的第一句也是人生最后一句话。


“还记得那个地动山摇的日子,是您舍生取义让我们在死亡的边缘挺起脊梁,是您把我们从死神手中拉出给予我们重生的机会。”


这是玉树大地震发生后,仁青措毛写下这如泣如诉的话语,感谢为救援她们而献出自己生命的香港志愿者,黄福荣。


黄福荣出生于1964,来自香港,本来是一名集装箱货车司机,2002年,他开始在中国内地做慈善工作。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不顾家人反对,赶往汶川,参与震后救援。


可是幸运,似乎并没有眷顾善良的他。2010年,在参与玉树地震救援时,本已逃离危险的他,在得知还有一位老师和两位学生被压在倒塌的瓦砾堆中后,不顾一切的再次冲进了孤儿院。没有想到,再次发生的余震,使摇摇欲坠的房屋坍塌,这一次,他没能及时地跑出来。


黄福荣是伟大的志愿者。他的故事,不仅仅感动着我们,更诉说着香港同胞与内地人民血脉相连、骨肉相亲的深情。


第2886号小行星“田家炳星

或许,他们的故事,就是香港与大陆,携手二十五年的缩影 - 天天要闻

“凭良心做人,问心无愧,如果能做到这样,就是快乐的最高标准,我只是人世间一粒小小的尘土”

——田家炳


1919年,田家炳出生于广东大埔的书香世家。早年在越南经商,后来移居香港创业。历经十载风雨,田家炳在香港创办的塑料厂、化工有限公司都成为了地赫赫有名的龙头企业,而他本人也成为了香港名副其实的“皮革大王”。


名利双收,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此后的半生都会过得无比顺遂,田家炳一开始也的确如此,但年少时未能继续学习的痛苦让他久久不能释怀,而人生几经波折,他心中深深爱着的,还是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田家炳开始了自己的慈善之路,这条路,他一走就是一辈子。

百亿富翁捐献教学楼,这不是一件稀罕事儿,但是田家炳和其他的百亿富翁们都不太一样,根据现有的数据来看,仅仅从九十时代到2009年,田家炳就在公益慈善这条道路上举行并援助了一千多个项目。


尤其是金融风暴后,为了兑现自己对大陆捐赠二十所学校的承诺,田家炳售卖了田家居住了将近四十年的房屋。在面对包括子女在内的众人的劝阻时,他说:“这个房子,留着是我们一家人住,但是卖了这个房子,我们可以捐二十所学校,这不比一个房子来的要更有意义吗?”


据统计,田家炳这一生共捐赠了323所学校。


2018年7月10日上午,田家炳老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9岁。


今天,在香港回归25周年的纪念时刻,香港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怀着对先辈的敬仰,铭记那些感人至深的精神,去创造,属于我们的,更好的明天。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