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荣获者柴云振之84

2021年09月14日18:23:05 历史 1674


七一勋章荣获者柴云振之84 - 天天要闻

六.扬名之后

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一旦成名,就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有的人出名之后,就躲在一得之功上,不想再有什么作为了,从此消声匿迹,成为过眼烟云,有的人成为名人后,戒骄戒躁,仍一如既往,继续向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

曾埋名33年的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获得了英雄的荣誉,成为人们敬仰和学习的人物后,他的许多言论和行动更令人敬佩。

不能向党伸手

1984年10月,柴云振被部队找到。一个向英雄学习的活动在岳池全县蓬勃地开展了起来。于是请他去作报告,讲传统的单位和地区多了。他走到哪里,那里就迎来亲切的问候,诚挚的赞叹,尊敬的目光。

记者的采访,令人眼花的闪光灯,摄像机的镜头,纷至杳来,大小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报道英雄的业绩和传奇性的经历,刊出平凡而伟大的身影,反映出他走过的传奇足迹······

在开展向英雄学习的过程中,抱着各种不同目的的人也纷纷向他涌来。

柴云振既然是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了,妻子儿女亲朋好友自然想沾点光,一些想在他身上打点主意的人 ,也寻机而来。

记得还在部队的时候,柴云振整天被一些单位、机关、部队请去作报告,忙得白日无空,晚上也要与准备次日去作传统教育的单位负责人商讨要讲的内容,这引起了护送而来的儿子不满:“你不要一头光去讲你那个英雄,到处去作报告,你更要考虑我们自己的具体问题如何处理。”柴云振摇晃着干瘦的身子,那长条脸阴云密布,说:“我去考虑什么?我们的问题要组织来安排,我是共产党员,不能不顾影响地去提一些特殊要求,我不能向党伸手。”儿子憋着一股气说:“那我们的事你就不管了啊?”

柴云振浓眉一挑:“我怎么管?我是英雄,就该特殊一点?”

儿子这时再也忍不住了,将几天来憋在心中的气,一阵连珠炮似的向父亲轰来,“你现在是英雄了,你的问题解决了,你就不管我们了。不管就不管!我也不管哪一个!”说罢,背起背包“呯”地关上住地房门,边哭边跑了。

柴云振气得浑身发抖。

他撵了出去,拦住儿子:“你这样作影响好坏啊!”柴云振痛心疾首。

“爸!我跟到你不但没得到好处。过去,我······我······”儿子委屈地泪流满面。

是呀!他过去当干部几十年,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不但不像有的干部那样,把家庭搞得好好的,妻子儿女也沾光,反而还连累了孩子们呢!他虽然对党对人民无愧,可在对待儿女、妻室方面,却没有尽到父亲、丈夫的责任。一阵内疚,涌上柴云振的心头。那一件件往事,他怎不记得呢?

1952年4月,抗美援朝战争正在紧张的阶段,柴云振在内蒙古包头后方医院伤愈后,他留恋部队,怀念战友,多想返回部队,与亲密战友一同战斗,去杀敌立功,可自己已经受伤,同时远离战场,有关部门安排退伍,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切要服从组织安排,所以只好带着三等乙级残废证和代替安家费的500公斤大米领取凭条,返回故里,投入农业生产。

