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生:越南南部游记(三十八)补记——东岭故居访“莫玖”

2022年07月01日07:27:29 历史 1300

盛夏时节,应朋友邀,与舒明、维民去广西玉林。玉林古郡为汉武帝命名的岭南九郡之一,与交趾三郡同。夜翻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先生主编的《世界通史》一书,其近代史部分谈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有如下记载:“雷州人莫玖先投柬埔寨,后入越南,在沿海荒凉地方聚众开垦,建立了河仙城,成为南圻重要港口。莫玖父子相继在广南王下任总兵……”

1984年雷州正在着手编写《雷州地方志》,其负责人王增权于同年11月1日写信给周一良,说:我们认为,名上《世界通史》的人物不是一般人物,拟对莫玖进行研究,但我们苦于手头缺乏资料,究竟这位雷州人莫玖“何许人也”?周一良于当年12月出差回到北京,见王增权信后即于12月13日复信:“雷州人莫玖到越南并任职河仙事,见于越南人用汉文所写历史《大南实录》,特此相告。”《大南实录》是越南阮朝时期最重要的一本官修史书,其史料上的真实性应该是值得信任的。

恰三月曾去越南河仙,见莫公祠、莫家墓园及府衙遗址,曾为莫氏三代在河仙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震惊。当时就想返国后当去莫氏故里一游。由广州至雷州仅四五百公里,可还夙愿。由玉林返回广州后不久便急匆匆赶往雷州。

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与海南岛隔海相望。半岛上的徐闻港(现称海安港),自秦汉以来就是去海南、安南以至南洋的主要港口。莫玫故乡雷州市白沙镇东岭村位于半岛腹地,北距雷州府城5公里,南临海安港不足40公里,村东、西两侧不远处均有渔港,交通十分便利。

孙新生:越南南部游记(三十八)补记——东岭故居访“莫玖” - 天天要闻

莫氏宗祠

我们由高速公路雷州口出站,在朋友小刘的引导下,先到白沙镇,再向西行约2公里,过两个村,折向南,再行1公里乡间公路,抵东岭村。

村外地势平坦,稻田纵横相连,显得十分开阔。村南临南渡河,支流九曲港河环村绕行,水流缓慢,终年不涸,明清时期就是水上运输的重要港道,现为东岭和周围数村排灌之用。村北、西地势呈起伏状,村北坡名飞鹅山,由南向北延伸,四个坡岗相连,达三四里路。此地树木茂盛,结荫纳气,适宜旱作、绿化或墓葬所用。村庄就建在坡下。

如此气势不凡之地,为雷州莫氏开基祖莫与所抉择。

莫与公,祖籍福建,生于元朝宪宗四年(1255年),元延祐年间中进士(1314年),官居元中直都御史,后因忠言直谏逆鳞,于1321年被元英宗贬雷州,为“府衙经历”,可谓命运多舛。

莫与在雷州任职时忠于职守,施舍百姓,做了很多善事。他原在城内三元塔东边岭定居,一天梦见一只天鹅带着他向西飞行,见一石榴园,风景秀丽,便落下,莫与也遂择此地建村,并将此地命名为东岭村,以纪念其来雷州的始住处。

我们在村口见到村长莫文海。他身材壮颀,好客、健谈,40多岁,透着成熟男子的气息。他说,雷州莫氏家族于14世纪开基以来,已达二十多代,我是二十三世裔孙,全氏族人口近5万人,多居住在东岭村及四周村落,还有6000多人移民海外,以柬埔寨、越南、泰国居多。东岭村人口均为莫氏子孙,有4500多人,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出外上学、务工或搬到县城和湛江居住,长期留守者不足2000人。

东岭村分老村和新村两部分。老村居内里,环村而建的则为新村,大多是新建的二层楼房。村长带我们到老村参观。沿着500多米长、用青石板铺就的古巷行走,明清时代的古民居鳞次栉比,依次排开。

这些古色古香的民居,与福建的“闽南大厝”样式相似,红瓦搭顶,青砖砌墙,砖木结构,重檐挠角,多有装饰。虽经数百年沧桑风雨侵蚀,但这些四合院似的组合院落,仍然保存良好,不失昔日的气派与富华。不仅屋檐、顶角的灰塑图形清晰可辨,而且墙壁上的花草人物和如意纹的彩绘依旧色彩斑斓。尤为难得的是古村落四周建有防御匪盗的军事设施,闸门、炮楼、碉堡、炮台错落有致,浑然一体。莫村长说:“保存良好的古民居还有20座,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大多仍有人居住。”

