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佛说,人间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
你会发现,这八苦,除了基本的生老病死,后边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都跟一个“情”字有关。
爱别离,跟喜欢的人分离,心生痛苦,这是情;怨憎会,跟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心生痛苦,这是情;
求不得,很多事,都事与愿违,心生悲苦,这是情;放不下,因为执念爱恨情仇,而放不下,心生悲剧,这也是情。
情从心生,也让人陷入到“爱恨情仇”的痛苦当中。
一个现实:过不了“情关”的人,一辈子都很命苦。
02
越是重视感情,越会被感情折磨。
假设,你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动不动就为了感情而付出。
理想化的情况是,你为了某某人而付出,某某人也为了你付出。当付出得到回应,那你绝对是欣喜若狂的。
可现实的情况是,你为了某某人而付出,某某人非但没有回报你,还各种压榨、收割、欺骗你,那你绝对会怀疑人生。
在你怀疑人生、自我否定的那一刻,说明你已经被感情给困住了。
你本来可以薄情一点,不为了别人而付出,但你还是一厢情愿去做了。这,不就是自讨苦吃吗?
千万不要觉得,我付出,未来就一定有好报。
这,不过是自己欺骗自己的谎言罢了。那些过不了情关,而被感情困住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好报。
03
感情的本身,就是一种虚妄的执念。
禅师说:一念放下,万水千山;一念释怀,沧海桑田。
选择放下,那痛苦也就消失了。选择释怀,那极端的情绪,也就没有了。如此,就达到一定的境界了。
问题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破除虚妄的执念。
年轻人,会为了一次失恋,而要死要活,甚至于选择轻生;中年人,会因为亲友的背叛,而怀疑人生,甚至于走向极端。
不论是要死要活,还是走向极端,本质上,不就是被虚妄的执念,牵着鼻子走吗?
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那些你所接触到的,你所看见的,其实都是短暂、荒诞、虚妄的事物,算得了什么呢?
不如啊,将这一切当成梦幻泡影,我本是我,随心随缘就好。
04
过情关,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从古至今,那些过分沉溺于感情、妄想当中的人,都是没有好结果的。
你看西楚霸王项羽,太过于犹豫、妇人之仁、念及旧情,结果,就将刘邦放虎归山,必留大患,导致自己最终乌江自刎。
反观刘邦,哪怕项羽抓了刘邦的父亲刘老太公,刘邦依旧毫不在乎,声称“你煮了他,那你分我一杯羹吃”。搞得项羽手足无措。
对比这两人,你会发现,刘邦有着上位者的成熟,而项羽,哪怕是战无不胜的西楚霸王,也还是过分幼稚、单纯了。
一个理性的人,对上一个沉溺于感情当中的人,结果,肯定是理性的人能够胜出。
过情关的关键,就在于放下对于感情的执念。以理性,来分析问题。
有利于自己的事儿,才去做。而无利于自己的事儿,哪怕有感情的瓜葛,也不要去做。
05
写到最后
人越经历,越上了年纪,究竟是越热情,还是越薄情?
毫无疑问,人越老,只会越薄情。
道理很简单,经历得多了,见识得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有意义,什么没有意义了。
为了毫无意义的人,而生气,这是没有意义的;
为了一份已然破碎的感情,而纠结,这是没有意义的;
为了一段毫无未来的关系,而犹豫,这是没有意义的。
既然没有意义,那为什么不割舍、放下呢?
真正的强者,绝对是理性、释怀、放得下的。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