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特别报道丨“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一生都要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2022年07月01日11:16:09 历史 1261
七一特别报道丨“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一生都要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 天天要闻

周永开作先进事迹报告(达州市委组织部供图)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红色主题电影《周永开》,今年1月12日开机,2月11日杀青,计划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上映。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原型,便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四川省达州市离休纪检干部周永开。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终身,就是要到奋斗到你死的那一天!”今年94岁的周永开,至今仍在为党的事业奋斗。6月10日,周永开以特邀嘉宾身份,在川东北片区“传承红色基因·永远跟党走”红色典型巡讲活动中作事迹报告,让人深为感动。

周永开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新中国成立前,他冒着生命危险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恪尽职守推动地方发展、改善民生和生态建设,推动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周老革命”。

1945年入党

“党是我一生的追随”

“小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是共产党让我有书读。”周永开回忆,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在他的老家——原达县地区巴中县建了一所学校,名为化成小学。

这所学校的教师大多是来自延安和四川各地的地下党员。他们为贫苦学生捐赠学费,也让15岁的周永开实现了上学读书的梦想。在化成小学,周永开接受了进步思想的洗礼,红色的种子慢慢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1945年8月的一个夜晚,在巍巍青山的见证下,周永开举起右拳,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94岁的周永开,已有77年党龄。

七一特别报道丨“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一生都要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 天天要闻

周永开与青年党员在一起(达州市委组织部供图)

“党是我一生的追随。”入党后,周永开从事地下组织工作。党的地方组织快速壮大,引起了敌人的警觉,他们开始抓捕共产党员。周永开不屈不挠,1948年回到家乡担任中共地下党巴中县委书记,继续坚持斗争。

“我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理应知恩图报。”1995年,周永开在张爱萍将军的母校——现达州市通川区蒲家中学,自费建起“蒲家英烈园”,确立“热血”纪念日,设立“热血”奖励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1998年,周永开与当年川东北地下党老党员发起成立“共产主义奖学金”,至今已累计奖励师生1000余人。

纪检情怀深厚

“得罪少数人让大多数人满意”

周永开在原达县地委纪委书记一职上离休,有着深深的纪检情怀。

离休后,周永开偶尔会去达州市纪委第二办公区的廉政食堂就餐。一次,吃完午饭离开,见一个盘子里有不少剩菜,周永开立即停下来,提高嗓音批评:“贪污和浪费,是最大的犯罪!你们这样子是要不得的!”此后,每个餐桌上都放上了“浪费可耻”的警示牌。

“怕得罪人,是办不了案子的。”周永开曾当了4年零40天的纪委书记,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扳倒李作干”。这是当年轰动全国的要案。李作干是原达县地区罐头厂的厂长,从中央到省、地、县奖状有50多张。但这样一个人,却违法乱纪。

七一特别报道丨“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一生都要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 天天要闻

周永开给纪检干部讲党课(达州市纪委供图)

收到群众举报和上级要求后,原达县地区成立调查组进驻罐头厂,周永开任组长。“保护伞天天来阻拦。顶着极大压力把案情查清后,对他的处理又出现分歧。”周永开回忆,在多次党委会上,他拿出确切事实证据,证明李作干不仅违纪,而且违法。后来李作干被逮捕法办,罐头厂放了3天鞭炮。

“当纪委书记是党交给我的光荣任务,这个任务很考验人。”周永开说,虽然得罪少数人,但让大多数人满意,让党和人民满意,就行了。

为百姓造福

“为了子孙后代要保护好山林”

“莫砍树,不打猎,为了子孙后代要保护好山林。”离休后,周永开走遍达州万源花萼山11个乡镇30多个村,苦口婆心地向乡亲们宣传。花萼山,记录了周老离休后20多年的奋斗历程。

几十年前,花萼山被破坏严重:为了做木工活,村民来砍树;为了养牛种田,村民来放牧;为了补贴家用,村民来打猎……“周老革命,没办法,我们穷啊!”面对村民的诉苦,周永开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资助村民。他在山下租了一间茅草房,自费买了几万元的树苗栽种,还带领村民发展萼贝产业。

“共产党做事情,不是要叫你穷,而是要叫你富!”周老耐心说服群众。渐渐地,大家被他的行动感染了,跟着他一起护林、造林。20多年来,周永开护林4万余亩,种植林木1300余亩,带动村民自发造林上百亩,林业部门也在花萼山实施公益林项目。2007年,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建成后,周永开又一直琢磨着,如何依托绿水青山帮群众发展绿色经济。

“1995年,有段时间他三天两头找我们开会,商量发展产业。”时任官渡镇项家坪村文书的项尔方回忆。花萼山的野生萼贝品质一流,能否人工种植?周永开买来种子,找到项家坪村村民李如银:“老李,你先试种。我联系了一家中药材种植基地,你去学,成功了回来带大家一起种。”如今,项家坪村成立了萼贝专业合作社,年产值达上千万元。

不忘初心使命

“一生都要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举行,29名同志被授予“七一勋章”,周永开是其中之一。

“我今后只有用实际行动感谢党和人民。过去,我为党和人民做的事情还太少、太小,今后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一定听党话、跟党走、走到底!”周永开说,“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终身,就是要奋斗到你死的那一天!”

“小时候很少见到爷爷,只知道他做好事去了。长大后,看到乡亲们那么尊敬爷爷,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周永开的孙女周婧介绍,为正家风,周永开别出心裁设立“家魂奖”,在晚辈中间评优。“考试”内容只有一项,那就是“一年给群众做了多少好事”。

七一特别报道丨“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一生都要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 天天要闻

周永开为达州市纪检干部讲党课 曾业 摄

周靖说:“爷爷几十年来对党忠心耿耿,舍小家、为大家,艰苦朴素,几十年如一日,是我们后辈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精神,践行爷爷‘听党话、跟党走、永远感党恩’的座右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一切。”

“一生都要做合格的共产党员。”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周永开常说:“我们要做到对党忠诚、清正廉洁、敢于担当……”有一次病重,周永开口头立遗嘱:不开追悼会,不通知亲友,不要立坟立碑,“在家乡的山上种棵树,用我的骨灰做肥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 天天要闻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端午节,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物,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一、粽子的起源据考证,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之前,那时它并非专为端午节而制,而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祖先的怀念...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 天天要闻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四川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其人口历史经历了很多变迁,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变迁事件:1. 史前时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区活动,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等。2. 古代:自秦汉之后,随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涝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长相对缓慢,人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 天天要闻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在北宋的扬州府有一个叫谢洪的小地主,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在乡下的县城里也算是一个小土豪。谢洪有一个族兄叫谢海,二人关系不错。谢海有一个情人贾氏,而且还是有夫之妇,二人暗中勾搭成奸,这个妇人长的很漂亮,尤其那事让谢海十分迷恋,谢海常常在谢洪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 天天要闻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一桩晚清科场案揭示的清代科举FuBai现象前言科举制度是东方大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选拔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其中清代科举制度更是严格而庞大,也是东方大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在这个看似公平而公正的制度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Nei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