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哄自己开心,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

2025年03月29日20:40:17 育儿 3592
苏轼:哄自己开心,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 - 天天要闻

世人有一个误解,认为苏轼是一个天生的乐观派。

但我看完《苏东坡新传》后,觉得他不过是一个从苦闷中走向旷达的普通人。

苏轼这一生,晴天少,风雨多。

贬谪的悲哀,颠沛的困顿,每一秒都在啃噬内心,只是他消弭了痛苦,努力让自己快乐着。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东坡告诉我们:哄自己开心,是最重要的事情。

01

烟火里取悦自己

宋朝不杀大臣,大臣负罪,以贬谪为最重的惩罚。

多少文人因苦旅颠簸,形容枯槁,多少志士因仕途不得志,心似灯灭。

苏轼却不然。

朝堂之上既然留不住,便去看山看海,在烟火里安顿自己。

初到黄州时,苏轼如惊惶之鸟,不得安宁,但后来研究起了美食。

他发现在黄州这个地方生产猪肉,可富贵人家不肯吃,穷人家又不知道怎么做。

于是,他就开始研究如何炖猪肉。

洗干净后,锅里放上一点清水,灶上用杂草点燃火苗,用小火慢慢煨着,肉香悠悠四溢。

苏轼很满意自己的手艺,特骄傲地说“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只要点起炉火,端起碗筷,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风味里去溶解自己的烦恼。

元祐八年哲宗亲政,苏轼又被远贬惠州。

人在低谷时,痛苦咀嚼多了只会更加痛苦。

苏轼不想就此沉沦,所以在这蛮荒瘴恶之地,变着花样琢磨起吃的。

他爱上了吃荔枝,恨不得一天吃三百颗,就待在惠州不走了。

可总吃水果也不行,无肉不欢的苏轼还是想吃肉。

自己是贬官,无权无钱,只能另想办法:买官宦人家不要的羊脊骨。

他先把羊脊骨煮熟了,再淋上酒,撒上一点盐用火烤,烤至羊脊骨微焦就可以吃了,这样吃还能吃出螃蟹的味道。

都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苏轼一辈子经历了太多的苦痛,但他总会将苦涩藏在心里,把幸福变成食物。

汪曾祺在《不过一碗人间烟火》里写道,人生在世,无非“吃喝”二字。

方寸之间,一日三餐,锅碗瓢盆的叮当响里,油盐酱醋的斟酌中,生活的不如意都能在这里得到最温暖妥帖的安放。

苏轼:哄自己开心,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 - 天天要闻

02

风景里治愈自己

假如你想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你会找谁?

余光中建议找苏东坡。

因为余光中认为,苏东坡是一个懂得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的人。

比如“花褪残红青杏小”;

我们哀伤花儿凋零,但苏轼欣喜于青杏已经长出来了。

比如“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我们叹息枝头柳絮快要吹没了,苏轼看到的种子四散天涯,处处都是生机。

大抵是世间万物,皆是苏轼内心的能量来源。

一丘一壑,一溪一水,苏轼遇之于目,会之于心,皆是美景。

苏轼住在东坡学堂时,经常在酒后独自一人漫游,或摄衣登上崖顶仰天长啸,或出入阡陌赏看墙头的花。

有时,他会在袖筒里笼着许多石弹子,到江边与人比赛投击江水,看谁能使石弹滑出水面最远。

有时在路边凉亭里歇脚,也会要求别人讲个鬼故事听听,假使那人说,没有鬼故事可讲,苏轼就求他:“姑妄言之也好。”

黄州有一个地方,苏轼最喜欢去,那就是赤壁。

断石堆云,惊涛裂岸,风景最是优胜。

遇到风日晴和、江面浪静的日子,他会去江边划船,倦了,就停桨闲眺,听呼啸不停的涛声,看郁郁苍苍的山容林相。

尽兴完,他又会去捡沙滩的细石子。

石子温莹如玉,有深浅红黄各色,苏轼搜集了好多,用古铜盆盛起来,注入清水,色彩缤纷。

作家毛姆说过,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瑰丽如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平凡如掌心的石子,脚边的野草,苏轼用目之所及的风景,一次次救自己于晦暗中。

放晴是一种风景,风雨亦是一种风景。

月无长圆,人无长盛,人在最失意的时刻,也要照顾好自己的心情。

站在山顶与日月星辰对话,坐在海边和江河湖海畅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私语,一切的不开心都会烟消云散。

