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县河边村阎锡山故居
实际阎锡山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并不是在河边村度过。阎锡山1900年,17岁就开始跑到太原讨生活,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成为山西都督,一直到1949四月离开山西,在太原生活了40年以上,而这个阶段,是他主政山西,独揽军政大权,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那他在太原的故居究竟在哪里?从官方资料看,在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三号,有一个阎氏故居,也叫阎氏家宅。是一个有东西两座小洋楼的院子,常年绿荫覆盖,非常幽静。墙上两块铭牌,一块写着阎氏家宅,一块写着阎氏故居。
有点奇怪, 为什么不写阎锡山故居?究竟这所院子是不是阎锡山及家人的住宅。根据官方的宣传介绍,这两座小洋楼建于1916年,是阎锡山为其家属所建,但并未指出,究竟是他的那位家人居住于此。也没说清,阎锡山本人是否在这里住。
官方宣传资料
那这个小院子,究竟算不算阎锡山故居,我在南华门附近寻访了几位了解这里历史的老人,收获了一些不一样的信息。
最多的信息,来自一位姓罗的大姐,今年60岁,1978年高考大学生,丈夫是英国人,后旅居英国多年,现在回到南华门东四条一号院子居住,那里是她外公的祖宅。罗大姐的母亲生于1915年,45岁才有的她,有八个兄妹,她最小,从小听母亲讲巷子里邻居间的故事,是这条巷子变迁的见证人。
她告诉我,这条巷子原一共有五处院子,都很讲究,都有些来头。
入口第一个院子,是一个两进四合院,非常精美,不亚于隔壁小洋楼,当年还有假山喷泉。阎锡山大太太徐竹青常住,这样讲的话,这所院子应该算是阎锡山故居。可惜,在2005年被拆除,修建了现在的省作协干部宿舍楼,据说当时,还是连夜强拆的。
二进四合院原址上盖的作协干部楼
第二个院子,就是如今挂牌阎氏家宅,东西两座绿树常荫的小洋楼,它的主人叫阎速先,是阎锡山的侄子。有一种说法,阎速先是做五金生意的;还有一种说法,阎速先跟随阎锡山在军队供职。但有一个统一说法,阎速先90年代还回来过,想要讨回自己的房子。
这个院子门牌南华门东四条三号,据罗大姐说,搞错了,她们家的院子才是3号。无论从里往外,还是从外往里,他们家都在三号。
阎家老宅
阎家老宅
阎家老宅西楼
东楼
第三个院子,现在是个幼儿园,原来的主人,就是罗大姐的外公,曾静沂,解放前,曾做过阎锡山无线电台台长,某战役总指挥,后来与梁化之产生矛盾,投奔民主党派,解放后,又捐出晋华纺机股份等很多资产,这个院子得以以私产保留下来,留给了她的三个舅舅。
曾静沂老宅
曾静沂老宅
第四个院子的主人叫边庭甘(音,字不一定正确),职务好像是阎锡山的军需处长。据说当年家里很奢华,先进,厨具灶具都是在进口武器时,从德国买回来的。可惜在上世纪80年代,被拆除,盖了现在的宿舍楼。
边庭甘老宅原址上建的宿舍
最里边的院子,也是第五个院子,主人叫贾立山,也是在军队供职,职务不详,但肯定不是等闲之辈。也在几十年前被拆除了,现在是山西省作协几幢家属楼。
短短不过百年,当年的南华门东四条早已面目全非。
谈及山西历史,阎锡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他在太原的工作生活长达40年,一定留下很多生活印记,他在太原的生活起居究竟在哪儿?他的太原故居究竟在哪里,不应该短短不足百年,就找不到了。
假若南华门东四条第一个院子,是阎锡山故居的话,那2005年拆掉它们,为自己建了宿舍楼的作协领导们,罪过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