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最强战舰“重庆”号起义,蒋介石下令:不惜代价炸沉它

2021年06月27日14:58:43 历史 1939

国共内战爆发以来,共产党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相比,无论从人员、装备、武器后勤等等各个方面,共产党均处于劣势。但是共产党人坚持不懈,誓要打到压迫人民、剥削老百姓的帝国主义势力及地主阶级,终于在人民的支持下,共产党夺得了最终的全面胜利。1949年10月伟大的新中国成立,我国由此开启了富国强军的步伐。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国民党势力逐渐垮台。国民党极为重视的“重庆”舰在上海吴淞口起义,一路北上直达山东烟台港,震惊了当时的国民党各界。蒋介石气急败坏,要求不惜代价对“重庆”舰进行轰炸。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当时“重庆”舰起义的整个过程。

国民党最强战舰“重庆”号起义,蒋介石下令:不惜代价炸沉它 - 天天要闻

邓兆祥

说起“重庆”舰就不得不说它的舰长,邓兆祥。

邓兆祥,1903年4月出生在广东省高要县,其家中殷实富裕。然而好景不长,在他7岁那年,父亲邓岗突然病逝,家中情况变得极为困难。三个哥哥先后无法继续上学,只能外出谋生。年幼的邓兆祥十分懂事,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去一家车衣铺当了学徒。

然而命运没有放弃他,在1914年3月,邓兆祥在家族的帮助下,虚报了2岁,谎称年满12岁报考了当时的广东黄埔海军学校,成为了该校第十六期学员。邓兆祥后来坦言,当时报考学校最吸引他的是吃住一律免费,不给家里增加负担。

然而在后来的学习中,他开始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让当时年幼的邓兆祥极为震动。虽然当时战乱不断,学校每月只有5元广东币的生活费,条件极为艰苦。然而年幼的邓兆祥从小立志报效国家,终身服务海军,誓要一雪甲午战争之耻。有这样坚定的信念,他虽然年龄比其他同学要小得多,但是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广东黄埔海军学校毕业后,邓兆祥先后在4所学校学习8年,已经19岁的邓兆祥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参加海军了。但是当时北洋政府内被派系林立,倾轧严重,根本没人理会这些刚毕业的学生。在拖延了一年之后,时任福建海军总司令杜锡珪,意图排挤军中的广东子弟,借口广东船多,劝说邓兆祥这些广东子弟回广东去。他们一合计,回到广东还有上船的机会,于是一致同意,回到汕头

在他们回到广东之后,当时孙中山成立了广东护法军政府。邓兆祥加入了当时的“护法舰队”的“肇和”号当练习生,这是他参加海军十年以来,第一次正式登船服役。

在后来的海军生涯中,邓兆祥亲眼目睹了军阀之间连年战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后来的直奉战争中,他担任“华甲”号中尉枪炮副,负责运送兵员和军火的任务。看到他们将炮口对准自己的同胞,邓兆祥心情阴郁,久久不能平静。他加入海军之后,不忘自己的抱负,一心振兴中国海军,他常常扪心自问,就这样的海军,如何能承担起保卫家国的重任?更何谈一雪前耻?

当时的国民党海军内部从上到下,大小官员的都在为自己谋利,根本没人考虑海军的发展和出路。身为下层官员的邓兆祥在其他人眼中绝对是个“异类”。他从不赌博,不抽大烟,不嫖女人,严已严人,经常住在船上很少下来。夜间执勤更是从不缺席,被其他人称为“老好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过得极度苦闷。

国民党最强战舰“重庆”号起义,蒋介石下令:不惜代价炸沉它 - 天天要闻

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为了提高海军战力,于是决定向英国派遣海军人员去学习。在与英方协商之后决定从当时的四个舰队中挑选20名人员前往英国,身在海军第4舰队的邓兆祥与陈香圃被选中。二人来到南京,找到负责此项工作的陈绍宽,却被告知军官名额已满,只剩下了两名见习生的名额,建议他们下次再去。

邓兆祥回去之后,晚上辗转难眠,一心想要向英国学习先进的海军知识,他不死心与陈香圃合计,两人一拍即合。即使当练习生,也要去!

