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清政府结束科举制度1905年:这套制度曾领先世界1000多年

2019年12月06日09:15:19 历史 1365


12月6日清政府结束科举制度1905年:这套制度曾领先世界1000多年 - 天天要闻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历史上的今天,跟着萨沙每天学半分钟历史。

12月6日清政府结束科举制度1905年:这套制度曾领先世界1000多年

12月6日清政府结束科举制度1905年:这套制度曾领先世界1000多年 - 天天要闻


科举制度在中国长达1000多年时间,曾经是国家的根本制度。

可以这么说,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特色之一,最大程度保持了王朝的稳定。

科举制度最重要的意义,是为底层平民提供了一个到高层的通道。

即便是《儒林外史》中周进、范进那种落魄的底层书生,也有机会飞黄腾达。

书中的周进本来是底层的底层,连最普通的乡民也能讥讽他、挤兑他。

他落魄到六十多岁的年龄,还要去为小舅子(一个普通的商人)记账。记账这种事只要会写字,阿猫阿狗都能干,收入也就是糊口而已。大家注意,周进比范进还要惨。范进50多岁没当成秀才,好歹还有老婆,有个家。周进连个家也没有,孤身一人。

不过,周进中举以后就完全不同,后来成为国子监司业品,正六品。如果不是周进年龄太大,还是有机会继续往上升的。相比之前地位,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了。

12月6日清政府结束科举制度1905年:这套制度曾领先世界1000多年 - 天天要闻

如果说这是小说,真实历史又怎么样呢?

差不多吧。

比如林则徐,他的父亲是教书先生,母亲是普通家庭妇女,也属于社会地底层。

历史记载:家里人口众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无以为继。林母陈帙瞒住丈夫,偷偷以女红这项手艺帮补家计,才能维持家庭生活。

林则徐生在这样一个底层家庭,后来却能成为一品大员,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

在欧洲那种世袭制度下,林则徐这种人是不可能出现的。

12月6日清政府结束科举制度1905年:这套制度曾领先世界1000多年 - 天天要闻

科举开始以隋代。在秦汉之前,中国直接采用世袭制度。也就是满清时期的八大铁帽子王那种,老子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阶级完全固化,底层平民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在很多战争中,当兵的出工不出力,谁都不愿意为了贵族之流拼命。同时,由于职务都是世袭,很多酒囊饭袋占据高位,这就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后来商鞅搞了变法,允许底层平民有机会通过战功,成为至少中产阶级甚至高层。这种改变根本制度的变法,让秦国迅速强大,也导致商鞅自己的完蛋。

汉代开始,中国逐步采用举荐制度,就是所谓举孝廉。

12月6日清政府结束科举制度1905年:这套制度曾领先世界1000多年 - 天天要闻

举孝廉就是推荐地方的贤才进入政府工作。

大家一样就能看出问题来?首先,以什么标准确定人才,真的只要孝廉就可以吗?

另外,这种推荐百分之百会有舞弊现象。

为什么今天中国大学不敢随便开放自主招生?开放了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贪腐现象,把有钱人的孩子都招进来。

举荐制度的结果是,大部分举荐的人才都是门阀、贵族集团分子,同老百姓无关,社会阶层还是固化的。

所以那个年代,所有人对于出生非常重视。

大家还记得《三国演义》里面,刘备明明救了董卓的性命。

但刘备说自己是平民,没有官职,董卓立即不正眼看他。

这种阶级固化永无出头之日,引起了连续不断的叛乱,也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从隋代开始的科举,在当年绝对是世界最先进的。

正常来说,文章写得好虽不见得就是人才,至少能够看出这个人的思维水平和智商。

这两点比较高,其他的技能可以后来慢慢学习。

大家注意推行科举的宋明清内部都是比较稳固的。以宋代为例,无论南宋北宋国内并没有连绵不断的内战叛乱,主要就是阶级矛盾有所缓解。

12月6日清政府结束科举制度1905年:这套制度曾领先世界1000多年 - 天天要闻

可惜,科举制度逐步就变味落后的东西。

八股出现以后,科举就更为落后。

科举考试,逐步演变为有条件长期准备考试的人(通常不是底层平民)。同时,采用八股文的形式虽容易阅卷,也相对公平,却未必能够找到人才。

八股文更像一种文字游戏,一些不通世务的书呆子也可以写的很好。

相反,诸如左宗棠这种栋梁之才,却始终写不好八股文。

另外,由于八股文除了考试以外,在现实生活中没什么用处。

而科举考试的晋级率往往是几十分之一,淘汰率极高,造成了一大批学渣。诸如洪秀全之流备考10多年,却无法依靠科举做官,只能以教书为生,糊口都很困难,成为社会的废物,注定一生潦倒。而洪秀全不愿意做这个废物,于是就有了太平天国。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
成汤:旷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闻

成汤:旷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个延续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开国君主必定上膺天命,获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续数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顺民心,得到了民众拥护的正当性。而真正赢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后代的文献中,成汤被描绘成一位体恤民众、宽
二战胜利80周年 走进纳粹德国投降的历史现场 - 天天要闻

二战胜利80周年 走进纳粹德国投降的历史现场

1945年5月8日24时,法西斯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开始生效时,由于时差原因,地处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国还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于柏林以东的苏联等国,已经是5月9日。因此欧洲各国将5....
中国历史上三个最成功的商人,最后都散尽家财,无一得到善终 - 天天要闻

中国历史上三个最成功的商人,最后都散尽家财,无一得到善终

中国历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尽家财且未得善终的情况,以下列举三位比较典型的: 吕不韦: 生平事迹:战国末年卫国商人,他以“奇货可居”闻名,通过扶持秦异人(后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国丞相,权倾一时。在执政期间,他组织编
【史志论坛】以彭州市为例浅谈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 ‖程爽 - 天天要闻

【史志论坛】以彭州市为例浅谈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 ‖程爽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本文载《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志硕果以彭州市为例浅谈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民族文脉的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方志部门作为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主要部门,在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