当时,他的战功显赫 ,志愿军政治部给他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他是志愿军中早期为数甚少的特等功臣之一,在军中赫赫有名,他的英雄事迹鼓舞着战士们。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同期立功的战斗英雄崔建国、刘兴文等人,被邀请回国观礼,作报告,被毛泽东主席接见,备受殊荣,而战功显赫的柴云振,一时在军内也成为大家敬仰的人物,可他自己却不知道,被埋名在家乡农村,但他仍努力工作,任劳任怨,以搞好生产,做好抗美援朝的实际行动支援战友,保家卫国。同年10月与刘传琼结婚,被选为大佛乡乡长。他把家庭一切事务交给了妻子,尽心尽力为群众谋福利。1954年组织上又安排他务农,他回到农村本可照顾家庭,但他的心都用在建设家乡上去了。他带头在全区内第一个成立了生产合作社,挑起了社主任的担子,日夜奔走在各个院坝,劳动在田间地头。1958年调到华蓥山去参加钢铁大会战,负责组织炼焦煤,任石灰厂长领导烧石灰,他与工人一起干得很出色,几个月也没有回过一次家。1959年又回乡当队长,他顶着浮夸风、瞎指挥、实实在在组织群众搞生产,虽被当成“右倾”批判斗争,可社员没有受大害,常常忙到深夜,有时吃饭时妻子还找不到他的人影。1960年后相继调任岳池县罗渡公社兽防站长,岳池县罗渡、新民公社党委副书记,他发动与组织群众,搞生产自救,多少次路过家门而未回,后因多划了一点责任地,又指责了罗渡区委个别负责人报假数字搞瞎指挥的错误,而遭到报复,挨斗受批,被宣布撤职下放,整回农村。他卷起被盖就回乡当了农民。被社员选为记分员,他也乐意干,不久又被选为队长、大队长。他带领群众战胜灾荒,无暇顾及家庭。“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参加派性斗争,引起两派不满,把他打成“走资派”,进行批斗,取消残疾医疗补助费,长子柴兵荣,连续三年体验合格,而被卡住不让去当兵,可他仍教育妻子儿女,要正确对待,他继续为大家操心办事。他当干部5上5下,都是高兴地上,毫无怨言地下。他把精力全用在工作上,家中的事,全由妻子、儿女们承担。他的妻子、儿女,没有得到一个丈夫、父亲的关心和爱护。柴云振虽然心感内疚,可他几十年逐渐增强的党性观念,使他的心情释然了,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过去在重重困难之下,都不曾向组织开口伸手。现在一切情况都好了,能向组织开口、伸手吗?”他耐心说服儿子,听从组织安排。

儿子的思想问题尚未解决好,回到家中女儿也来凑热闹,要他向组织提出农转非,并安排工作。

邻近一位老大爷来到他家,用手摸着金光闪闪的勋章说:“柴云振啊,就凭这个,也能让你的儿女搬到城头享你的福啊!”

站在一旁的大儿子柴兵荣和小儿子柴青,不禁喜形于色,高兴得有点手舞足蹈起来,柴云振看在眼中,急在心里,顿时满脸愁云密布,双唇紧锁。老大爷见了,以为自己的话刺伤了对方,不安地说:“哎呀,树老心空,人老癫懂,你看我说话······嘿嘿,你莫往心里记。”边说就边感无趣地向外走。

柴云振见老人高兴而来,扫兴而去,才从心情沉重的烦躁中醒悟过来,撵出门去,向老人道歉:”你莫走,耍一阵抽抽烟再走吧!”

望到老人离去的背影,柴云振想到几天来家人对他的纠缠,在心中警告自己:柴云振啊柴云振,你现在虽是英雄了,可仍然是当年的柴云振,绝不能把党和人民给你的荣誉作为个人捞取私利的本钱。在湖北孝感时,部队首长曾多次问他有什么要求和困难,他都只字未提。他心想,自己比起那些长眠地下的战友,我什么都有了。回到四川,成都军区首长接见他时,提出把他的二儿子柴刚从西藏边防部队调回四川,以便照顾家庭,他婉言谢绝了。现在儿女们提出要求,能为满足他们而向组织开口吗?

夜阑人静,客人都走了,柴云振把一家人叫到身边,开了个小小家庭会。他对家人说:“我这个旧社会的苦长工,假若不是党救我,哪有幸福的今天?不是党和人民的培养,我哪能成为英雄?如今有党的富民政策,只要我们好好干,农村同样有前途 。”他从旧社会说到新社会,从文革的破坏讲到端正党风。最后激动地说:“我是一个老党员,乡亲们都眼睁睁地看到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可不是我们党的作风啊!给党组织提这样那样的要求,只会给党抹黑,我们决不能干!”