第二天他们再去找陈绍宽:“就算当练习生,也要去!”陈绍宽见他们有如此志向,欣然应允。

邓兆祥一行20人,在海上颠簸22个日夜,终于在1929年12月27日抵达英国伦敦。他们一行8人军官,前往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而邓兆祥等12人练习生则被送往达特墨斯海军兵营。这是一个训练少年海军的兵营,试想一下,一个有着8年海军经历的老兵,在这里却要被当做菜鸟来从头训练,这是一般人无法忍受的。然而有着“甲午雪耻”之心的邓兆祥却不以为然。

在这里被当做练习生的邓兆祥,学习着国内没见过的仪器,没有听说过的理论,一切从头学起。1931年底,邓兆祥来到英军“决心”号战列舰学习。有一次军舰在大西洋上遇到台风,风浪将舰船护栏从中间拦腰拍断,紧急时刻邓兆祥临危不乱,在岗位上坚守三天三夜,处理了多次险情,受到了舰长的嘉奖。

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邓兆祥等一行四人被送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继续深造。他们除了必要的体育锻炼和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拼命的学习知识。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切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们, 只有在这里学好本领,才能回去报效自己的国家。

1934年3月,邓兆祥等人留学归来,11月他被调到“通济”号,任副舰长。

国民党最强战舰“重庆”号起义,蒋介石下令:不惜代价炸沉它 - 天天要闻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入侵上海,日本舰船将罪恶的炮口对准岸上毫无威胁的平民,疯狂轰炸,老百姓惨遭屠杀。而当时的国民党海军对比实力之后,决定征用大批民船、商船和军舰一起,装上石头,意图用沉船在长江航道上阻碍日军的舰船,筑成第一道封锁线。邓兆祥目睹着一切,不禁悲从心来。泱泱大国,居然只能用这种办法御敌,自己却无法学以致用,心中愤恨不甘,却毫无办法。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邓兆祥奉命接收日本留下的护卫舰“宇治”号,后更名为“长治”号,他成为了“长治”号的第一任舰长。

在1946年,英国同意以“抵偿”和“租借”的形式将一艘巡洋舰“胜利女神”号(后更名为“重庆”号)和一艘驱逐舰“孟狄甫”号(后更名为“灵甫”号)给予国民政府。

按照当时英方任命舰长的两个要求。第一,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和英国军舰上学习过。第二,独立担任过舰长职务。经过挑选,只有优秀的邓兆祥符合条件。

接受这项任务后,邓兆祥极为兴奋,虽然两艘舰船在英军中即将退役,但是这两艘舰船的装备在当时较为先进。而且当时的“重庆”号无论是吨位和火力,在中国都是毫无疑问的中国第一军舰。

1947年12月,中国海军接舰人员第一次见到了“重庆”号,这艘锈迹斑斑的巨大舰船,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威风凛凛,但是邓兆祥依然心驰神往,这样的舰船,毕竟是一艘巨舰,接回去就是为祖国赢得安宁与尊严。

国民党最强战舰“重庆”号起义,蒋介石下令:不惜代价炸沉它 - 天天要闻

1948年5月19日,“重庆”舰启航回国,一路颠簸,终于在7月14日到达新加坡。新加坡的“侨界领袖”陈嘉庚先生出资为舰船注满燃料和补给,情真意切的对舰长邓兆祥说道:

“你们马上就要回国了,希望你们回国之后不要参与内战,不要用外国人的枪炮来屠杀自己的同胞。”

邓兆祥听后心情十分沉重,船上的大家都清楚国内局势,蒋介石公然挑起内战,他们回国之后命运如何,谁的心里也没有底......

1948年8月13日,“重庆”舰抵达上海吴淞口,满怀激动的邓兆祥发出信号,要求停泊在上海外滩最热闹的地方,要让中国人民看看属于我们自己的大舰。片刻之后,吴淞灯塔发来信号示意:“命令你舰到高昌庙江面停靠。”邓兆祥愤怒地将望远镜扔在桌上,他万万没有想到,硕大的外滩,竟没有“重庆”号的立足之地。

1948年10月13日,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下令“重庆”舰炮击解放军塔山阵地。在炮火的轰鸣中,驾驶舱中的邓兆祥举着望远镜,看到塔山阵地在炮火中燃烧,他心如油煎,罪恶感不断涌上心头,陈嘉庚先生的嘱托还历历在目。

国民党最强战舰“重庆”号起义,蒋介石下令:不惜代价炸沉它 - 天天要闻

重庆军舰士兵解放委员会

在这样的心情下,本来就不爱言语的邓兆祥变得更加沉默,这样和同胞作战的日子他一天也无法忍受了,终于他下定决心向桂永清递交了请假函。这也意味着他即将离开他挚爱的军舰,离开他一生奋斗的海军生活。然而,请假没有被批准。

1949年2月以来,“重庆”舰上除了邓兆祥舰长这样的爱国人士存在,更有三股势力正在谋划起义。“重庆”舰上有10多个部门合计600余人,他们这三股势力却互相不信任也不清楚对方的意图。终于在1949年2月,船上起义势力联合起来,成立了“重庆军舰士兵解放委员会”。