老村正南为莫氏宗祠。祠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宽20多米,纵深60多米,为四开间四合院式布局。院前原立有牌坊,上有明朝礼部尚书王弘海题“源远流芳”和雷州俊彦柯时复题“奕世衣冠”两块匾额。牌坊后竖有8块石碑,分别刻有本村在明万历年之前考取功名的族人的名字和资料;幸运的是,牌楼被毁时,匾额与碑均被族人收藏,未曾丢失。待重修时仍可镶嵌。

孙新生:越南南部游记(三十八)补记——东岭故居访“莫玖” - 天天要闻

保存下来的“源远流芳”碑


孙新生:越南南部游记(三十八)补记——东岭故居访“莫玖” - 天天要闻

祠堂主体结构已修整完毕

祠堂主体结构已修整完毕,正在粉刷、油漆。五开间的堂面显得开阔,庄重大气;二进堂为魁星楼,于堂房顶部架起,造型奇特;后进大厅为铁力木大柱撑起,抬梁式梁架结构,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祠堂以结构严谨,场面宏大闻名于粤西,明清之际多次作为雷州府或海康县的科举考场。

孙新生:越南南部游记(三十八)补记——东岭故居访“莫玖” - 天天要闻

雷麦陈三殿宫

东岭村“莫氏祠堂”为整个雷州地区的莫氏宗族的主祠堂,始建于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该祠堂的过人之处在于整个祠堂的主要构件是从福建陆海联运而来,可谓匠心独运,也可以想象莫氏宗族的决心之大,凝聚力之强。当时本村举人莫卿任福建漳州府长泰县知县期间,按照该县县衙实样进行设计,将建筑祠堂所需的铁力木质梁、桁、柱和石栏、石碑等材料,均在福建实件制成成品,再监运漳州月港,乘海船过南海,经北部湾运抵雷州海安,在村里安装、造就。

东岭村历史悠久,尚文崇礼,人才辈出,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村庄。据《莫氏族谱》以及雷州志、《粤大记》记载,东岭村自元朝至清朝期间,所出进士、举人、贡生等贤人能士30多人,而其中授职八品以上者20多人。这种文风显盛的情况,对于一个位于偏僻荒蛮之地的山乡村庄而言确属不易,即便是放在珠江三角洲这样发达之地,取得如此“奕世衣冠”的成绩亦属罕见。除开基祖莫与公之外,历史上名声显赫之莫氏裔孙当推十二世的莫天赋与十四世的莫玖两人。

先说莫天赋。该公为明嘉靖年间进士,初任福建莆田知县,任职期间,在莆田涵江口会同名将戚继光联手抗倭,取得辉煌战果,莆田人民为纪念戚继光、莫天赋的不世功劳建起神庙,将两位英雄塑像同坐此庙常年奉祀。后莫因功升云南大理府知府,敢于任事,爱民抚夷,曾开放国库救济少数民族的灾民;舒平冤事,将前任知府无故收监的民众全部平反释放;发展生产,注重文教,是云南历史上的有名的循吏之一。万历年间升任广西右江兵备道,镇守南疆七年,政声煊赫,被朝廷封为“登状元”,离职时,广西百姓从百色至玉林、博白沿途排设水果、茶水相送,并在百色建莫天赋庙。后在赴任南京刑部侍郎任上,莫天赋顺路回家探望父母,染病逝于雷州。

再说大名鼎鼎的莫玖。文海村长说,玖公与天赋公同属东岭莫氏六支房,从辈分讲玖公是天赋公的本房裔孙。天赋公的亲弟弟莫天然号“报富”,是恩例冠带儒官,善于经商,勤劳致富,为当时广东八富之一。这两人均对莫玖产生重要影响。玖公自幼天资聪慧,虽战乱致家贫,无暇读书,但敢于任事,素有大志,少年时即为白沙一带的抗清英雄。

孙新生:越南南部游记(三十八)补记——东岭故居访“莫玖” - 天天要闻

雷祖祠(胡维民摄)

