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食堂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各地探索建设社区食堂,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实惠的餐饮服务,获得好评。然而,一些社区食堂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客源单一、盈利困难等诸多挑战。
如何增强社区食堂的生命力,使其长久经营下去?本期基层圆桌会,我们一起探讨。

社区食堂,好想说“爱你”

ye:社区食堂作用很大,特别是售卖主食这一块,很贴合居民需求。像馒头、挂面、包子、炸丸子、炸带鱼之类的,在家里做太麻烦,很不方便。去社区食堂买炸货、熟食,刚出锅的口味好,自己也放心。
岁岁:年轻人需要社区食堂,每天下班回家再做饭,很耽误时间,社区食堂干净卫生,价格便宜,期待社区食堂普及。
初夏:社区食堂可以自选堂食,花样多,适合各个年龄段,价格实惠,性价比高。
椰子:出门游玩也可以去当地的社区食堂,不仅能体验到正宗的当地菜,还免去被网红美食街宰客的风险,更能领略本地的风土人情。
莹莹:吃过社区食堂,感觉真的好,工作人员很热情,饭菜可口,价格也特别公道。
昕昕昕昕昕:爷爷上周搬了新家,非常兴奋地跟我说,家旁边就是社区食堂,可以去尝尝。社区居民对社区食堂是充满期待的,只要干净卫生,符合大众口味,价格合适,就会受欢迎。
kong:社区食堂很适合年轻人光顾,年轻人大多工作忙,没时间做饭,还有很多人不会做饭,有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年轻人也不想餐餐点外卖,也想吃干净又实惠的。如果社区食堂能够办得好,我们也能少点外卖。
木法沙:作为单身一族,自己做饭不方便,天天吃外卖的话,又不健康,希望小区开办食堂,解决吃饭问题。
小朵:家里有老人需要照料三餐,如果有社区食堂的话,子女压力减小,期待我们这里也能建设便宜实惠的食堂。

文田:社区食堂解决了老人吃饭难的问题。米饭、面条、包子、饺子都有,一个礼拜基本不重样。
持续运营有困扰

晴川:小区的食堂价格也不便宜,菜品就那几样,也不更新。再实惠的饭菜,吃腻了也就不想吃了,希望定时更新菜品。
三叶草:如果社区食堂只提供几类菜,且价格还不够实惠,那就很难吸引人了。路边小店的盒饭自助也只要15到20元,如果在社区食堂吃饭,价格控制在10元左右,那对于居民还有吸引力。如果价格差距不大,那还是去路边小店吃划算啊,也不差这两三块钱。
佳琪:社区食堂如果要吸引人,价格便宜和种类丰富之间,必须要满足其中一个。要么是价格足够便宜,就算是菜品种类少点,居民也会吃,满足低收入家庭的需求。要么菜品种类非常丰富,哪怕价格高点,大家可选择范围广,也能吃得开心。但目前一些社区食堂的问题是,菜品种类本来就不太丰富,价格又没比外面的餐馆低太多,那大家衡量下来,也就不去社区食堂了。

茶语:社区食堂的营业时间对上班族来说太不方便了,像我经常6点后下班,再去社区食堂就没饭吃了。
沛沛:我们的社区食堂周一至周五开门,周末和法定节假日不开门,对于放假在家的学生和打工人来说,这不就是开了个寂寞吗?
安生:下班会习惯去社区食堂看一眼,如果还有好吃的菜,就在食堂吃。但很多时候去了才发现,大部分菜都卖光了,剩下的菜看着也没食欲,只能回家。
cir:希望社区食堂的营业时间能更长一点,配置的菜肴能多一点,之前想去社区食堂吃饭,服务人员说菜品已经卖完了。有些外卖店能开到凌晨,摆夜摊的更是通宵营业,如果社区食堂不能增加运营时间,当然竞争不过其他餐馆。
青竹:城市里的上班族下班晚,吃饭时间也晚,等下班去社区食堂,已经不营业了,建议延长营业时间,最好能覆盖从早到晚的任意时段,让居民相信,无论何时去,食堂都有饭,大家才会对社区食堂有所信任,客源才能稳定下来。
朝晖:社区食堂目前的一个问题是,运营方害怕菜品做多了卖不完,导致晚来的居民买不到吃的。大家就餐都会考虑预期,经常买不到饭,大家以后也就不来了,营业额也就上不去。
cucu:社区食堂关键还是要给居民一个稳定的就餐预期,只要是在营业时间内,都能保障前来就餐的居民有足够丰富的菜品可供选择。如果居民就餐时,想吃的菜品这个没有、那个没有,就几个看起来就没食欲的菜品还剩着,怎么会买呢?