大家达成共识,想要起义成功必须争取到邓舰长的支持。2月17日“重庆”舰离开码头,到吴淞口待命。起义成员纷纷去打探消息,得知他们要去江阴阻击共军渡江。得知消息后,“重庆军舰士兵解放委员会”紧张了起来,一旦到了江阴,起义的成功率就变得极低,因为江阴地势狭窄,一旦机密泄露,必然遭到阻击。24日下午,起义的消息不知为何泄露,情况变得极为紧急。王颐桢、毕重远等几位起义骨干紧急商议,决定25日半夜立即行动。

25日凌晨一点半,起义军迅速武装控制了这艘舰船。然后王颐桢、毕重远等来到雷达测绘室会见邓兆祥舰长,王颐桢诚恳地说道:

“邓舰长,我们二十七位爱国士兵组织了这次起义,准备把军舰开到解放区去,想得到您的支持!”

邓兆祥叼着大烟斗,沉默了片刻。许久,他猛地一磕烟灰下令道:“走,上舰桥!”在舰桥上紧张等待的众人,看到舰长出来纷纷鼓起掌来。邓舰长看向众人,大手一挥下令:“起锚!”

国民党最强战舰“重庆”号起义,蒋介石下令:不惜代价炸沉它 - 天天要闻

"重庆号"巡洋舰的起义部分官兵

“重庆”号满载着众人的期望,全速驶向山东烟台港。邓兆祥舰长在后来回忆道,当时并不知道起义军的存在,而在王颐桢等人起义时争取他的支持时,他却并不感到突然。这些年他亲眼看到桂永清等人排除异己,互相争斗,指挥军舰屠杀人民,他早已明白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败亡下场。

26日下午,“重庆”号到达了山东烟台港,得到了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在国民党方面得知“重庆”号起义之后,在幕后蒋介石气急败坏,下令立即跟踪“重庆”舰,命令桂永清无论如何想办法把军舰找回来。桂永清在无数次通过无线电联系无果之后,恼羞成怒,下令对“重庆”舰进行轰炸。

为了保护舰船,党中央决定把它从烟台港开到东北的葫芦岛深水港,并且授命邓兆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号巡洋舰舰长。

鉴于国民党疯狂的报复行动,这艘珍贵的巨舰被连续轰炸。为了减少损失,中央指示在拆除重要仪器和弹药之后,“重庆”号打开海底门,自沉于葫芦岛码头旁。

时至今日,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力日渐增强。海军更是不乏有“辽宁号”、“山东舰”等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等等更是不计其数,想当年邓舰长想要报效国家建设我国强大海军的梦想,在今日终于得以实现。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历史的尘埃——不简单的法显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不简单的法显

原创 南风无影 走过了河西走廊,再过沙海戈壁,我们进入西域地界,第一个西域小国: 鄯善,它还有个名字叫楼兰。为了不节外生枝,我丢掉了甲胄和兵器,顺便也找人把自己的头发剃了,实在是不习惯留这么长的头发,剪的非常短。等头发剃完,我和法显还有几个
历史的尘埃——兴衰有人定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兴衰有人定

吕敬荣 /文1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开始返攻东方。第一个攻击对象便是雍王章邯,攻打章邯的过程在历史上算是一次非常著名的军事案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意为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史记·高祖本纪》中描述的很简单:“汉王用韩
贵州镇远:洪灾后 忙恢复 - 天天要闻

贵州镇远:洪灾后 忙恢复

6月28日晚至29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部分城区和乡镇出现洪涝灾害。当地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抢险救灾,积极开展灾后清淤、排水、抢修等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活生产。6月30日,在贵州省镇远县城关五小共和校区,老师在清理校园。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6月30日,商户在贵州省镇远县城...
致命的三次失误 - 天天要闻

致命的三次失误

项羽的人生巅峰是在公元前206年,因为他就是在这一年分封诸侯。要知道,当时的项羽可是诸侯的盟主,而刘邦仅仅只是十八路诸侯的其中一位诸侯。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开天辟地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开天辟地

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小楼静静矗立,乌漆木门、雕花门楣、朱红窗棂,芳华依旧。回望一百多年前,旧中国风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殚精竭虑,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拼版图片:左图为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右图为中共一大会址原址房间内部(中共一大纪念...
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李宏茂 - 天天要闻

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庆市开州区人,享年71岁。幼时读私塾,13岁时父亲因琐事纠纷被当地恶霸打死后家道中落。为了生计,他开始给人家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