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2021年08月13日05:03:03 历史 1552

引言

在进入21世纪的第21个年头,我党终于迎来了100周年的庆典。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延续,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

当然,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下,党内也出现了许多叛徒,这也一度为我党带来巨大创伤,而最为严重的一次伤害,莫过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作为建党时期就存在的老人,在我党的紧要关头,张国焘没有选择坚持到底,反而想要分裂出去,另立山头。他究竟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而毛主席逝世之后,他已经身处加拿大,他的一番评价为何让人感到唏嘘?这其中的恩恩怨怨有着怎样的关系?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这位功臣与叛徒合二为一的人物——张国焘。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1. 少有大志,张国焘责任重大

1976年,是一个沉重的年份,在这一年里,中国人失去了伟大领袖毛泽东。这个一生要强,绝不服输,将中华民族带出苦难的伟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不久,《伦敦日报》的记者专程赶到加拿大,他此行采访的对象便是张国焘。

这个曾经给党带来巨大伤害的人,如今已是风烛残年,因为中风,他变得口齿不清。在谈到毛泽东的去世,张国焘一时之间感慨万千,说道:我们的时代过去了。当记者问他如何评价毛泽东时,他的一番话,却又令人感到无奈。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张国焘是什么人?他说了什么?为何会有记者在意他的看法,又为何远居加拿大,难回故土?这一切,要从头说起。

甲午战争结束不久,张国焘出生在江西省萍乡市的山明村,虽然生逢乱世,但是张国焘的运气不错。山明村地处偏远,又在山区,但是当地采矿业、造纸业发达,贸易往来较多,再加上张国焘祖上的积累,张氏家族在当地成了一个很有名望的大家族。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得张国焘能够接触文化,学习知识。据张国焘回忆,他们家六代都是读书人,出过两个秀才,靠收地租就能过上富庶的生活。

因此,与中国当时的大部分孩子不同,他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是大家族的生活,难免染上争权夺利、出人头地的一些想法。

而他的性格也十分鲜明,聪明上进却骄傲,思维活跃但容易极端,而这些也造就了他后来的坎坷人生。

这一时期,中国各种新旧思潮层出不穷,张国焘也深受影响,而他最开始接受的便是三民主义。张国焘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道:我算是一个心直口快的青年,常常因为孙中山先生的主张与人争辩。

也正是由于激烈的言论,他被学校开除,不得不到南昌求学,却也因此敲响近代知识的大门。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既然他是三民主义的拥趸,又为何成为建党的元老之一呢?原来,事情要从北大开始说起。1916年,张国焘顺利考入北京大学,不久,蔡元培进入北京大学,着手一系列改革,而后陈独秀、李大钊先后进入北京大学,带来了思想启蒙的新青年,张国焘也是在这时候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彼时,北洋政府的一系列卖国行为彻底激怒了民众,北大的爱国学子创立了一些杂志宣传爱国思想,张国焘便在《国民》杂志中工作,也因此与李大钊有了接触。

尽管有些彷徨与迷茫,但是张国焘是毫无疑问的激进派,他对温和改良早已经失去了耐心,这也为后来的许多事埋下了伏笔。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1921年7月,在上海的一处小阁楼里,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他扫视四周,神情庄严地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正式开始。

这个年轻人,便是北京代表张国焘,也是当时的会议主席,当时他只有24岁。

不仅如此,张国焘还是当时的会议主持人,需要记录并总结整个大会的过程,但是他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也因此走到共产党的核心位置。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二、贡献巨大,却难辨真假

不久,因为陈独秀被捕事件,在张国焘的身上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中共一大结束后,陈独秀辞去广东政府的职务,回到上海,安心从事党内工作。

在他的身边,只有张国焘与李达。在开展宣传工作的关键时刻,上海巡捕房突然出动,将陈独秀逮捕,并且搜走了《新青年》等杂志,一些党内机关刊物也在其中。

一时之间,各方震动,纷纷设法搭救陈独秀,就连孙中山先生也去了电报,好在最终是交了100元罚款,烧毁书籍作罢。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但是,这件事始终没有理清楚,是谁泄露了陈独秀先生的行踪?一道被捕的包惠僧关于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他把矛头直指张国焘。

在陈独秀受审的时期,张国焘用共产党的名义印发宣言,这样做等于暴露陈独秀的身份。他质问张国焘为什要这样做,张国焘不以为然地回答道:这是一种政治上的宣传,很有必要。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包惠僧却认为:张国焘表面对陈独秀很尊敬,但是心里另有一套,张国焘的用意是想包揽党的事情,让陈独秀在牢里当书记。

关于包惠僧的看法,我们无法判断正误,我们也很难知道真相。

但是,就派发传单这件事,我们确实无法认为他是在陷害陈独秀,抛开这些不说,张国焘在党的早期活动中,确实是有过突出贡献。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比如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我党遭受到蒋介石的残酷镇压,当时许多的中共委员对此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认为蒋介石在上海的行动会被群众推翻,但是张国焘驳斥了他们的观点,警告他们认清现实。

他对陈独秀的右倾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后来党内决定停止陈独秀的职务,成立由张国焘为负责人的五人团,在此危难之际,他们的职责是带着共产党继续往前走,找到一条生路。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不久,他们起草了一份宣言,也正是这份宣言,彻底划清了与国民党的界限,打破了共产党人对蒋介石政府的幻想。

而后来的“八七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张国焘出力很多。既然如此,对党的事业如此热衷的他为何要分裂我党?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三、死不悔改,张国焘走上绝路