晓文:附近的社区食堂做的饭不好吃,就餐环境差,价格也不够实惠,不如去吃连锁。
demi:卖的盖饭太油了,吃几口就腻了。如果能多提供一些减脂餐就好了。
拾壹:食堂开办时间长了以后,菜品就会固化,大家吃腻了,就不愿意来了。
岁岁年年:我所在社区办的食堂,味道真的是一言难尽,我去做饭可能都比他们好。
无念:吃过几次社区食堂,实话说确实不太好吃,现在不去了。
cheng:吃过社区食堂的都知道,一开始好吃,吃习惯了就越来越难吃,最后就不想吃了。不如模仿大学食堂档口承包模式,互有竞争关系,不仅菜品品质有保证,菜式还能不断创新。

盛夏:社区食堂自助餐的菜量太大,小鸟胃女孩吃起来不划算,可又不提供多种用餐选项,居民选择性较差。
mt:我们这里用餐只有两种标准,12元的两素一荤和15元的两荤两素,太单一。
亚寒:社区食堂宣传力度不够,许多人听说过,路边看到过,却没去过。大家不知道非社区的能不能进去购买,不知道有些啥吃食,不知道固定几点开饭,门口的招牌也不吸引人。这就是运营不用心,导致客流上不来。
cury:有的社区食堂办得太草率,选址选在社区一角,布局也不科学,居民去吃饭也不方便。社区食堂还是要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好下楼5分钟就能到。
阿福:去社区食堂吃饭的居民里,老年人占比多。但是老年人行动不便,位置太偏的话,对他们来说就不合适了。
落日收藏家:食堂经费来源形式单一,仅凭借老年人的餐费,支撑不起整个食堂的运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欢喜:社区食堂不能只瞄准老年客群。很多社区食堂不支持点外卖,那么能来吃饭的老人都是相对身体健康的,他们中的不少人还可以自己做饭,就算出去吃,也会综合考虑菜品口感、价格、距离远近等各种因素,仅仅把食堂当作一个备选。
夜航:社区老年人对价格非常敏感,稍微贵一点,老年人就不来了。社区食堂虽有一些补贴,但进货备货、煮饭炒菜、工人工资这些支出不可能减少,价格很难压得太低。如果社区食堂不能和外面的餐馆拉开差距,老年人会认为,还不如自己买菜,自己在家做饭。
多措并举延续幸福“食”光

鲲:社区食堂首先要能快速响应,满足学生、独居老人、上班族等居民的饮食需求。对独居的老人,提供就餐优惠,解决他们的饮食需求。
小山楂:我期待可自选、可堂食的社区食堂,严格把控食材质量,保证新鲜。
syl:大家对“健康饮食”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如果社区食堂真能成为居民的大饭堂,让人吃得放心,适当增加收费也是可行的。
yf:完善管理机制,明确收费标准和菜品价格,丰富餐品种类,保证菜品质量。建立从食品源头到生产加工全链条监管体系,保证菜品新鲜卫生。荤素搭配,可以增设营养餐、减脂餐、低油低盐餐,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cici:希望能满足不同社区居民群体的需求,对于老年群体,可以推出方便吞咽的适老化餐食,对于青年群体,推出健康餐、减脂餐。甚至可以提供诸如炸鸡、麻辣烫这样的灵魂夜宵,肯定会受到一部分人的欢迎。
锦瑟:希望菜品荤素搭配得当,可以分快餐区和小炒区,快餐区按份算,长期食客可根据需要办理次卡、月卡。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根据需要,可提供送餐服务。低保、低收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享受折扣优惠。
阿猫:我觉得社区食堂最该吸引的客群是我们这些不怎么做饭、经常吃外卖、对干净卫生和口味有要求、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
星星:社区食堂可以主打家常菜模式,提供小碗菜或自选菜称重,满足一人食的要求。
南竹:希望社区食堂能在各个外卖平台上开放。相对于外卖平台上那些优劣难辨的小商家,大家还是信赖社区食堂的。如果我所在小区有可以点外卖的社区食堂,我一定成为它最忠实的拥趸。
pym:社区食堂要面向所有人营业,让老人和年轻人都能被满足,自选种类和花样要多一些,社区要经常检查和监督食品卫生安全。
付梵:社区食堂要立足“公益性+市场化”。坚持惠民利民,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新鲜可口、营养丰富、价格低廉的饭菜。相关部门也需在房屋使用、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此外,还要面向市场,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就餐需求。
李晓薇:社区食堂还是要定位社区,服务社区居民,包括老人、宝妈宝爸、儿童、职工等等。服务方式要精细化、便利化,可堂食、可外带、可社区内配送,还可适当增加那些盈利空间大的餐食,如烧烤、小火锅等,提升社区食堂运营成本的覆盖度,便于长期运营发展。
菜小花:社区工作者可以调查一下负责小区老年人、双职工、单身打工人的占比,推出个性化菜单,了解群众需求和期待。以小区为单位建立配送群,群内可征求意见、汇总不足,发送每日菜单、食材副食展示、厨房卫生情况,让群众了解厨房情况;定期推荐新品,晚餐过后,剩余餐品可适当折扣销售,吸引群众购买;周末空闲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场地,举办活动,增加社群黏性。
谈谈说
你还有什么想讨论的话题
你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线索
可通过邮箱投稿
我们等你来谈~
来源:半月谈
策划:徐宁 秦黛新 钱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