苏轼:哄自己开心,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 - 天天要闻

03

书香里安顿自己

苏辙曾这样说苏轼: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

对苏轼来说,读书,如畅游于花园。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迷茫彷徨时,处境窘迫时,他借文字的力量熨帖好内心的褶皱。

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囚于黄州。

他为命运难测而惶惶不安,为朋友渐行渐远渐无书感到凄凉。

苏轼努力从惶然与孤寂里挣脱出来,把时间消磨在了读书、写作、写字、作画上。

每天晚上,苏轼都会挑灯夜读,每天必要读到鼓打三更方肯就寝。

一开始时,苏轼专读一些佛书,纾解心理上烦闷。

后来,则以读史为多,比如说《汉书》记述过去的古人和事,读来不免验证眼前的现实,得到几分慰藉。

苏轼还解《论语》,作《易传》,灵魂在文字里有了寄托。

在海南时,苏轼甚至将陶渊明的诗文一集以及宗元的诗文数册视为自己的朋友,随身携带,经常阅读,每读一遍,苦闷就消解几分。

世间一个个文字,是有力量的。

字眼组合成词,词汇串联成句,语句契合成文章,治愈人心的能量就在其中。

除了儒家经典、佛家经书,苏轼还喜欢看道家的书籍。

他曾化用李白的一句诗: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道家的仙境与释迦的佛国一样,都给了苏轼一个宁静的休息地。

海南盛行吃老鼠、蝙蝠、蜈蚣,苏轼对此难以下咽,只吃芋头喝白水作为饮食,很快就骨瘦如柴。

苏轼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和弟弟苏辙开玩笑道,一会变成两个清瘦的仙人,骑在黄鹤身上飞回家乡。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我们被现实一次次捶打,如果彷徨着无路可去,不如在书里安顿好内心。

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写道:“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有千万种烦恼,书中有千万种解药。

叶嘉莹先生认为中国文学史上因诗列仙者,唯有李白苏轼二人。

李白是“仙而人者”,以其恣纵不羁的天才,生此人间;

而苏轼则是“人而仙者”,他和我们一样有做人的烦恼和痛苦,不过从超越凡俗的旷观里获得解脱。

我们难以成为李白,却可以成为苏轼。

学会让自己快乐,打造出一场人生的盛宴,是我们这一辈子的修行。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难怪乔峰英雄一世,却不得善终,你看第一个让他破戒的女子是谁 - 天天要闻

难怪乔峰英雄一世,却不得善终,你看第一个让他破戒的女子是谁

金庸的武侠小说与其他武侠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笔者看来,答案很简单,其他小说中的那些大侠无非是在武林中惩奸除恶,而金庸笔下的大侠则多了几分家国情怀,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就体现了他的格局,可以说是金庸把武侠小说抬到了原本不属于它的高度。
这7个细节,证明你把孩子养得很阳光(娃中3条算你厉害了) - 天天要闻

这7个细节,证明你把孩子养得很阳光(娃中3条算你厉害了)

姐妹们,你是不是总担心自己孩子不够优秀——成绩不够拔尖、才艺不够突出、性格不够外向……但其实,真正养得好的孩子,不一定样样第一,但一定内心阳光、自信有力量。如果你家孩子有下面这7个细节,恭喜你,说明你给了他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人没本事,一看便知”,没本事的人多半喜欢这3件事 - 天天要闻

“人没本事,一看便知”,没本事的人多半喜欢这3件事

有本事的人,总是默默努力耕耘;没本事的人,却常常虚张声势。有本事的人,注重努力的过程;没本事的人,只追求浮华的结果。一个人有没有本事,其实从生活的细节中,一眼就能看穿。一个没本事的人,最喜欢做以下三件事!
渡人亦是渡己! - 天天要闻

渡人亦是渡己!

世间的一切,仿佛都有着既定的轨迹。相遇,是命运巧妙的安排;离别,是时光无奈的抉择;得失,是生活起伏的常态;成败,是人生历练的考验。一切皆有定数,看似偶然,实则蕴含着必然的因果。
抬眸,蹙眉,叶红深处,花为谁凋零 - 天天要闻

抬眸,蹙眉,叶红深处,花为谁凋零

倚栏,凝眸,烟柳堤旁,风为谁轻柔?春日迟迟,垂柳依依,嫩绿的丝绦在微风中缱绻。远处,湖面波光粼粼,似是揉碎的金帛。她凭栏而立,目光越过这无边的春色,落在不知名的远方。风撩动她的发丝,带着春日独有的温柔,可她的眼中,却藏着化不开的哀愁。这风,曾吹过他们携手走过的