红军因为“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但是长征的队伍是分批次行进的,路线各有不同。

党中央在1935年决定,让左路军北上,前往阿坝

带领左路军的正是张国焘与朱德,两人单独合作的机会并不多,朱德也曾说过:也听说张国焘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但是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后来,张国焘的领导方式引起了他的强烈不满,他直接说道:张国焘党、政、军都集中在一个人手里,成为一个独裁者。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原来,在长时间的领导工作中,他的性格逐渐暴露出来,一心想要争权夺利,但是又无法让人信服,中央的决定到了他这里,很难得到实行,这才造成了分裂的恶果。

到了阿坝之后,张国焘就不愿意再北上了。彼时胡宗南的部队正在岷州一带移动,还有马步芳部队的攻击,情势危急。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因此,中央电令左路军向东进发,继续北上,但是张国焘以水深难渡拒绝向北。朱老总多次找到他商议,但是张国焘只有一个回答:那不行。为了堵住张国焘的嘴,他们特意尝试了一下,河水确实比较深,但是最深处只到马肚子的高度,坚持一下,完全可以过河,此时的他们还没想到分裂的可能性。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党中央多次下令无果,他们明白,张国焘此时是要“摊牌了”。他向党中央的复电提到:立即设法解决南下的问题。而这代表着一场角逐的开始。

中央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表示尽力争取张国焘,无论如何,左路军不能丢。他们没想到的是,张国焘已经在此时率先发难,指责北上是逃跑,甚至当众问责朱老总,但是朱老总始终坚持北上的正确性。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最终,以张国焘为首的一干人等,另外成立了一个中央机构。但是,没有朱总司令的支持,所谓的“中央”也只是个摆设,根本没有执行力。

在进攻四川失败后,张国焘便放弃了所谓的南下路线,继续北上,但是这次分裂行为,为我党的团结带来了巨大打击,也断了张国焘自己的后路。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后来张国焘叛逃,投靠蒋介石,又跟随蒋介石一起到了台湾,但是始终被人瞧不起,就连老蒋也看不上他。

新中国建立后,他曾经想要回到大陆工作,毛主席表示,可以回来,但是要先把自己的罪认清楚,张国焘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晚年的张国焘来到加拿大,与他的大儿子一起生活,鉴于大儿子的家庭也不富裕,便和自己的妻子一起住进了养老院。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远在异国他乡的张国焘,评价不禁让人感叹 - 天天要闻

很快,张国焘因为中风,右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在养老院里与妻子相依为命。毛泽东去世后,记者问他如何评价毛泽东,他只是说道:像我一样,毛泽东也是凡世之人,死亡只是时间问题。这不禁让人感叹,到了生命的终点,他依然不肯承认自己不如对方。

心高气傲却不自知,古今多少人物,都倒在这一关。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老债王格罗斯本周冲击美国邮票拍卖纪录 原因:年轻人不玩了 - 天天要闻

老债王格罗斯本周冲击美国邮票拍卖纪录 原因:年轻人不玩了

财联社6月11日讯(编辑 史正丞)曾被喻为美国“债券之王”的知名基金经理比尔·格罗斯(本名叫威廉·韩特·格罗斯)将在本周举行一场盛大的邮票收藏拍卖,有望将美国的邮票拍卖价格纪录翻一倍有余。在被问及为何要把珍贵的收藏投入拍卖市场时,老债王直言不讳地表示:现在的小孩已经不玩邮票了。冲击美国邮票价格纪录受到家...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间烟火气,我们曾经的生活是这样的 - 天天要闻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间烟火气,我们曾经的生活是这样的

这里是八十年代的南昌百货大楼内部的照片,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去百货大楼买东西时的样子吗?这里是八十年代南昌电视机厂生产调试线,当时谁家要是能有一台这样的电视机,那是很了不起的,四十多年后的我们现在几乎不再看电视了。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清朝时期,一知县总被上级打压,根本无法出头。不仅如此,他还总是被人陷害。但即便被人欺压,他也从没有屈服过。当乾隆得知这背后的真相后,直接“出击”,将这名被“欺负”的官员连升数级。直接高过了曾经欺负他的官员。实在解气!这名官员为何总是被欺负?
纵览热点|“辛追夫人”数字形象被网友质疑是复原专家按自己面容复刻,湖南博物院:已关注到网上讨论,感觉可笑 - 天天要闻

纵览热点|“辛追夫人”数字形象被网友质疑是复原专家按自己面容复刻,湖南博物院:已关注到网上讨论,感觉可笑

制作/王悦 纵览新闻见习记者 尹鑫  记者 尹鸣 近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但有部分网友称,“辛追夫人”的面容尤其是鼻子与主导该项目的中国颅面复原专家袁中标极为相似,怀疑专家是按照自己面容对“辛追夫人”的面容进行的复原。11日上午,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河北山海关:“百年山桥”道岔生产忙 - 天天要闻

河北山海关:“百年山桥”道岔生产忙

近日,随着国内一些重要铁路及地铁项目有序推进,承接铁路道岔生产任务的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工人们正保质保量加紧生产,助力中国铁路交通建设。中铁山桥始创于1894年,生产的道岔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6月11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在道岔...
小切口开颅不剃发!广东医生创开颅新招 - 天天要闻

小切口开颅不剃发!广东医生创开颅新招

开颅手术也可“微创不剃发”?只需要开一条如筷子粗的小缝,几乎不用剃头发,便可精准完成开颅手术。记者从广东省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神经外科探索创新开颅术式,不仅缩短恢复时间,还为患者保住一头秀发,目前已有近千名患者受益。小切口不剃头,已近千人受惠日前,女中学生小方(化名)突发头晕头痛,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