文海还说,莫玖的父亲莫仕平,也是当地一位名人。莫家与明末遗臣陈上川是亲家。玖公生一男,即莫天赐,又一女,名金定,女嫁与陈上川总兵之子陈大定。

我问:“史书上对莫玖去真腊(今柬埔寨)的时间有多种说法,一说1671年,一说1680年。你们认为是哪一年?”文海答:“据村上老人回忆,玖公下南洋应在陈上川去广南之后,而史料记载1679年陈上川与杨迪秋率高、雷、钦三千子弟去广南,广南王嘉褒忠勇,准许他们开发水真腊(今越南南方)一带。既然玖公南下是受陈、杨二位总兵启发所采取的行为,逻辑上推理为1680年是可信的。”

我认为,南下举动还涉及到莫玖下南洋的动机,也可反证莫玖南下时间。陈上川1642年在广东肇庆上府学,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岭南诸大臣支持下成立抗清永历小朝廷。陈参与了永历政权抗清斗争;1662年,郑成功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建立明朝政权,任命支持抗清的陈上川为高、廉、雷三州总兵。陈后曾率部驾船奔袭钦州,打败尾随的清兵,占据了钦州湾,并不时巡航南海,出入东京湾、广南和高棉之港口,还配合过打着“复明”旗号的吴三桂部在两广的军事行动。

1679年“三藩之乱”平定后,陈上川见反清复明无望,便与龙门总兵杨彦迪一起转赴安南。莫玖很小就参加了义兵抗清的行动,并成为白沙一带的头领。1679年平定三藩是个转折点。此后反清活动渐次荡平。莫玖于第二年,继陈、杨二总兵之后尘,“因不堪胡虏侵扰之乱”,率族人“越海南投真腊国为客”,可视为既是忠良失利后的无奈之举,也是保持气节、另辟新途的聪明转寰。

越南朝代与中国朝代对照表

越南朝代

存在时间

中国朝代

丁朝

968-980年

北宋

前黎朝

980-1009年

太平兴国六年

李朝

1010-1225年

北宋

陈朝

1225-1400年

南宋、元、明朝

胡朝

1400-1407年

明朝

后黎朝

1428-1778年

明朝、清朝

莫朝

1527-1593年

后黎朝郑主

1593-1787年

后黎朝阮主

1558-1778年

西山朝

1789-1802年

清朝

阮朝

1802-1945年

清朝

备注:1. 中国在交趾(交州、安南)地区治理时间长达1182年,即公元前214年—公元968年,越南史称这段历史为“北属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五段:象郡南越国、两汉时期(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东吴至两晋南朝时期的交州,以及隋唐时期的安南。

2. 法国殖民时期为1884-1945年,其间日本曾于1940-1945年对越南实行占领。

3. 1945年9月2日越南北方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7月2日南北方统一,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4. 1954-1975年,越南南方又称越南共和国,分为法治和美治时期。


孙新生:越南南部游记(三十八)补记——东岭故居访“莫玖” - 天天要闻

作者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央工作会议速记资料、1935年的结婚证……这些珍贵档案亮相 - 天天要闻

中央工作会议速记资料、1935年的结婚证……这些珍贵档案亮相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档,一份档案就是一份历史记忆。今年6月9日是第17个“国际档案日”,6月5日下午,“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2024年嘉定区“国际档案日”暨档案地方志文化宣传月主题活动在嘉定区档案馆新馆举行,吸引20多位市民走进档案馆,开启一场奇妙的档案文化体验之旅。“活”档案,讲“活”历史“周总理主持日常...
一夜之间,欧洲大变天 - 天天要闻

一夜之间,欧洲大变天

比利时首相辞职,法国总统马克龙解散议会,德国总理肖尔茨更是创下记录的惨败,如今整个欧洲都在右转。 今年是大选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会在今年投下关键一票,这也必将决定未来数年的世....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 天天要闻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园在来今雨轩举办深度人文对话活动“到公园去——从1914年到2024年”。国内著名文化学者、园林专家、京味作家和公园管理者就北京公园早期的功能与地位、北京公园的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来今雨轩讲堂于当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坛庙转向市民公园 中山公园开放有...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 天天要闻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端午节,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物,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一、粽子的起源据考证,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之前,那时它并非专为端午节而制,而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祖先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