柴云振的话,把家人说得羞愧难言,他们明白,几十年来,柴云振不争功,不求名,不逐利,默默无闻地工作和生活,从没向党伸过手,没给政府找一点麻烦。前几年落实政策,有人劝他向上面反映,要求落实他的公社干部问题,他想自己已经老了,落实去当干部也不称职,他摇摇头,表示不肯去。有人又说,落实了干部政策,很快就到退休年龄,可办理退休手续,像那些退休干部一样,什么事情也不做,每月照样可领几十块钱的退休工资。柴云振对劝导的人讲,我只当了几年干部,之后这么多年没有继续再当干部,不做干部工作,叫我去领干部的退休工资,用起来心里也不安逸。算了,算了,我不去给别人找麻烦,还是当我的农民好。”

柴云振被部队找到后,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他极为关心,按照政策作出较好的处理,经有关部门批准,在生活上给柴云振18级离休干部待遇,妻子农转非,安排了最小的儿子柴青工作,以便英雄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经过柴云振教育,大儿子和女儿都表示,安心农村劳动,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再不要求父亲去为难当地党和政府,帮他们转户口了。二儿子也表示,不再因工作地方不称心找爸爸去说工作调动的事。

那些认识的朋友和不认识的陌生人,也为着各自的目的纷纷登门,有的为增加待遇,说是只找他这一次,有的是为了落实政策,向他痛哭流涕,有的为子女转户口,调动工作,表示不忘他的恩德等等,他们说:“老英雄只要去帮我说一句话,我的问题就解决了!就凭你这块牌子,谁还能说个‘不’字吗?我求求你呀老英雄!”柴云振对要求合理的,乐意去相助,而对那些无理要求的,则耐心解释。

1984年底,他刚从部队返回不久,合川肖家场有一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伤的伤残退伍军人,提着一只大红公鸡来到了柴云振家,进门就双膝跪下了:“老战友,我今天来麻烦你了,求求你千万为我帮一个忙!”

柴云振被他的这一举动吓了一跳,忙扶起他说:“不要这样!不要这样!快起来!”并安凳子,倒荼,热情接待。叫妻子马上做饭,招待这位从未见过面的“战友”。

来人在吃饭时吐露来意,他的残废军人定期补助不够开支,请柴云振为他出据证明,并去有关部门说情,要求提高残废补助金,柴云振也和对待一切找他的人一样,荼、饭之中,畅谈战场上的龙门阵:“老战友哇,我参加过许多战斗,打了那么多仗,横渡长江、解放两广、西南打土匪,在朝鲜战场,战友用生命换来了成功。我们的功劳中,大部分是牺牲了的战友们的,我们的荣誉证上,染满了战友的鲜血。如果不是战友的牺牲,我们能活到现在么?我遇到想不通的事,只要一想到‘光荣’了的战友,就想通了。因为我还活着,无论如何都比他们强,再大不顺心的事也就无所谓了!”一席肺腑之言,使对方大受启发,鸡啄米似的点头:“你说得对!你说得对啊!”

来人思想通畅了,因嫌残疾补助金太低而不满的情绪有所消除了:“好!老英雄,我回去了,比起你来,嘿嘿,我······”他深感自愧。

来人要走了,柴云振提着他的大公鸡送了一程又一程:“老战友,今后欢迎你常来呀!有些事摆一摆龙门阵,思想的疙瘩就解开了,为人嘛,凡是要想开些!”

两双握过枪杆的手,紧紧地,紧紧地握别。

来人提起他的大红公鸡,周身发热,他走了好一段路才转过身来,见柴云振还站在大石坝那小山梁上向他挥手,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促使他急速返身,快步而回。“喔喔喔!”公鸡一声鸣叫,使他猛地醒过神来,死死地按住鸡头,怕它再叫:“好难为情啊!”(待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闻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从八道湾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交恶的原因。鲁迅兄弟交恶,是从三兄弟合资买入北京八道湾胡同的三进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开始的。当初买房的钱3500大洋,是大哥鲁迅出了大头,家里的开支也是以鲁迅的薪资为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蒋志格 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寻崩,葬祭如亲王礼。免襄王亲来朝贺。 按《明大政纪》: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皇后汪氏复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